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1.《說文》“咀,含味也。”誤。
2.咀與嚼常合用為“咀嚼”。嚼字從口從爵。“爵”為盛酒的容器。故“咀”應為“粗咬”、“乾咬”,“嚼”為“細咬”、“濕咬”。
咀 #jǔ
【釋義】含在嘴裡細嚼:含英咀華。
【方言】多用於地名,大自然形成的三面環溝的地方或村莊稱為“咀”,如那兒有個咀,咀巴子,細項咀,洞芝咀等。
【咀嚼】 #jǔjué①用牙齒磨碎食物。②比喻對事物反覆體會。
〖例句〗①春蠶在咀嚼桑葉,發出細雨般的沙沙聲。②我反覆咀嚼著老師每一句話,感到意味深長。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咀 <動>
(形聲。從口,且聲。本義:品味,細嚼)
同本義
咀,含味也。――《說文》
咀,嚼也。――《通俗文》
三月如咀咀者何?――《管子·水地》
沉浸濃郁,含英咀華。――韓愈《進學解》
咀嚼
咀果殼。――唐·柳宗元《貞符》
咀嚼
咀jǔ
⒈品味,細嚼:~覺。~嚼。
⒉見zuī。
咀zuǐ
⒈口:含在~里。
⒉說話:不要光動~不做事。
⒊形狀或作用像~的:山~。壺~子。煙~兒。
相關成語
含英咀華 (hán yīng jǔ huá)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此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咀嚼英華 (jǔ jué yīng huá)
咀嚼:用牙齒磨碎食物,比喻反覆體會。英華:此指精華。比喻細細體會文章中的精華。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音沮。《說文》含味也。《廣韻》咀嚼。《管子·水地篇》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司馬相如·上林賦》咀嚼菱藕。《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與切,音苴。㕮咀,修藥也。
又《集韻》㕮咀,謂商量斟酌之。一曰含味也。
拼音是ju的漢字
拼音是ju的漢字共有182個,如下: |
桔|舉|巨|局|具|距|鋸|劇|聚|菊|矩|沮|拒|懼|鞠|狙|駒|據|俱|咀|疽|踞|炬|倨|醵|裾|屨|犋|窶|颶|鋦|椐|苣|琚|掬|榘|齟|趄|莒|雎|遽|橘|踽|櫸|鞫|鉅|詎|侷|倶|僪|冣|凥|劇|勮|匊|圧|坥|埧|埾|壉|姖|娵|婅|婮|寠|屨|岠|岨|崌|巈|弆|忂|怇|怐|愳|懅|懼|拠|挙|挶|揟|據|擧|昛|梮|椇|椈|檋|櫸|欅|歫|毩|毱|泦|洰|涺|淗|湨|澽|焗|爠|犑|狊|珇|痀|眗|砠|秬|窶|筥|簍|簴|籧|粔|粷|罝|耟|聥|腒|臄|舉|艍|菹|萭|葅|蔞|蒟|蓻|蔞|蘜|蘧|虡|蚷|蜛|螶|襷|詎|諊|豦|貗|趉|趜|跔|跙|跼|踘|蹫|躆|躹|輂|邭|郥|郰|郹|鄒|鄹|鉅|鋦|鋸|鐻|閰|陱|颶|駏|駒|駶|驧|鬻|鮍|鮔|鮍|鴡|鵙|鵴|鶋|鶪|鼰|鼳|齟|句|拘|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