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

姓氏:雎(jū),作為一個少有的姓氏,常有人將它和睢(sui)混淆。 雎姓源頭,可以從《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剡子問答》中找到答案,“剡子問答”記載: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基本信息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隹(zhuī),從且(jū),且(jū)亦聲。“且”意為“加力”、“給力”。“且”與“隹”聯合起來表示“加力鳥”、“助力鳥”。本義:馴鷹、馴隼。特指:魚鷹

(2)同本義 [osprey, fish haw ]。鶚科的一種鳥,上體深褐色,下體大部分純白,常活動於水邊,捕食水中的魚。

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3)水名 [Ju River]。在湖北省中部偏西。與漳水匯合為沮漳河,於江陵西入長江。

中國雎姓詳解

雎姓源頭,可以從《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剡子問答》中找到答案,“剡子問答”記載: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這段文字說明,少昊在管理部落時,以鳥命名官職,具體分工則是根據不同鳥類的特點來劃分。鳳凰總管鳥類,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此外,有五種鳥掌管日常事務: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穀掌管建築,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有九種扈鳥掌管農業,使人民不至於淫逸放蕩;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少昊根據諸鳥的匯報論功行賞。其中鴡鳩氏為司馬,相當於今天的法務部長職務。

鴡鳩,又稱王雎。早時因少昊以鳥名官,故寫作鴡鳩,都帶鳥字邊。鴡是最早的雎字,形聲字,且,古代讀音為ju,與雎音同,右邊簡直就是畫了只鳥,意思就是雎鳩。鴡後來逐漸演變成雎字,如詩經中關關雎鳩。命為官職後稱雎鳩氏,為司馬,主法制。再後來,雎鳩氏簡稱雎氏,如春秋戰國時的雎鳩、王雎、唐雎、范雎等。

少昊,有說是黃帝長子的,有說是炎帝後裔的。據少昊氏遷移與發展的考古學探索,少昊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發現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於大汶口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到龍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展的過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苢縣陵陽河一帶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遷到五蓮丹土一帶,龍山早中期又遷到日照堯王城、兩城等地,在濱海地帶形成超大規模的中心,龍山中期之末遷到了臨朐西朱封一帶,到龍山晚期又遷到曲阜一帶,期間經歷了從古國到方國的社會轉變,最後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所取代。據儀征考古部門的資料,儀征在上古時期屬於徐國管轄,是徐國公子的封地,而徐國的首府在江蘇的泗洪---古泗水郡,距曲阜約60里,徐國曾是東夷最強大的部落之一。儀征一帶作為東夷的古老部落生活地,雎姓在全國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最有可能是雎姓的發源地。

雎姓是古老而稀有的姓氏。《中國人名大辭典》僅收錄兩例。《中國最稀有姓氏》蒐集了全國很多稀有的複姓,其中有:九百、九方、雎鳩、沮渠、巨母等,其中雎鳩與《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問答》記載的內容相吻合。

《康熙字典》關於雎字有如下介紹:《廣韻》《韻會》七餘切,雎音疽。《玉篇》王雎也。《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 《釋文》七胥反。《左傳.昭十七年》雎鳩氏,司馬也。 《注》雎鳩,王雎也。摯而有別,故為司馬,主法制。《釋文》雎本又作睢,七徐反。 又《玉篇》次雎。行難也。又姓。《正字通》明洪武御史雎稼,請立學宮臥雎。 《集韻》本作鴡。

雎姓聞人在歷史資料中較少,而且記載中雎睢混用,說明雎睢這兩個姓氏,自古以來就容易被搞混,如《釋文》中的解釋,真正能把它們分清的人實在有限。目前掌握的情況是:雎姓聚居區為儀征、西安鐵爐塬兩地,其它多是零星分布。雎姓聞人剔除似是而非的睢姓外,主要有:

雎真,漢代人(《萬姓統譜》)

雎明義,元弘文館學士,洪武初謫居和州。(《萬姓統譜》)

雎稼,明洪武中御史。(《奇姓通》)

雎澤,滑縣人,成化中舉人。(《萬姓統譜》)

雎淳,滑縣人,成化中舉人。(《萬姓統譜》)

雎淵,滑縣人,成化中舉人。(《萬姓統譜》)

雎浩,知行唐縣六載,囊無餘資。後升定州知府,及去,民號泣留之。(《館陶縣誌》)

雎化中,壺關訓導。(《館陶縣誌》)

雎坤,字他石,萬曆乙卯舉人。為官政簡刑清,與民休息,廉潔自好。(《丘縣誌》)

雎凌雲,貢士。(《丘縣誌》)

雎廷美,福建興化知事。(《丘縣誌》)

雎文淵,清乾隆臨潼知名人士。(《臨潼縣誌》)

雎國余,江蘇揚州人,北大教授。

雎嵐,北大副教授。

雎黨臣,陝師大副教授,

雎曉雯,西安人,知名模特。

雎劍波,軍旅作家。

雎海燕,西安民生百貨大樓副總經理。

雎密太,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

雎安奇,導演。

雎剛,西安人文地理專家。

陝西雎姓祥解


雎

---專為鐵爐塬雎家堡、溝南雎、雎溝三村雎姓村民而寫

姓氏是一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我國秦漢以後,姓氏合一,姓氏開始有了尊卑貴賤之分,婚姻要門當戶對,民間同姓不通婚,以防遺傳疾病發生。近代雖然姓氏只是區分人的符號,但是除了便於人口管理外,考察研究人的血統基因和遺傳防病仍是重要任務。姓氏看似簡單,但是它不僅具有文化價值,而且具有歷史價值、現實價值,從姓氏中我們可以從基因學遺傳學角度了解人的血脈淵源,姓氏與方誌、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研究姓氏,還有利於傳承華夏文明,推動中華文化發展,所以不可小看姓氏學的研究。

雎姓來歷

雎姓是一個古老而稀少的姓氏,據了解,全國姓雎的人目前不足一萬,主要集中居住在揚州、儀征、西安臨潼區鐵爐塬。另外小金鄉東雎嘴、西雎嘴,禮泉縣南坊鎮,長安縣,內蒙豐鎮、集寧、察右前旗、後旗,包頭,大同,陽高,天鎮,張家口等地也分別有幾百人到幾十人不等。雎姓在百家姓中找不見,但在萬家姓中有。

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長子少昊管理著東夷。《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少昊在管理部落時,以鳥名命官,其中雎鳩氏相當於現在法務部長職責,後來慢慢簡化為雎氏。

到了周朝以後,詩經中出現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名句,春秋戰國又出現了“唐雎不辱使命”。但是雎作為姓,寫入史冊最早的名人還是楚國屈原時的雎大夫、明朝洪武年間的監察御史雎稼。

明朝時,雎姓集中居住在江浙一帶。由於連年戰亂,北方人口銳減,人口開始由南方向北方遷移,山西洪洞大槐樹成為人口遷移的中轉地。明成化年間(1487年8月10日),陝西臨潼6.25級地震死亡1900餘人;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5年1月23日),華州八級地震死亡達83萬人,由此引起了由大槐樹到地震後人口銳減地區移民的高潮。

據雎氏後人口口相傳,華州大地震後遷來現雎家堡地方的是叫雎國臣的一對老夫婦,領著一個兒子,來後又生了幾個兒子。雎家堡現存的神軸上有並排四人,後人稱為四弟兄,村子也出現了西門人、南門人、東門人、北門人四門人。從第四代雎三陽起,三個兒子分遷到溝南雎、雎溝、溝窯居住。與這個神軸同時存在的有四個婦女像,故後人稱四個爺,四個婆。據說省南高橋的雎姓後裔從雎家堡遷出較早,大約是第三代人時,他們出錢修了雎家堡祠堂。解放前夕,省南高橋的雎姓人清明節上官墳時,來得早了村人嫌早,來得晚了沒人管飯,於是悄悄拿走了四個婆的神軸,從此上墳時再也沒有見到他們的蹤跡。神軸的質地材料為絹帛,屬明清時期江南織造;四個爺的服飾為明朝服飾,由此可以判斷雎家堡村子形成的大致時間。雎家堡的祖墳一處在現斜韓糧站正東邊,一個墳頭,1.2畝官地;一處在王胡趙村北面胡也東邊,四個墳頭。另外,賈家村南場也有雎家堡一處官墳地。

《雎氏先遠墓碑記》是現存最重要的雎姓歷史文物之一。這塊石碑沒有放在墳地,而是在雎家堡村西澇池東南的台地上建有碑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人為損壞,現在僅留碑身上半部分,158個字,涉及姓氏的有五處地方:雎氏先遠墓碑記;雎家堡;雎氏遠瑩;雎氏先...碑;雎氏後。墓碑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七月十六日立。從碑文可以確認七點:村名叫雎家堡;姓為雎,不是睢;村南坐南向北有一處祖墳;乾隆年間雎姓約一百多家;乾隆年間立碑、繪神軸;立碑前幾百年有雎姓人家;立碑前叫雎家堡,表明村子已有城牆、城門。

雎溝水渠邊還存有幾塊墓碑,墓主為雎習忠、雎習剛,第七代人,第八代為“文”字輩,第九代為“川”字輩。這兩塊碑均系乾隆四十一年立。

乾隆年間的《臨潼縣誌》附圖中,朱奚里已出現鐵爐鎮,包括賈家村、雎家村、徐李村、平泉堡、崕張堡五個村,即現在的賈家村、雎家堡、廚李村、南韓村、崖張。

最近,我查閱了《乾隆臨潼縣誌》、《光緒臨潼縣續志》、《民國臨潼縣誌》,涉及朱奚里、鐵爐鎮的地名、泉水、村名、廟宇、名人、戰死人員、烈婦孝婦烈女、參與縣誌編修人員等記載,茲簡要摘錄如下:

“種金原 按前志在縣東今大小金山即其處。”

“金山 驪山從東南來其起處曰大小金山大金山屬藍田小金山屬臨邑以驪隂產金故名亦曰驪首其上有金山廟。”

“平泉 縣東五十里。”

“鐵爐鎮 縣東五十里 賈家村 雎家村 徐李村 平泉堡 崕張堡。”

“宏教寺 玉泉寺 在朱奚里”。

名人“雎文淵。”

“劉世泰劉興禮劉勸兒李朝兒韓廷臣俱戰死 以上鐵爐鎮。”

“雎氏朱奚里民張懐琰妻...”

“李氏朱奚里民韓先春妻...”

“劉氏 朱奚里賈漢臣妻。”

“賈氏 朱奚里石廷瑚妻。”

“韓氏 朱奚里雎純學妻。”

“趙氏 韓自省妻。 杜氏 李信妻。 王氏 賈永治妻。 韓氏 張國鄰妻。 貟氏 韓興倫妻。 韓氏 張紳妻。 韓氏 楊秉孝妻。 種氏 韓宗參妻。 李氏 雎豁妻。以上朱奚里。”

“種獅子妻楊氏... 韓金科妻劉氏...以上鐵爐鎮。”

“監生雎文湧妻李氏同治六年 旌。”

“雎希德妻楊氏... 韓繼虎妻劉氏... 劉繼興妻賈氏... 旌 以上鐵爐鎮。”

“雎文湧妻李氏... 楊義成妻李氏... 武生王仲武妻皎氏... 雎成武妻賈氏...子雎全智... 韓必髮妻賈氏... 趙永甯妻林氏... 以上鐵爐鎮”。

“李氏朱奚里民韓先春妻...”。

“雎氏朱奚里民張懐琰妻... ”。

“韓氏 朱奚里雎純學妻” 。

“李氏 雎豁妻”。

“劉氏 韓大本妻 朱奚里”。

縣誌編修“縣城及附近各里採訪人 鐵爐鎮附生姚乃斌 附生龍向辰 陳時敏 張慶。”

以上三部臨潼縣誌中,臨潼縣城、櫟楊、新豐、武屯占有很大篇幅,馬額、鐵爐的資料很少。朱奚里地區只有雎姓記載,沒有一處睢姓的記載。

雎家堡、溝南雎、雎溝三村中,雎如禮曾考證和編寫過雎姓村史,其子雎恆濂見過並記得村史大框架。後來雎恆臣、雎可民、雎行之、雎生華四人曾整理過族譜,可能因缺乏資料沒有整理下去,文字材料雖沒有留下,但口傳的材料通過雎恆濂總算是留下來了。

從我記事起,我們這個姓都寫作雎。解放初期,村里在牆上張貼的村民花名單都寫作雎,糧食口袋、農具上的名字也是雎。

現代雎姓的知名人士有經濟學家雎國余、中國超模雎曉雯、軍旅作家雎建波等。

雎姓讀音

雎,左邊且(ju)旁,右邊隹(zhui)旁,查小新華字典第11版,252頁註明念ju。

但在臨潼鐵爐塬地區,雎念xu,如雎家堡念xu家堡,溝南雎念溝南xu,東雎嘴念東xu嘴,西雎嘴念西xu嘴,雎石念xu石。細究起來,ju和xu的淵源在於韻母都是u,所以方言ju演變成xu就在情理之中。假以時日,雎的發音在字典中增加一個xu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雎在鐵爐塬地區還有一個特殊發音:xue,如雎堡讀xue堡,雎堡子讀xue堡子,雎溝讀xue溝,但這只是針對這幾個村子的特殊方言叫法。作為姓氏,雎在鐵爐塬毫無爭議的念作xu。

雎睢混用現象分析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起,有人開始用睢代替雎,甚至有人理直氣壯地說:鐵爐塬沒有雎家堡,只有睢家堡。

雎睢二字,非常相像,筆畫一樣,寫法基本一樣,都是姓氏,區別就在字的左邊偏旁。你告訴別人是“目”字旁,那一定是睢字;你告訴別人是“且”字旁,那一定是雎字。

我上國小、國中、高中時,雎這個姓還沒有爭議,大家都跟著我念xu。上大學後問題就來了。體育老師最愛點名,四十五分鐘的課,點名就可占去近十分鐘,而且28名學生中,體育老師念錯名姓的居然占五分之一。我的雎姓,他就念過睢、錐、瞧、準等,讓人哭笑不得,又無法當面訂正。難怪現在有人譏笑某某人文化水平太差時,說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無奈之下,我用同音字徐代替雎,父親和哥哥知道後,訓了我一頓,說姓怎么能隨便改呢?後來工作的幾十年時間,我的姓始終寫作雎,發音念xu,同事都一直這樣叫,當然免不了要給陌生人反反覆覆地解釋。

雎睢二姓在鐵爐塬混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在外工作的,同事認為你的姓是“目”字旁,自然念成睢,如不糾正,久而久之,你只能順著默認為睢。

二是在校學生,儘管自己知道姓xu,但是老師給寫成睢,今年中考錄取的新生中,鐵爐塬的雎姓學生姓氏全部打成睢了。

三是戶口本、身份證登記,在電腦使用初期,字型檔中沒有雎字,只有睢字,雎姓都打成睢字。久而久之,多數都未改,只有少數改回了雎字。

四是上級公文中和門樓上把雎寫成睢,如雎石國小寫成睢石國小。

五是雎姓人在上述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自己也拿不準,自己的底氣不足。

以上情況中,雎睢混用,電腦惹禍是禍端,先是字型檔中沒有雎字,有了雎字後又先入為主地認為是“目”字旁,自然生出一個睢字。

需要正本清源

姓氏關係到血緣、遺傳、婚姻,一點都馬虎不得。如果有人要你改姓,你肯定非常惱怒。話說回來,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姓什麼,怎么寫,姓念什麼都搞不清,肯定要遭到別人恥笑。雎姓作為稀有難認的姓氏,在鐵爐塬又有幾種方言發音,寫錯、認錯、念錯也情有可原。不過對於鐵爐塬的雎姓人來說,自己搞清是關鍵,自己明白了才能糾錯改錯,正本清源。舉個例子:別人問你貴姓?你可答免貴,姓雎(xu)。別人問怎么寫,你可答左邊一個且字,不是目字,右邊一個隹字。別人問怎么念,你可答鐵爐塬地區念xu。只要記住左邊的且字,就不會寫成睢了。

正本清源應先從學生和村民做起,特別是學生報名登記時。在外工作的人員,因為身份證的姓和銀行存摺、銀行卡捆在一起,雎字糾正比較麻煩,搞不好電腦不認時錢都取不出來。你若有決心了就從身份證改起。一時改不了的,也要牢記自己姓雎,鐵爐塬方言念xu,再不要讓後代雎姓人為姓氏煩惱了。

引發的官司

雎姓引發的筆墨官司


雎

雎這個姓,在臨潼鐵爐塬方言念xu,這是鐵爐塬人的共識,也是雎姓先輩給我們雎姓人留下的讀音。

留言中認為鐵爐塬xu這個姓應念應寫成“睢”的有以下說法:

相逢何必曾相識:鐵爐有睢家堡,沒有雎家堡!

回味:小編是不是字打錯了,是睢不是雎。

小編,那個是睢不是雎,你看仔細了。

火商:是睢不是雎吧!

我們正年輕,有何...:你把字寫錯了,是睢不是雎。

不忘初心:應該是睢sui吧,不是雎,雖然差別不大,但還是有區別的!而且身份證上都是睢sui字,不是關關雎鳩的雎!所以你這樣寫有考證嘛,而且是蠻多的村子!

陽:睢現在的讀音為睢,墓誌是以前的,我認為還是按照現在的睢來讀...(睢)

宇果:我們是睢不是雎,村裡有一塊老的墓碑,好像是康熙多少年,筆者有空可以去落實考究一下。

冬日的陽光:請將睢姓的字寫正確。你寫的這個雎字是錯誤的。不要把我們的姓睢寫錯了。

A酒傷了午夜:是睢不是雎。

其實,《雎姓祥解》已說清了:雎這個姓,不僅雎氏先遠墓碑記(包括雎溝的兩塊墓碑)有明確標示,清代、民國的臨潼縣誌也記得非常清楚。年老的雎姓人也會認會寫這個“雎”字,近百年前從雎家堡遷往禮泉南坊鎮的雎氏一脈一直沿用這個“雎”字不改,原因之一就是幾代人中都有教員,懂得雎睢二姓的區別。

雎念成睢,最主要的是把偏旁搞混了,自報“目”字旁,就成了睢;自報且字旁,就成了雎。墓碑和老縣誌中,都是“且”字旁,我還沒有見到一處“目”字旁的,所以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是“雎”字,這是毫無疑義的。

墓碑和老臨潼縣誌中,“雎”字標的清楚吧!墓碑和雎家堡神軸現保存在雎家堡。

主張姓是睢念成sui的,其依據一是電腦,二是百度(包括手機)上的地圖村鎮名稱。電腦惹禍我在《雎姓祥解》中已說過。百度地圖我最近認真查了一下,發現差錯很多,令人難以置信。比如鐵爐塬手掌這么一塊地方,差錯就超過十處:睢家堡(雎家堡)、睢家溝(雎溝)、西睢嘴(西雎嘴)、員曲鄉(貟曲鄉)、李村、李高村(廚李村)、河王村(何王村)、東睢嘴(東雎嘴)、岩張村(崕nai張村),地圖中沒有張海村(包括荊也)、溝南雎、柏李村。可以看出,凡是生僻字、難認的字,如雎、貟、廚、崕,幾乎都有差錯。其原因,也可能是提供原始資料的人沒有搞清,也可能是電腦錄入人員自己不懂。你把貟曲標成員曲,鐵爐塬人能不笑話嗎?所以百度的地圖,參閱一下可以,全信就害人了。

留言中,火商說:“我記憶上國小時,學校牌子上寫著“雎石國小”,我們都念xu,直到離開鐵爐去馬額上高中......”後來經不起周圍同事的“糾正”,改成了睢,並表示今後再不改了。何必呢?自己姓什麼是老祖宗留下的,改成正確的對後代都有好處,為什麼要看別人的眼色呢?

還有人認為睢是雎演化的字,其實雎睢都是稀有的姓氏,睢姓主要集中在河南,雎和睢除過筆畫一樣面貌相似外,並無交集,談不上演化關係。鐵爐塬地區雎睢混用,純粹是把雎當作睢改亂了。

還有幾位鄉友,留下了幾段耐人尋味的話,從留言可以看出,他們分別是雎石、官路村、雎家堡和雎溝人。

文化石szf:到底怎么寫,我國小記得是個雎字不是睢字,為這還強調了一番。希有識之士再研究一下弄清楚。

冬日的陽光:老祖先,是誰弄錯了,我們到底姓睢還是姓雎,我其實很想姓雎,因為睢讀sui,走那要用電腦打字別人都讀二聲,sui太難聽了,如果有人能從電腦改過來我就第一個改!

做最好的自己:我本姓雎,是小金官路村的。聽長輩說我們就是從鐵爐搬上來的,搬上來至少都六七代人近兩百年了。先人勤勞,聽說在我祖父的祖父時,家裡已經在村里開了一百多畝荒地了。村南頭公路下面住的幾戶人都姓雎,我家的老房子也在這塊,房子百米外還有好幾個雎家的老墳頭,村里人把這一大片都叫雎也。前人的事,我也只是片言隻語的聽說,很多也不清楚,很想了解,但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雎剛註:雎家堡解放前曾有雎登甲遷往嶺上,距今約五代人了,你可問問村中老人知道這個名字不?)

風輕雲淡:我曾見過村裡的石碑,雎ju氏,後人誤寫為睢sui。我家祖父輩中有一支人遷往禮泉,他們一直沿用雎姓,且後輩人名字與我父輩一致為“志”字輩,與我兄輩也一致為“建”(劍)字輩。我看過他們老家譜,為雎氏。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父親給家裡裝糧食的口袋上用毛筆字寫的名字中為“雎ju”。近三四十年,不知怎么變成了“睢”。大概有人以為偏旁“且”的下面一划提不規整,想當然改為“目”字旁了。呵呵,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無從考證。所以,做為雎氏後人,我更支持“雎ju”氏論。

丫丫:雎字我小時候家門口有座青石橋(古墓碑放在水渠兩邊),上邊就是雎,我們很小很小,經常有人爭論,是我們寫的不正確還是碑文不正確,這(雎和睢)字典上都有,我很想知道我們到底是姓雎還是睢。

您好!一家子,關注您好長時間了,心情一言難表,您是咱們家族的有心人,別的不多說了,唯一想請您給後輩們說咱們的姓,我們不想不清楚自己姓什麼,懇請您老給說道說道,謝謝您!

這些留言,都提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我們的姓寫作“雎”,念xu,後來有些人改成了睢。隨之雎姓人也產生了很多疑慮。這些疑慮,我在《雎姓祥解》中已一一說明,希望能給他們一些幫助。

附:姓氏小知識

中國人的姓氏據說原有24000多個,其中20000多已消亡,現在還在用的大約4100多個。姓氏中有不少怪姓。如:器官名稱有:頭、骨、心、腎、腸、手、爪;動物名稱有:鴨、鴿、羔、狼、雞、猴、狗、蛇;氣象名稱有:雪、風;日用名稱有:瓜、桃、琴、窗、盒、筷、葫、柴、米、油、鹽、茶;性別名詞有:雌、男、嫂;數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動詞有:笑、揉、猜、揀;色彩名詞有:赤、橙、黃、綠、青、藍、紫、朱、黑、白、灰、褐、烏;朝代名稱有:夏、商、周、秦、漢、魏、蜀、吳、晉、隋、唐、宋、金、元、明、清。還有死、難、老、毒等姓。

有些稀有姓氏,最多也僅幾十人,最少的只有一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姓”本身也是一個姓氏,罪、廯、啞、冢、髒、孬、騷等人們不喜歡的字也被用作姓氏。在姓氏大省河南,甚至還有妻、妾、罵、邪、嫖等姓氏。

最易讀錯的姓氏有:區(ou)、樂(yue)、查(zha)、逄(pang)、蓋(ge)、万俟(mo'qi)、尉遲(yu'chi);最易搞混的姓氏有雎、睢等。

雎姓在臨潼地區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七餘切《集韻》千餘切,音疽。《玉篇》王雎也。《詩·周南》關關雎鳩。《傳》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釋文》七胥反。《左傳·昭十七年》雎鳩氏,司馬也。《注》雎鳩,王雎也。摯而有別,故為司馬,主法制。《釋文》雎本又作睢,七徐反。又《玉篇》次雎。行難也。
又姓。《正字通》明洪武御史雎稼,請立學宮臥。 《集韻》本作鴡。

方言俗語

鐵爐塬的方言總體上屬於關中方言,但在發音上接近渭南縣。鐵爐、油槐、田市、零口四個鄉大部分地區,白念陪(pei),在念菜(cai),蛋念炭(tan),賊念策(cei),字念刺(ci),地念替(ti),趙念朝(chao),棒念胖(pang),豆念兔(tu),孫念熏(xun),丈念唱(chang),道念套(tao),銀念您(nin),影念寧(ning),定念停(ting),酸念宣(xuan),近念琴(qin),病念評(ping),助念湊(cou)。

作為本地特殊的發音,主要體現在姓上。如:惠(hui)念系(xi),裴(pei)念匹(pi),雎(ju)念徐(xu),種(zhong)念蟲(chong)。此外,渭河(wei'he)念於何(yu'he)。

乾隆41年的《臨潼縣誌》中,方言一節記載:“韋姓曰御,惠姓曰戲,雎姓曰徐,常姓曰償”。上世紀末新編的臨潼縣誌“姓氏、民族”一節,註明本縣按其漢字的音韻,姓氏分14類,263姓:花韻計7姓,歌韻計15姓,些韻計5姓,姑韻計26姓,衣韻計29姓(弋、吉、姬、米、屈、席、習、於、余、魚、呂、雨、裴、皮、倪、惠、季、紀、喜、齊、雎、徐、許、黎、李、祁、狄、伊、冀。包括韻母i和u),哀韻計11姓,飛韻計11姓,高韻計20姓,毆韻計20姓,安韻計31韻,根韻計20姓,方韻計25姓,冬韻計36姓,複姓共6個姓。

《臨潼縣誌》的詳細記載,為鐵爐塬人關於“雎姓”的讀音和寫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歷史依據。乾隆41年臨潼縣誌距今240多年,就是說,在臨潼地區,包括朱奚里屬下,後來的鐵爐、小金,雎家堡、雎溝、溝南雎、西雎嘴、東雎嘴、官路村的雎也六個村落,240多年前,“雎”就寫作“雎”,不寫作“睢”,“雎”念xu(徐),不念sui(睢),在鐵爐塬上也不念ju(居)。xu是“雎”字在鐵爐塬的標準讀音,按照約定俗成的習慣,ju(雎)字的讀音應增加一個xu音,且是姓氏。除了念xu外,“雎”在鐵爐塬還有一個讀音:xue,如雪溝(雎溝)、雪堡(雎家堡)。而且縣誌載明:臨潼有263個姓,其中的衣韻雎姓念xu(徐),全縣並沒有“睢”姓。

為什麼鐵爐塬上有些人要把“雎”字寫成“睢”,把xu念成sui呢?說起來也很簡單,都是電腦惹的禍。電腦剛使用時是英文字母,後來加了漢字,但起初字型檔有限,只能找出“睢”字,剛好這時辦理身份證,“雎”字就打成“睢”字,其實當時的新華字典就有“雎”、“睢”兩個字,寫法相近,讀音意思不同,以致一些人把兩個字混在一起分不清了。這裡邊老人有很大責任,祖輩幾百年傳下來的姓氏寫法讀音,怎么到了我們手裡就傳亂了?學校、機關也有責任,老師寫錯了學生姓氏,機關寫錯了村子名稱,都是為人師表,以訛傳訛一錯再錯,怎么行呢?現在糾正起來都很困難。但是錯了就得糾正,特別是雎姓人家,自己首先要搞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自己清楚了,給孩子報戶口就不會出錯了,給別人解釋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雎
雎
雎

拼音是j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