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為京師著名的大廟會。因坐落在東城,與護國寺相對,俗稱“東廟”。清代,舊曆每月逢一、二、九、十開廟,1930年改用陽曆一、二、九、十開廟。每逢廟會,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貴族、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人、貧苦市民和近郊農民都來趕廟會。在這裡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品,可以吃到多種北京地方風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間戲曲。《北京竹枝詞》中說,當年廟會全盛時期“一日能消百萬錢”。歷史沿革
隆福寺始建於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清代改成了喇嘛廟,與坐落在西四的護國寺遙遙相對,一個俗稱“東廟”,一個俗稱“西廟”。由於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香火極盛。再加之這裡離南方客商運糧常走的朝陽門不遠,他們經常把隨身貨物拿到這兒賣。久而久之,隆福寺發展成北京內城首屈一指的大廟市。據《日下舊聞考》記載,隆福寺“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花鳥魚蟲,綾羅綢緞,字畫古玩,衣服飲食百貨雲集;星卜雜技、民間絕活無所不有。每逢市日,這裡人山人海。不但京城的平民百姓、達官貴人經常光顧,就連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人也是常客。《北京竹枝詞》曾用“一日能消百萬錢”來描繪隆福寺的興盛景象。可惜1901年隆福寺里的喇嘛用火不慎,把隆福寺燒毀了。廟雖然沒了,但廟市依然火爆。據統計,上世紀30年代,隆福寺廟市共有商販946戶,營業面積達1萬3千多平方米。攤位從廟裡一直延伸到神路街、隆福寺街和現在的東四西大街。
隆福寺距離曾經的北京貢院不遠。各地來京趕考的舉子絡繹不絕,漸漸地這裡的書肆興盛起來。清末民初,隆福寺有30多家書肆,甚至能跟南城的琉璃廠相媲美。書店裡不但賣書,還能淘到價格低廉的珍本、孤本。據說當年胡適在北大當教授的時候,曾經對學生們說:“這兒距隆福寺很近,你們應該常去跑跑。那裡書店的掌柜的不見得比大學生懂得少。”
1951年,政府部門把隆福寺一帶的浮攤兒、游商安排到隆福寺的空地上,並改建成常年營業的“東四人民市場”。東四人民市場建在老隆福寺前門和第二道大殿之間,第二道大殿到第三道大殿之間改建成辦公用房和倉庫。後來,市場東邊又蓋起了東四小劇場和電影院。除了電影,還演曲劇和雜技。
上世紀80年代,在東四人民市場的基礎上蓋起了隆福大廈。大廈里安裝了當時還是稀罕物的電動扶梯,著實在京城火了一把。沒想到,1993年的一場大火把隆福大廈燒了個精光。更想不到的是大火不但燒掉了大廈,似乎也燒掉了隆福寺地區的人氣兒。從此,隆福寺地區不論是改成小吃街,還是電子市場,始終聚不起人氣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