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
拘
拼音
jū
部首
扌
釋義
①捕捉;關押:拘捕|拘押|拘留。
②約束;限制:拘束|拘謹。
③固執;不知變通:拘泥|不拘一格
組詞
【拘謹】 jūjǐn
〖例句〗王老師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講課有點拘謹。
【拘泥】 jūní
固執;不知變通。
〖例句〗做學問,最忌諱沒有自己的問題和觀點,拘泥於以往的成見。
【拘束】 jūshù
①過分約束自己,神態顯得不自然。
②對人的言行加以過分的限制、管束。
〖例句〗他很內向,見了生人很拘束。
相信信息
拘
拼音:jū
<動>
(會意。從手,從句,句亦聲。本義:拘留,拘禁)
同本義
拘,止也。――《說文》
艮為拘隨物系之。――《易·說卦》傳
拘系之乃從。――《易·隨》
蓋文王拘而演。――《報任安書》
狎徐君,拘齊慶封。――《韓非子·十過》
又如:拘證(緝拿審問);拘刷(通緝;拘捕);拘究(拘留審察);拘制(拘禁,系縛); 拘責(拘留責罰);拘閉(拘禁,扣押)
束縛;限制
使人拘而多畏。――《漢書·司馬遷傳》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荀子·宥坐》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莊子·秋水》
拘,猶限也。
⒈扣押或逮捕:~留。~禁。~押。
⒉固執:~泥。~謹。別太~。
⒊束縛,限制:~束。不~多少。~於成規。
⒋
①痙攣。
②綣曲:腳太冷,~攣兒。
拘
拼音:gōu
1.遮蔽。
2.輕微地牽引。
3.取。
4.彎曲。
5.勾拉。
拘
拼音:qú
1.參見"拘拘"。
拘
拼音:jǔ
1.拘澗,水名。
相關成語
不拘小節 (bù jū xiǎo jié)
拘:拘泥。不為小事所約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不拘於時 (bu ju yu shi)
不受恥於從師的時俗限制。
急張拘諸 (jí zhāng jū zhū)
形容局促不安、緊張慌亂的樣子。
拘神遣將 (jū shén qiǎn jiàng)
拘:拘使。指力量無窮。神通廣大,能指揮天兵天將。
任達不拘 (rèn dá bù jū)
任性放縱,不受禮法拘束。
無拘無束 (wú jū wú shù)
拘、束:限制、約束。形容自由自在,沒有牽掛。
拘
①拘泥,有所顧忌。《素問·五臟別論》:“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②證名。筋脈拘緊牽強不伸之證。多由濕熱、風寒、血虛所致。《素問·生氣通天論》:“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雜證會心錄》卷上:“古書有風寒、濕熱、血虛之不同,然總不外亡血,筋無榮養則盡之矣。蓋陰血受傷則血燥,血燥則筋失所滋,為拘為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於切,音駒。《說文》止也。《徐曰》物去,手能止之也。《廣韻》執也。《易·隨卦》拘系之,乃從維之。《書·酒誥》盡執拘以歸於周。《左傳·僖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
又《史記·汲黯傳》弘大體,不拘文法。《前漢·司馬遷傳》隂陽之術大詳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畏。《注》拘,曲礙也。《集韻》或作句。
又作。別作佝。
又《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擁也。《禮·曲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注》以袂擁帚之前,埽而郤行之。
又取也。《禮·曲禮》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仆者降等,則撫仆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疏》卻手從僕手下自拘取之。
又曲也。與句同。《荀子·哀公篇》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注》務讀為冒。覆項也,句領,繞頸也。
又摟聚也。
又《正韻》求於切,音渠。《莊子·達生篇》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前漢·地理志》拘㵎水至邯鄲入白渠。《注》應劭讀。
又俱遇切,音句。拘挐,不展也。
又《集韻》《韻會》拘玉切。與挶通。戟持也。《前漢·五行志》撠高后掖。《注》拘持之也。◎按詩傳,戟挶義同。故注釋互用。
拼音是ju的漢字
拼音是ju的漢字共有182個,如下: |
桔|舉|巨|局|具|距|鋸|劇|聚|菊|矩|沮|拒|懼|鞠|狙|駒|據|俱|咀|疽|踞|炬|倨|醵|裾|屨|犋|窶|颶|鋦|椐|苣|琚|掬|榘|齟|趄|莒|雎|遽|橘|踽|櫸|鞫|鉅|詎|侷|倶|僪|冣|凥|劇|勮|匊|圧|坥|埧|埾|壉|姖|娵|婅|婮|寠|屨|岠|岨|崌|巈|弆|忂|怇|怐|愳|懅|懼|拠|挙|挶|揟|據|擧|昛|梮|椇|椈|檋|櫸|欅|歫|毩|毱|泦|洰|涺|淗|湨|澽|焗|爠|犑|狊|珇|痀|眗|砠|秬|窶|筥|簍|簴|籧|粔|粷|罝|耟|聥|腒|臄|舉|艍|菹|萭|葅|蔞|蒟|蓻|蔞|蘜|蘧|虡|蚷|蜛|螶|襷|詎|諊|豦|貗|趉|趜|跔|跙|跼|踘|蹫|躆|躹|輂|邭|郥|郰|郹|鄒|鄹|鉅|鋦|鋸|鐻|閰|陱|颶|駏|駒|駶|驧|鬻|鮍|鮔|鮍|鴡|鵙|鵴|鶋|鶪|鼰|鼳|齟|句|拘|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