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雙堠鎮是西瓜生產重鎮。沂南蜜西瓜正式註冊了“雙堠西瓜”商標,所產西瓜瓤沙味甜、籽少皮薄,享譽省內外,是我縣西瓜、辣椒生產基地。黑山安村“紅嫂”牌櫻桃遠近聞名,每年5月1日為當地的“櫻桃節”,各地遊人絡繹不絕。沿革
明崇禎年間王氏來雙堠村定居,因村西和村東各有一個土堆,是古代偵察敵情傳遞信號的“堠”的遺蹟,故村名雙堠。1958年成立雙堠人民公社,1985年改稱雙堠鄉,1997年改為雙堠鎮。旅遊資源
盆泉
位於盆泉村前,春秋時即存。新編《辭源》《辭海》和《漢語大辭典》中有專門詞條。清道光七年編《沂水縣誌》載:“蚡泉,昭公五年叔弓敗莒處。縣西南有盆泉社……”《左傳》作“蚡泉”,《穀梁傳》作“賁泉”。該泉現被壘成約直徑2米、深3米的水井樣式。泉水長年噴涌不斷,東流入水池中,供村民淘菜、洗衣,後流入溝渠。泉西50餘米處有一關帝廟舊址,前有一株五百餘年樹齡的銀杏樹。朝山石刻造像
位於南石門村東的朝山上。造像坐落在山頂東側石壁上,共83尊,每尊約高0.30米。開鑿年代不詳,從造像形態看,為南北朝時期。大青山烈士陵園
1941年著名的大青山戰鬥就發生在雙堠鎮五道溝,在突圍中,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和德國友人、太平洋學會記者漢斯?希伯等300餘人犧牲,1944年原費東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東梭莊建立大青山烈士陵園,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彩山景區
五彩山海拔762.8米,是沂南最高峰。該山山勢連綿,周圍群峰挺拔,山秀林茂,風景秀美,空氣清新。全區林地面積1.8萬畝,其中,赤松、黑松、刺槐等混交防護林1.2萬畝,櫻桃、板栗、蘋果等經濟林0.6萬畝。在山脊海拔700米處, 數塊巨石構成長50米、高10米的巨大屏障,壁下有一石洞,可容數人。在東麓半山腰還有一石洞,深不可測,當地人稱石龍洞。環山旅遊公路沿山溪而建,峰迴路轉,蜿蜒曲折。在山下黑山安村北溪流迴轉處,溪中有一半潛半露的象形石,似一隻巨蟾潛在水中,當地人稱“蛤蟆石”。五彩山東麓沿蛤蟆石子溝、布袋峪,建有攔水塘壩90餘道,溪水長流,迭瀑錯落,蔚為壯觀。在西五彩山下,建有一座庫容60萬立方米的水庫,湖光山色,幽靜清新。
五彩山作為蒙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被臨沂市委、市政府將其列入蒙山總體開發範圍,確定為東蒙山林休閒旅遊區。規劃區以五彩山為主,還包括大青山、大頂子、貓頭山等山峰。
東師古村
世界聞名探險聖地。該村本世紀初有神跡現,鄉野杜撰云:“聖人現,天下亂”。上下遂恐之,禁生人入此村,備250名犬牙守之。然外人多不信,欲探究竟,縱有日、美之世界級探險者,亦抱憾而回。其神跡現狀如何,侯有緣者。名人
著名的抗日名將王德林為境內崖子村人,從小隨父逃荒東北,1899年應募修中東鐵路,聯合一批愛國同胞揭竿而起,截擊帝俄車船,繳獲財糧,賑濟貧民。1917年,被編為奉軍第一旅第三營,任營長。“九一八”事變後成立抗日救國軍,宣誓就任救國軍總司令,隊伍擴展到11.5萬人。1933年1月,遭到日軍圍攻,率部撤入蘇聯境內,後轉道波蘭等地回國,奔走各地,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1938年在沂水縣北社村病逝。陳光誠(1971年11月12日—),雙堠鎮東師古村人,雙眼失明,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自學法律知識,矢志不渝來幫助村民、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贏得世人廣泛讚譽,有諾獎潛質。
特產
黑山安村是臨沂市最大的櫻桃產地之一,在幾條山峪兩側,有千畝優質櫻桃園。春暖時節,粉紅色的櫻桃花開,爛漫絢麗;春末夏初,櫻桃成熟時,一簇簇櫻桃似珍珠、瑪瑙,晶瑩剔透,綴滿枝頭。雙堠鎮是全國有名的西瓜之鄉,以皮薄、籽小、可食率在55%以上、含糖量為10~12%暢銷全國,年種植面積逾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