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始祖宗喀巴

宗喀巴(公元一三五七|一四一九年),本名羅桑札巴,出生在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方。包括西寧、湟中在內的青海東部湟水流域,在那時期名為\"宗喀\"。西藏人為了表示對羅桑札巴的尊敬,因此以地為名,稱他為\"宗喀巴\"。又名\"傑仁波切\",是寶貝尊者的意思。

簡介

藏密的傳承 格魯派始祖 宗喀巴
格魯派始祖 宗喀巴

詳細信息

宗喀巴(公元一三五七|一四一九年),本名羅桑札巴,出生在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方。包括西寧、湟中在內的青海東部湟水流域,在那時期名為"宗喀"。西藏人為了表示對羅桑札巴的尊敬,因此以地為名,稱他為"宗喀巴"。又名"傑仁波切",是寶貝尊者的意思。
宗喀巴三歲時,遇到噶瑪派法王 噶瑪巴遊戲金剛,授他居士戒。七歲跟隨西寧當地的噶當派喇嘛頓珠仁欽出家,學習經論九年,並接受密教的灌頂。十七歲到衛藏地區學習經法,以十年時間學習顯教經論。所學主要論典有《現觀莊嚴論》(後來成為格魯派必修的論典之一)、《大乘莊嚴經論》、《辨法法性論》及《究竟一乘寶性論》等五部大論(藏傳佛教稱之為彌勒慈氏論)。這五部論,為他的學說、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此後,宗喀巴開始有系統地學習各派系所傳的主要密法,包括"道果法"、"大印法"、"勝樂輪法"等。不久,通達所有顯密教法
公元一三八五年,宗喀巴跟隨楚臣仁欽受比丘戒。此後,經常對大眾講經,曾經在同一時期宣講十七部經論而不發生混雜錯誤,其名聲從此遠播四方。公元一四○九年,宗喀巴在拉薩創建甘丹寺,後來與哲蚌、色拉二寺合稱為格魯派在西藏的三大寺。建寺這一年正是宗喀巴在拉薩發起一大型祈禱法會,即"傳大召"或"傳召"法會的一年。這次不分教派,不分地區的西藏佛教大法會,自各地前來參與的僧侶有一萬多人,促成宗喀巴在整個西藏佛教界的聲望地位更高。因此,後人把公元一四○九年作為格魯派創建的一年,創始人是宗喀巴,代表寺院為甘丹寺。
"格魯",意為善規或善行。因為宗喀巴提倡嚴守戒律,因此,他創立的教派稱為"格魯派"。宗喀巴時代的宗教與政權都很混雜,各政派間經常發生鬥爭,佛教亦戒律廢弛,僧侶多娶妻生子,教風敗壞。有鑒於此,宗喀巴立志改革佛教,提倡戒律,並以顯教為基礎,先顯後密。
一年歲冬,宗喀巴在講經時,一反往常,改戴桃形尖頂黃色僧帽(當時僧侶多用藏紅色僧帽。西藏史上只有喇欽 貢巴饒賽和喀且班欽 釋迦室利戴過黃帽,這兩人都是以持戒聞名),可知宗喀巴有志從戒律開始來改革西藏已現衰微的佛教。由此,格魯派又稱為黃派。
公元一四一九年,宗喀巴圓寂。一生著作甚多,其中《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是格魯派建立理論基礎和思想體系所依據的根本論典。宗喀巴與兩大門徒 賈曹傑和克主傑,被西藏佛教徒尊稱為"師徒三尊"。另有重要門徒:絳央卻傑、絳欽卻傑、根敦主、堆 喜饒桑布、麥 喜饒桑布和喜饒僧格。
克主傑後來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第十世卻吉堅贊於一九八九年在中國大陸青海示寂。十一世靈童己經認證完成。根敦主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今已傳到第十四世丹增嘉措,一九五九年出走到印度西北部的達蘭沙拉,並建立流亡政府至今。格魯派的教義也隨著藏僧的流亡到海外,而散播到世界各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