簡介
雪漠,1963年10月出生於甘肅涼州,香巴噶舉文化學者和瑜伽行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專業作家,深造於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首屆高級研討班”和“上海首屆作家研究生班”,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被授予“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甘肅省拔尖創新人才”、“甘肅省優秀專家”等稱號,被河西學院等高校聘為名譽教授,“雪漠小說研究”被列入蘭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博士生、碩士生研究專題。
生平
雪漠,原名陳開紅,男,甘肅涼州人,生於1963年,中國作協會員,甘肅省文聯專業作家,魯院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首屆高研班”學員。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被授予“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
祖籍武威,世代農民,三代以上,已無法考證。當他降生在一個涼州城北鄉的小村莊時,家中一貧如洗,最值錢的家當,就是一床破被。但父母咬緊了牙關,供雪漠上了當時武威最好的中學。這是他人生最關鍵的一步,每每提及,雪漠便會慨嘆父母的恩德 雪漠的幼年,最值得幸慰的,是他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開學才幾日,他就將課文全部背誦。他最好的記錄,是一個下午里,背會了幾萬字的山東快書。可惜的是,除課本外,家中並無一本閒書。在江南學童們呤詩誦詞時,雪漠卻牽了村裡的棗紅馬,走向人煙稀少的湖灣。
父親是馬車父,很小的時候,雪漠就得牧馬。湖中草可盈尺,馬嚼青草的聲音,牛蠅的嗡嗡,使小湖顯得異常單調。為了度過漫長的夏日,雪漠就放飛了思緒,胡亂想些天上的事。後來他說,正是那單調的牧馬生活,激活了他的想像力。
雪漠的第一部作品發表於1988年,那年,他二十五歲。那篇叫《長煙落日處》的中篇小說為他贏得了不少喝采。此後,雖發表了《新疆爺》、《黃昏》、《掘墳》等佳作,也屢屢獲省級獎。但直到《大漠祭》出版時,他的影響才波及到全國。
雪漠歷時二十年,為中國農民生存範本“老順一家”造像,著就系列長篇小說《大漠祭》、《獵原》、《白虎關》(即將出版)。《大漠祭》(上海文化出版社)榮獲“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敦煌文藝獎”一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第十四屆華東地區(六省一市)文藝圖書一等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央電視台等數百家媒體進行了評價,被譽為“真正意義上的西部小說和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已改編拍攝為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大漠緣》;《獵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多次登上人民文學出版社“專家推薦排行榜”,並曾排名第一,獲“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此外,還出版小說集《狼禍》(中國文聯出版社)與學術專著《江湖內幕黑話考》、《我的靈魂依怙》等。其它中短篇小說與文化散文,曾在《新華文摘》、《收穫》、《小說月報》、《中國作家》、《上海文學》等雜誌發表或轉載,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獎。雪漠作品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有重點論述,被認為是當代西部文學的代表作。
雪漠個人投資創辦公益性網站,扶持西部作家、西部文化走向全國;發起“西部志願者愛心讀書工程”,得到了很多高校與各界人士的支持;由他發掘並積極保護的西部民間藝術,如:“涼州賢孝”,現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國、羅馬尼亞等海外媒體先後作了報導,引起文化界人士的強烈關注。
榮譽殿堂
1991年,中篇小說《長煙落日處》(《飛天》1988年第8期)榮獲“甘肅省第三屆優秀作品獎”。
199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江湖內幕黑話考》榮獲“甘肅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
1999年,小說《新疆爺》獲“華浦杯”甘肅作家小說大獎賽二等獎。
2000年,《大漠祭》獲上海文藝出版總社“2000年度優秀圖書獎”。2001年9月,《大漠祭》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00年度中國最優秀的五部長篇小說之一,榮登“2000年中國小說排行榜”。同年8月,《大漠祭》成為“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初評入選書目。同年11月,《大漠祭》榮獲“第十四屆華東地區(六省一市)文藝圖書一等獎”。2002年,《大漠祭》榮獲“1999-2001年度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2003年《大漠祭》入選“中國文學年鑑”,榮獲“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2004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榮獲“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敦煌文藝獎”一等獎,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和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改編為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大漠緣》。《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上百家媒體進行評介,被譽為“真正意義上的西部小說和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2002年4月,雪漠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2003年,被授予“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同年,小說《掘墳》入選人民文學出版《2002年短篇小說》。
2003年,長篇小說《獵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首印三萬冊,被評為2003年北京市重點項目,《文學報》、《文藝報》、《文匯讀書報》等媒體進行了評價,《人民文學》原常務副主編崔道怡先生等專家給予了很高評價,同《大漠祭》一起,多次榮登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長篇小說選刊》的專家推薦排行榜。同年,散文《涼州與涼州人》在《收穫》(2003年第2期)發表後,被《新華文摘》(2003年第6期)轉載,榮獲中國散文學會頒發的“好百年”全國散文大獎;中篇小說《瑩兒的輪迴》在《中國作家》發表,被《小說月報》(中篇小說專號)轉載;小說《老順和偷鷹的‘疤雞’們》、《鼠神》等發表在《芙蓉》、《上海文學》等刊物上,獲得好評。
2004年,長篇小說《豬肚井裡的狼禍》在《中國作家》2004年第2期發表,《小說選刊》進行了評價;同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小說集:《雪漠小說精選:狼禍》,引起反響。
此外,還多次榮獲省級以上文學獎。
寫作之路
為創作出好作品,雪漠歷時十多年,跑遍了整個涼州,多次前往草原和大漠,採訪了數以百計的農民、獵人和牧人,收集了大量的不為外人所知的創作素材。他所描寫的生活和人物,均是中國文壇其他作家很少涉獵的。正如“第三屆馮牧文學獎”的“雪漠評語”稱:“西部風景的粗礪與蒼茫,西部文化的源遠流長,西部生活的原始與純樸以及這一切所造成的特有的西部性格、西部情感和它們的表達方式,都意味著中國文學還有著廣闊而豐富的資源有待開發。”
二十多年前,一個青年懷揣理想,走出家門,沿著祁連山,開始了漫長的孤獨旅程。他餐風露宿,一臉風塵,走莊訪戶,蒐集民風民俗,搞所謂社會調查。這一過程,延續了十多年。他用那雙腳板,把涼州大地丈量了好多遍。直到三十七歲時,他才捧出了一部沉甸甸的作品――《大漠祭》。
對《大漠祭》,算得上好評如潮了:《文匯報》稱:“作者以極其真切的情感,驚人的敘事狀物的筆力,寫出了奇特的西部民風和沉重的生存現實。”《上海文學》原主編蔡翔感嘆:“當代文學經過80年代的思索之後,在九十年代陷入了語言和技巧的誤區,大量的作品中看不到中國現實社會正發生什麼變化。中國有八億農民,但《大漠祭》這種真正描寫西部原生態,又同時具有強烈藝術震撼力的作品太少了。”上海文化出版社認為:“《大漠祭》寫出了一個真實的中國,表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切,它不僅有現實意義,而且有歷史意義。”著名評論家雷達在《光明日報》上撰文稱:“(《大漠祭》)那逼真的,靈動的,奇異的生活化描寫達到了筆酣墨飽的地步,”“它得力於對於中國農民精神品性的深刻挖掘。”《飛天》認為:“小說真實地再現了西部大變革前夜農民的痛苦蛻變,反映了他們艱辛的生存境況和執著的人生追求。”
出版至今,《大漠祭》已獲得了多種榮譽:榮獲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優秀圖書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第十四屆華東六省一市文藝圖書一等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敦煌文藝獎一等獎,入圍“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榮登“中國小說學會2000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等等。
每次和雪漠交談,都能感受到他對家鄉、對農民父老的那種深沉的愛。他說:“當我說出對家鄉強烈的愛之後,好多作家不相信,以為我矯情,說假話。其實,要是一個作家連家鄉都不愛,他能有什麼大成就?”
看得出,雪漠的執著追求、淡泊名利、和近乎苛刻的靈魂重塑,都源於“愛”。一個作家,只有拋棄“小我”,融入“大我”時,其作品才可能有大氣。那種“大氣”,決非造作的裝腔作勢,更非作品篇幅的宏長,而是作家人格的顯現。讀《大漠祭》時,從字裡行間,我們都能讀出那獨有的大氣和悲天憫人的胸懷。這一切,無異都源於他那份深沉的愛。
當然,雪漠的成功還得益於他脫胎換骨般的文學修煉。十多年間,他每天臨晨三時起床,進行單調甚至乏味的練筆。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他將那種“苦修”,戲稱為“大死”。他說,沒有“大死”,就沒有“大活”;沒有“苦修”,就不會有“頓悟”。
在“第三屆馮牧文學獎”頒獎會上,著名作家徐懷中將軍對雪漠的創作精神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十年磨一劍只是一個傳說,但卻是雪漠文學事業的真實寫照。以十幾年時間,反覆錘鍊一部小說,沒有內心深處的寧靜,沒有一番鍥而不捨的追求,沒有一種深遠的文學理想和赤誠,是難以想像的。我們今天的文壇,太需要這種專心致志的創作態度。我勸大家讀一讀《大漠祭》,你會被西部農民生存境遇的真實性深深打動,你會體會到它跟充斥圖書市場的文學快餐不同的品格,也會重溫文學給予我們的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審美體驗。”
2003年,雪漠的長篇新作《獵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該書38萬多字,首印3萬冊,為北京市2003年重點項目。小說用樸素自然的筆法,傳神地描繪了西部農村廣闊的生活畫面,剖析了西部人深層的文化心理,塑造了一批鮮活的西部農民形象,對傳統的農牧文化進行了反思,表現出對中國西部環境問題強烈的憂患意識。雄奇的大漠風光,激烈的各類衝突,奇特的民俗風情,探險般的瀚海遊獵,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沉重艱辛的生存現實,脫胎換骨似的靈魂歷煉,原始森林般的生活容量,加上作者刻骨銘心的生活體驗、對生命的獨特感悟,使作品具有震憾人心的藝術魅力。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稱:“當你跟隨著老獵人孟八爺的腳印,把目光投向大西北那一片古勁蒼茫、雄渾壯闊的土地,感受一下白草黃羊、風沙蔽日的生存環境,體味一番大西北人堅忍簡樸的生活情態,聽一段那粗獷纏綿、欲生欲死的蕩氣歌吟……你會被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驚心動魄的爭鬥故事所震撼,而那些性情鮮活、敢愛敢恨的男人女人們,將久久縈迴在你的心間。”“《獵原》題材厚重,內涵深刻,觸目驚心,令人警醒,折射出大西北自然與人,歷史與現實的生存形態。人物形象生動鮮活,語言極富藝術表現力,是寫大西北地域文化不可多得的作品。”
為創作《獵原》,雪漠多次前往草原和大漠,歷時三年,採訪了上百位獵人和牧人,收集了大量的不為外人所知的創作素材。《獵原》描寫的生活和人物,均是中國文壇其他作家很少涉獵的。正如“第三屆馮牧文學獎”“雪漠評語”稱:“西部風景的粗礪與蒼茫,西部文化的源遠流長,西部生活的原始與純樸以及這一切所造成的特有的西部性格、西部情感和它們的表達方式,都意味著中國文學還有著廣闊而豐富的資源有待開發。”
《獵原》一經問世,很快在全國引起反響。著名評論家雷達認為:《獵原》是2003年全國最優秀的五部長篇小說之一(《長篇小說選刊》)。在天津、西安等地名列暢銷書前五名(《中國圖書商報》),在重慶甚至排名暢銷書之首(《重慶晚報》)。近日,上海《文學報》發表了《人民文學》原主編、著名評論家、編輯家崔道怡先生的文章《地球是這樣毀滅的》,他認為:“只要人類尚未進入大同世界,其形象所昭示的意義便會長存。我甚至發奇想:為免西夏文書命運,應該藉助先進科技,把這部書發射到另外一個星球去。億萬光年之後,那個星球上的生命研究宇宙,《獵原》就會成為一份參照:‘噢,地球是這樣毀滅的。’”
對文學,雪漠有著自己的理解:“我認為,文學的真正價值,就是忠實地記錄一代‘人’的生活,告訴當代,告訴世界,甚至告訴歷史,在某個歷史時期,有一代人曾這樣活著。”《獵原》同《大漠祭》一樣,踐約了雪漠的文學追求。
主要作品
作品 | 作品類型 | 出版時間 |
《長煙落日處》 | 中篇小說 | 1988年 |
《月暈》 | 短篇小說(連載) | 1989年—1998年 |
《要是雷達真能測出》 | 短篇小說(連載) | 1989年—1998年 |
《江湖內幕黑話考》 | 學術專著 | 1991年 |
《新疆爺》 | 短篇小說 | 1999年 |
《大漠祭》 | 長篇小說 | 2000年 |
《丈夫》 | 短篇小說 | 2001年 |
《談涼州文化對我創作的影響》 | 散文 | 2001年 |
《母狼灰兒》 | 短篇小說 | 2002年 |
《掘墳》 | 短篇小說 | 2002年 |
《土壤與生命》 | 散文 | 2002年 |
《涼州與涼州人》 | 散文 | 2003年 |
《瑩兒的輪迴》 | 中篇小說 | 2003年 |
《老順和偷鷹的“疤雞”們》 | 中篇小說 | 2003年 |
《涼州女人》 | 散文 | 2003年 |
《獵原》 | 長篇小說 | 2003年 |
《鼠神》 | 短篇小說 | 2003年 |
《豬肚井的狼窩》 | 長篇小說 | 2004年 |
《九月的沙漠》 | 長篇小說 | 2004年 |
《雪漠小說精選:狼禍》 | 小說集 | 2004年 |
《“真誠”的卑鄙也是卑鄙》 | 散文 | 2004年 |
《沙娃》 | 短篇小說 | 2005年 |
《擁抱的白骨》 | 短篇小說 | 2005年 |
《用汗水慰藉靈魂——談長篇小說(大漠祭)創作》 | 雜談(創作談) | 2005年 |
真誠的《漠殤》 | 散文 | 2005年 |
《美麗》 | 短篇小說 | 2005年 |
《涼州令》 | 中篇小說 | 2006年 |
《拜月的狐兒》 | 短篇小說 | 2006年 |
《入竅》 | 短篇小說 | 2006年 |
《青龍煞》 | 短篇小說 | 2007年 |
《博物館裡的靈魂》 | 短篇小說 | 2007年 |
《朝聖之旅》 | 短篇小說 | 2008年 |
《空行母斷腿因緣》 | 短篇小說 | 2008年 |
《白虎關》 | 長篇小說 | 2008年 |
《豺狗子》 | 中篇小說 | 2008年 |
《阿番婆》 | 短篇小說 | 2008年 |
《羅什寺的金頂》 | 短篇小說 | 2008年 |
《金剛家的木驢》 | 短篇小說 | 2008年 |
《破戒的僧侶》 | 短篇小說 | 2008年 |
《大手印實修心髓》 | 學術專著 | 2008年 |
《瘟症》 | 短篇小說 | 2009年 |
《偷情》 | 短篇小說 | 2009年 |
《西夏咒》 | 長篇小說 | 2010年 |
《西夏的蒼狼》 | 長篇小說 | 2011年 |
《光明大手印:實修心髓》 | 哲學 | 2011年 |
《無死的金剛心》 | 宗教小說 | 2012年 |
《世界是心的倒影》 | 隨筆集 | 2012年 |
《讓心屬於你自己》 | 隨筆集 | 2012年 |
《文學朝聖》 | 哲學 | 2013年 |
《野狐嶺》 | 長篇小說 | 2014年 |
《特別清涼》 | 精語集 | 2014年 |
《解讀雪漠》(上中下卷) | 研究專輯 | 2014年 |
《拜月的狐兒——雪漠的情詩或道歌》 | 禪詩集 | 2015年 |
《一個人的西部》 | 長篇小說 | 2015年 |
《深夜的蠶豆聲——絲綢之路上的神秘採訪》 | 小說集 | 2016年 |
《雪漠小說精選:狼禍》
內容簡介
這是一組沉重的、直現人生的作品。這是有奇特的大漠風光、呼這欲出的人物、鮮活的生活場景、撲面的生活氣息、豐厚的生活底蘊;有生之艱辛、愛之甜蜜、病之痛苦、死之無奈。小說告訴你,曾經有一群西部農民曾這樣活著,曾這樣很艱辛、很無奈、很坦然地活著。目錄
談作家的人格修煉
狼禍
瑩兒的輪迴
長煙落日處
黃昏
新疆爺
掘墳
文學:流淌的靈魂
交流西藏
應夏瓊寺邀請,我們陪同作家雪漠前往夏瓊寺,進行了數日的採訪和交流活動。由於《噶舉文化》的發行,夏瓊寺部分僧人希望能就該報所承載的文化進行交流。香巴噶舉的江貢上師也專門向原夏瓊寺寺管會主任土登等喇嘛推薦了《我的靈魂依怙》一書,此書得到了夏瓊寺僧人讀者的廣泛好評,他們希望作家雪漠也能寫一部跟此書相若的介紹夏瓊寺法脈的書。這一構想,也成為我們此行的緣起之一。
夏瓊寺是藏地北方四大寺院之一,位於青海省化隆縣,前有滔滔黃河,後有巍巍群山,山如展翅大鵬,故名“夏瓊”,意即藏語大鵬。其山勢如展翅大鵬,雄踞黃河北岸,俯瞰九曲盤鏇,遠眺千山萬壑,左倚尕吾山,右靠多爾福山,後托八寶山,有人贊曰:“青龍游於前,黃龜伏於後,灰虎臥於左,紅鳥翔於右。”東、西、北三面峰巒重疊,南面如刀劈斧削,陡峭萬仞,險絕異常。山頂建有古剎夏瓊寺,從南向北遠望,寺院落於大鵬右肩,以喻佛法的騰飛和繁榮。
夏瓊寺曾是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早年學經的所在,因此被人們稱為格魯派祖庭。夏瓊寺始建於公元1349年,創建者是宗咯巴大師的啟蒙老師曲結頓珠仁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青海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原屬藏傳佛教噶當派寺院,後改屬格魯派,採用色拉寺學經教程,屬於色拉寺系統。該寺第一批經師先後充當了七世、八世達賴、九世班禪和三世章嘉活佛的經師,1788年乾隆皇帝賜名“法靜寺”,並敕賜漢、藏、蒙、滿四種文匾一幅,上題“大乘興盛地”金字。
在當代,夏瓊寺有夏日東、卻藏活佛等高僧,他們是著名的藏學專家、藏傳佛教理論專家,名揚海內外,著書等身,為人傳誦。由此,夏瓊寺更是聞名遐邇。在此交流活動中,雪漠跟兩任寺管會主任桑傑、土登等人交流了在當代文化浪潮中,佛教文化的與進俱進、人才培養等諸多問題,探討了在隨後進行的藏漢文化交流中的一些具體事宜,並參觀了大經堂、大雄寶殿、文殊殿、大金塔殿、因明學院、密宗學院、時輪學院、毗盧遮那現證學院、醫明學院、哲學院等。
夏瓊寺僧眾對香巴噶舉江貢上師及劉秀霞等弟子斥資三百萬,用純金十六公斤,紫銅三百多斤,捐供文殊殿金頂、宗喀巴大師三師徒像、紅白空行母等諸多善行大加讚賞。老阿卡孔•旦巴說,他活了84歲,夢也沒夢到有江貢上師這樣的發心施供者。據寺管會負責人介紹,江貢上師十三歲時曾在夏瓊寺修學七個多月。他們帶雪漠參觀了江貢上師幼年的住處和背水處等諸多所在。
本次交流活動中,夏瓊寺僧眾對《噶舉文化》報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和極高的評價。部分僧眾對《我的靈魂依怙》一書評價極高,一些懂漢文的喇嘛還將書中的精彩內容抄寫後,貼上到牆上,以便於時時瀏覽記誦。原寺管會主任土登喇嘛稱雪漠為“偉大的著作家”,希望他也能為夏瓊寺寫出一本像《我的靈魂依怙》這樣偉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