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湖南省
陽華岩摩崖VI-848
簡介
陽華岩摩崖位於湖南永州江華縣城東地6公里竹園寨回山之下,山勢向陽,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這是一個敞開式的奇特岩洞,岩石上有40多方石刻,最值錢的是唐朝大詩人元結的《陽華岩銘並序》,最大氣的是銘中那句“九疑萬峰,不如陽華”,最古老的是岩頂2.5億年前的古海洋生物化石。平整的洞壁成了歷代文人墨客刻石題詠的勝地。陽華岩內最早的石刻是唐代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的一幅題銘:唐代道州刺史、著名文學家元結巡視屬縣至此,在縣令、著名書法家矍令問陪同下游回山遇此岩,而題《陽華岩銘並序》。石刻長290厘米、寬73厘米,是陽華岩最大的碑刻。元結的題刻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是永州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開創了湘桂兩地自唐後摩崖石刻盛行的風氣。
南宋時,江華縣令安圭對陽華岩20餘景點摹描容形,繪刻成一幅《道州江華縣陽華岩圖》,並作序以說明,書法家豫章羅曄書。安圭的石刻圖文為國內少有,是湖南省僅存的摩崖圖刻。
陽華岩摩崖石刻共有40餘方,其中字跡清晰可辨的有38方。從石刻的分布和形狀看,石刻分布集中、排列整齊,大小不一,皆為陰刻。最大的2.3平方米,最小的0.75平方米;從石刻的字型看集篆、隸、楷、行、草、籀於一體。
石刻
陽華岩摩崖石刻位於江華縣城東地6公里竹園寨回山之下,山勢向陽,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清道光《永州府志》載:“江華夏嶺重岡,地遠而險,其山之秀異者,自古稱“陽華岩”。唐元結任道州刺史時,至江華過陽華岩而作《陽華岩銘有序》,由縣大夫瞿令問永泰丙午年(公元766年)書刻岩外,世稱名跡。其序曰:“吾游處山林幾十年,所見泉石好陽華殊異而可嘉者未也”。可見陽華風景之勝。自唐以後,歷代遊人題詠甚多。元結的《陽華岩銘有序》詩:“海內厭兵革,騷騷十二年,陽華洞中人,似不知亂焉。誰家能此地,終身可自全。”刻於崖摩上,至今保存完好。附近有歷代名人題刻30多處。進口有一甘泉,冰而清,也是當地村民直接飲用的水源.
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水”豆腐丸:是江華瑤族自治縣的一大名菜,“瑤家十八釀”之一。豆腐丸又叫豆腐釀、豆腐圓。選料精良,製作精細,色鮮味美,清嫩可口。其製作方法是將精肉剁碎,以香蔥、香油、精鹽、味素等拌合,先做成餡,然後放入挖有空洞的鮮豆腐中間,再貼鍋黃燜至熟即成。以沱江鎮竹園寨得仙岩中的“聖水”磨製的豆腐為最佳品,享譽江南。後來,在瑤鄉中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味小吃——瑤家十八釀。
瑤家“十八釀”:是指以“聖水”豆腐丸為依託,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風味獨特的系列風味小吃。有水豆腐釀、辣椒釀、苦瓜釀、螺絲釀、米豆腐釀、油炸豆腐釀、香菇釀、蒜頭釀、苜芋豆腐釀、竹筍釀、茄子釀、絲瓜釀、蓮藕釀、冬瓜釀、南瓜花釀、牛耳菜釀、蘿蔔釀、蛋釀。“十八釀”中的另外“十七釀”的選料、製作、食用方法跟“聖水豆腐釀”基本相同。它們花樣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風味,而且味美獨特、令人回味無窮。來到江華做客,餐桌上總少不了“十八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