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詠白

陶詠白

美術研究所工作,1985―1989年間曾任《中國美術報》主任編輯,1995年始任“女性文化藝術學社”社長。 代表作有:《中國油畫280年》(3萬字),載於1988年《江蘇畫刊》及《美術史論》第1、2期,獲 《對龐薰栗的歷史思考》(595百字)刊於1992年《美術史論》第1期。

基本信息

簡介

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女,1937年10月生,漢族,江蘇江陰市蘇市橋人。

個人履歷

195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科。從事教學工作多年,1975年到中國藝術學院院美術研究所工作,1985―1989年間曾任《中國美術報》主任編輯,1995年始任“女性文化藝術學社”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婦女理論研究會會員,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理事。1995年出版個人論文集《畫壇――一位女評論者的思考》(23萬3千字)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1979年開始從事美術研究,一方面廣泛收集油畫史料,進行發掘與搶救史料的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對美術現狀的調查研究,不斷作出評論,並扶助了一些青年畫家。在對歷史與現狀的廣泛調查研究基礎上,完成了大型史冊性畫集《<中國油畫>(1700―1985)》的編著,其中3萬字的前言《中國油畫280年》被中外美術史論家認為是“中國油畫簡史”。自1990年始又轉向對中國女子美術史與女性美術的專題研究。

主要成果

完成的專著有:《<中國油畫>(1700―1985)》(9萬字,圖200幅),1988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曾獲全國性及地方性文藝和出版系統六項獎賞:全國性的有:中國美術圖書銀獎;中國圖書印刷大獎;中國圖書博覽會銅獎。省市級的有:江蘇首屆文學藝術獎;華東地區圖書博覽會大獎;江蘇圖書精品獎。

評論文章

共發表評論文章150餘篇,約100萬字。代表作有:《中國油畫280年》(3萬字),載於1988年《江蘇畫刊》及《美術史論》第1、2期,獲中國藝術研究院1991年中青年優秀論文評獎三等獎;《女兒國的聖歌》(2萬字),為1992年外文出版社和湖南美術出版社聯合出版《中國當代女畫家畫集》作的序文,1994年《造型藝術研究》第4期轉載;《贊硬邦邦的四川小伙》(6千字),載於1981年《美術史論》第1期;《清醒的探索者――李化吉》(6.5千字),載於1984年香港《美術家》第2期;《眾里尋他千百度》(1萬字),載於1984年《油畫選刊》第6期;《柳暗花明處》(5千字),載於1985年《江蘇畫刊》第6期;《對林風眠的歷史思考》(1萬字),載於1990年《美術史論》第2期。《對龐薰栗的歷史思考》(595百字)刊於1992年《美術史論》第1期。還有《遲到的青春――三女性的新探索》(5千字)《如火的情懷,似歌的樂章――油畫家聞立鵬》(5千字);《夾縫中的常青藤――鷗洋與其畫》(3千字);《訪德國當代繪畫大師――呂佩爾茨、彭克、伊門多夫》(5千字);《無窮的追求――趙曉沫的藝術》(3千字);《中國女性繪畫的艱難之旅》(9千字)《女媧們的義旗》;《追回歷史――趙獸與中華獨立美術協會》;《走向自覺的女性繪畫》(1萬2千字);《決瀾社――中國現代藝術運動的先聲》(1萬字);《大海樣渾厚寶石般晶瑩――徐堅白的藝術》;《與世紀同行――中國女性藝術的歷史足音》(1萬2千字);《女肖像:是文化的主體,還是文化的“寵物”?》。《油畫領地的“新社區”――保定的七條漢子和一名女將》(4萬字);《走在中西藝術交融的路上――楊佴文的藝術》(4千字)。《沙耆藝術的文化意義》(3千字)《涅檠:女神的再生――張溫帙陶藝的文化意義》(3千字);《女人的藝術,藝術中的女人――王小蕙的雕塑》(3千字),《一個女兒的愛一何鄂的創造世界》(2千字);《夾縫中的常青藤一鷗洋其人其畫》(3千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