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學名:雙角犀中文目名:奇蹄目
中文科名:犀科
中文屬名:雙角犀屬
中文俗名:蘇門答臘犀、亞洲雙角犀
拉丁文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英文名:Sumatran rhinocero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Fischer,1814
雙角犀一般體長2.5-2.8米,肩高1.1-1.5米,體重約1噸,皮膚厚,多皺褶,似披甲冑.與其它犀不同,現僅生存於蘇門答臘、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
黑犀又叫尖吻犀,產於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小範圍地區。黑犀體長3~3.7米,肩高1. 2~1.8米,重達11.5噸。黑犀的體色其實是灰色的,由於其經常在泥土中...
簡介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繁殖 分布情況爪哇犀(學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屬奇蹄目犀科,與印度犀牛是近親。目前幾近絕種,只剩下五十至六十頭左右,生活在印尼和越南的山區。
簡介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分布 繁殖中更新世中晚期 1981年出土於安徽省和縣陶店鎮龍潭洞遺址,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晚期。 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雙角犀鳥是大型鳥類,也是中國所產犀鳥中體形最大的一種。為留鳥,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尤其喜歡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溝谷地帶...
基本資料 形態特徵 分布與習性 食性 繁殖披毛犀(學名Coelodonta antiquitatis),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生存於更新世,並在冰河時期存活了下來。披毛犀生活在歐亞大...
體貌特徵 物種區別 生活習性 種群分類 滅絕原因犀科(Rhinocerotidae),是奇蹄目中體形粗大笨重的一科,門齒不發達,無犬齒,前肢3-4趾,後肢3趾,皮膚厚,幾乎無毛,鼻吻處長有1-2個角質...
簡介 特徵及習性 分布 起源與演化 現存數量蘇門犀又叫蘇門達臘犀,亞洲雙角犀。原來在印度,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都有分布,但現在僅剩蘇門達臘,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中有少量殘存,大約有幾百隻。
簡介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棲息地 保護措施犀浦鎮位於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區7公里,離縣城11公里,史稱“古晉興城”,傳說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時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
百科名片 古代犀浦簡介 當代犀浦概述 成都方誌網郫縣誌關於犀浦的記載 與犀浦有關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