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雞足山大乘教與前世南北朝北魏的大乘教和始於明朝的東大乘教並無直接聯繫。但大乘教對彌勒佛的崇拜和叛亂自南北朝起一直沒有中斷,因此,雞足山大乘教也是這種延續。而雞足山大乘教的無生老母崇拜則直接來自於始於明朝的西大乘教。雞足山大乘教因傳教地在雲南雞足山而得名。
相關歷史
一般認為,雞足山大乘教最初由雲南騰越州生員楊鵬翼於清康熙年間所創。使雞足山大乘教最終成勢的是其弟子張保太。
張保太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生於雲南景東府。自幼吃齋。自清康熙二十餘年間,張保太在大理府雞足山上開堂傳教,自取法名“道岸”,釋名“洪裕”,並稱“西來教主”,是雞足山達摩傳派。張保太稱其教為“陝西涇陽縣八寶山無生高老祖開派,流傳到四十八代祖師楊鵬翼”。張保太受教於楊鵬翼,因此自稱是四十九代收圓祖師。雞足山地處交通要道,張保太的傳授得到很多人回響。
當時正值康熙平定三藩之亂(1673-1681年),民眾飽受戰亂之苦,渴望“明主”現世。雞足山大乘教教徒則希望以宗教支持朱明東山再起,因此很受清政府關注,嚴加防範控制;以後大乘教漸漸放棄復明思想,專力反抗清政府,製造暴亂。雍正初年,大乘教已經形成以雲南、四川、貴州三省獨立運作的中心,勢力達到湖廣、陝甘、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廣東、江南各省,甚至遠達京師等地。在常州,曾發生一家十三口殉教慘案,這些信徒相信當年應當升天成佛,於是集體辟穀而終。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首次破獲大乘教案。但由於交通不便,清政府圍剿困難,所以延綿日久,牽連眾多。乾隆二十五年,雞足山大乘教的一個分支無為教,在其已死教首孫奎的徒弟宋朝倫領導下,在四川合江起事。宋朝倫利用前教首孫奎的影響力,詐稱孫奎未死。於是很多人回響參與暴動,造成了整個西南地區局勢動盪,民眾恐慌。在宋朝倫被捕後,清政府為杜絕有人再次詐稱前教首未死,下令所有教徒跪於刑場,觀看凌遲、絞殺、斬決宋朝倫等要犯。
貴州區雞足山大乘教最終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十五日為雲貴總督兼管貴州巡撫事的張廣泗所滅。 隨後張廣泗乘勝追擊,一舉將其他省份的大乘教滅除。四川區教首劉奇和其他各省教首都被處死。
教義說明
雞足山大乘教教義的核心為儒釋道三教合一,但特別重佛。其供奉的神有無極聖祖、玉皇大帝和彌勒佛。楊鵬翼著有《解三教釋道》等書。張保太刊刷了這些書,使其成為該教開創教義。與以往的大乘教單事彌勒佛不同,雞足山大乘教儒釋道三教合一。這種複合崇拜對後世其他新興宗教的發展是有很強的影響的;比如,清末民初盛行的歸根道。
張保太大乘教宣傳彌勒降生之說,並宣揚末劫思想。雞足山向為迦葉道場。在佛教彌勒信仰中有一傳說,佛祖弟子迦葉,受佛祖金縷袈裟,等候彌勒降生,將法衣相傳。在清代所傳諸教門中,大都崇拜彌勒佛,宣傳過去、現在、將來三世佛輪掌天盤,突出彌勒降生,未來佛當主世界,在龍華大會上普度眾生。
一些教門的教主,也常常自稱彌勒佛轉世,把自己說成普度眾生的救世主。信彌勒佛和宣揚末劫是一致的。張保太撰有《末劫法寶》,劉奇也寫《末劫法靈》等。而在教徒家中,曾搜出《五公傳》,都是宣傳劫變。“末劫”、“劫變”的說教,是宣傳一種恐怖的世界末日,是說從現在到未來之間,人世間要經過一個重大的轉折,遭受一場空前的巨大災難,屆時天災人禍一起降臨,水、火、刀、兵之災,將把世間生靈吞浸在這苦海之中受煎熬,凡是能渡過這場劫難的人,就可以通過龍華大會,得到普度而進入天堂。這時,彌勒佛即會降生世間,駕御無數隻大法船、小法船、大金船前來普度落入苦海中的眾生,將他們渡過彼岸,同赴龍華會,升入天堂。張保太乘教就是利用“劫變”之說,迎合人們對現實不滿的心理,誘誆人們對末劫苦海災難產生畏懼,而投入他的教內,尋求拯救。張保太大乘教直接勸教的說法是,要人入教吃齋、拜佛修行,說這樣做即可“成佛升天”。 張保太大乘教自夏天佑於乾隆三年、王冕於乾隆四年先後到雲南見過張保太,請經歸後,倡立西來教、燃燈教傳徒習教;左允文等亦稱曾往雲南見過張保太,要求超度。此教傳入江南不過數年之久,其傳播範圍之廣,僅從清檔記載所辦數案,即有蘇州、常州、鎮江、松江四府,太倉、丹徒、宜興、江陰等十三州縣;其教講超度、升天,視個人根氣,坐化成仙、成佛等;其傳教者妄言修行功深,口吐三昧,功行圓滿,即可白日飛升;而其信徒則聽信心迷,希冀成佛做祖。如此“如痴如夢”,甘心餓斃,其信仰心理因素,一目了然。
教階制度
張保太大乘教內教階森嚴。凡入大乘教者,以其傳教的“活動能力”和“奉獻銀錢的多寡”,由教祖或代理人給予“授記”,並發給一紙憑單,這種授記,按既定的高低不同的等級“果位”名稱,如“總統宮元佛”、“左中宮”、“右中宮”、“護道金剛”、“承中上饒”、“承中下擾”等。這些不同的等級,確定其在教內的地位。入教者還要授予“護照”,記名登輪冊,作為進入天宮的保證。
組織結構
由於交通不便,大乘教在雲南、四川和貴州各有中心。在雲南,教權一直掌握在張氏家族手中;在張保太兒子亡故後,張保太傳位於繼子張曉。乾隆六年(1741年)張保太死於監獄,所留下的經卷、柬帖、授記等,均由義子張曉繼承下來,接掌開法堂和散發授記之權,成為雲南掌教之首。雲南區的勢力範圍包括湖南等處。在貴州,則由張保太另一個弟子魏明璉掌管教權。魏明璉死後,妻子王氏接管貴州區教權。在四川,掌管教權的先後有三人,唐登芳、孫奎和劉奇。孫奎死後,劉奇接管四川區教權。與其他人不同,劉奇政治意圖明確,著有《東明歷》等經卷,還在一些經文中談論“歷代興廢”等政治理念。
大乘教案
乾隆四年,兩江總督那蘇圖奏報,訪獲常州府屬江陰縣夏天佑等五人為首,設立西來教,入教者達二百餘人。據張保太供:乾隆三年正月,江南人夏天佑來雲南拜見,向我“請玉皇經卷”,並請求給予授記。只因當時經板已毀,尚存者僅有《心經》,亦不在禁例,遂印刷兩部給他,夏天佑送給我銀六錢及食物等。 乾隆五年九月,江南巡撫雅爾圖奏報,江南之蘇、松、常三府,太倉一州,並浙江嘉興一府,濱海之區,出洋捕魚人內有不法者,潛通海島強徒,歸入內地,煽惑聚黨,立為燃燈教,又名燈郎教。嘉定縣教首為徐樹績等三人,各領有銅燈郎一座,藏於密室,燈前豎立小紅旗,朝夕頂禮。名下各有多人,間日聚會排班禮拜。凡入教者,教首令各立誓,不許逃教、破教,是以甚為秘密。後,清地方官又在上海縣發現有傳播五倫教者,系燈郎教改名,拿獲上海縣民張彥英,身藏經咒,崇奉五倫教,供出為首教主李雲卿,當即將李雲卿等拿獲,搜出花名冊一本,內記有約六七十人,並符咒諸書。乾隆六年底,查獲松江沿海一帶愚民立燈郎教,誘騙男婦香錢,拜佛念經,修齋持咒,設立齋堂,男女雜沓,百十成群。 乾隆十一年,蘇州巡撫陳大受奏報,查知府、太等屬私立燃燈教案,系已故王冕於乾隆四年內到四川重慶府涪州,會遇雲南張保太徒弟劉成名,傳授給經像及教法;王冕回來後,傳給伊妻徐氏。又有徐樹績堂弟徐士節為之附和,引誘鄉民入教。
乾隆九年,前從江蘇逃往雲南之大乘教陸元祥,自雲南寄信給王徐氏,捏稱張保太已借四川劉奇之身竅“臨凡度眾”。王徐氏令教內之左允文赴川探聽。左返回後稱,劉奇確係張保太轉世,現在雪山樑浩聚集多人,幫助李開花,張保太繼子張曉,亦在雲南設教,欲開龍華大會,推劉奇為教首,因知王徐氏素有德行,欲邀其入川。王徐氏得信後,復令左允文赴川,並將鑲金彩衣一件贈給劉奇。王徐氏的外甥周彥章之女周氏,自幼由徐氏撫養,即拜徐氏為師,學習坐功,自稱功夫已深,默坐出神,即能升天謁聖。徐士節等即廣為傳播,斂收財物供給,以致遠近男婦將其稱為“活佛”,多有信從皈依其教者。 此外,張保太大乘教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亦有傳習,僅湖南即於長沙、善化、湘陰、益陽、茶陵、衡陽、巴陵、武陵、龍陽各州縣拿獲為首莫少康等五十餘人。為了擴大教勢,張保太曾先後兩次派遣弟子到京畿地區“開荒辦道”,但均無功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