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學院

南京師範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後歷經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

基本信息

主要介紹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在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改辦成南京師範大學。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目前,學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經、法、管、農、醫等門類。

南京師範大學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在百餘年發展歷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陶行知陳鶴琴吳貽芳等曾先後在此主政,詞學大師唐圭璋、人文地理學家李旭旦、苔蘚學家陳邦傑、心理學史專家高覺敷、藝術大師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諸多名師大家曾在此執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此潛心耕耘,著書立說,培育後學。經過一代又一代南師人薪火相繼、身教言傳,歷史性地生成了“嚴謹樸實”的學術品格,育就了“以人為本”的厚生傳統,砥礪出“團結奮進”的拼搏意識,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學校以“正德厚生、篤學敏行”為校訓,形成了“嚴謹、樸實、奮發、奉獻”的優良校風。

學校建設

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798900平方米。設有學院22個,獨立學院2個,共有在職教職工327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02人,副高級職稱790人,專任教師和專職研究人員154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全國高校教學名師2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202人(不含獨立學院),博士研究生670人,碩士研究生5739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3692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生10198人。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本科專業72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6個,江蘇省重點學科20個(含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6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各1個,以及4個省級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心)。擁有各級各類研究機構131個,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各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7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江蘇省科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個,校重點研究機構27個。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館藏總量230萬冊。

南京師範大學一貫重視對外交流合作,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高校之一,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和首批華文教育基地。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南京基地等4個國際性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與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每年接受外國留學生1000餘人。

南京師範大學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內機構和人事制度、教學科研管理及後勤社會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體推進學校事業。近十年來,學校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學校”、“全國廠(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等榮譽稱號。

南京師範大學正在積極創建“綜合性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努力為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歷史沿革

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學院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即推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為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就任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張,頒布了諸多教育法令。一時間,全國各地辦學之風盛行。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賈豐臻等聯合上書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議早日在南京籌建高等師範學校,以培養中等學校師資。據1914年8月30日,《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謙(原江蘇教育司司長)為校長籌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記載:"就任兩江優級師範學校校舍,詳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應目前之用。""務盡本學年籌備完竣,以便定期開校"。不久,韓國鈞調赴安徽,江謙未到任。繼任江蘇巡按使齊耀琳到職後,重申前任已定計畫,復經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謙為校長,並令其迅速到省籌備一切,以便如期開學。在《江蘇巡按使齊耀琳飭江謙籌備開學文》中,進一步明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辦學宗旨"高等師範學校一方培養中等學校師資, 一方並為中等學校學生推廣升學之途,關係全省教育根本。"江謙遂於1月17日到寧,18日即前往原兩江師範學堂,勘察校舍,籌劃修葺教室等事宜開辦初,南高師籌備處設在省議會內。1915年1月29日遷入兩江師範學堂舊址。

江謙任職後,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來校任教務主任,聘留美教育學士陳容為學監主任。並聘前教育部視學袁希濤、省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省教育會會長沈恩孚為評議員,為籌劃創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集思廣益,商討辦學事項。

南高師在江謙校長的精心籌劃和全體籌備人員的努力下,於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項相繼完成,任課教師先後受聘到校。並擬定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簡章》以及《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招考簡章》。遂於1915年8月11日公開招考。報考學生共有534人,來自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其中江蘇考生最多。首屆招生共錄取126人,實到110人。於9月10日開學上課,9月18日舉行開校禮式,邀請省長齊耀琳等地方官員蒞臨學校,參加典禮。至此,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時,南高師的教師,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師總數的56.8%,教師中曾在國外留學的有30多人。其中有許多長期從事師範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陳鶴琴、陳中凡、徐則陵(養秋)、張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長在南高師校務會議上提出,就南高師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立一所國立大學的議案,得到與會者一致贊同。隨即著手籌備。12月7日,國務會議通過,在南京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2月15日,東南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東南大學、南高師同時招生,東南大學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師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師停止招生,其最後一批學生17人,於1926年畢業。

東南大學教育科是在南高師的教育專修科、體育專修科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始設教育心理體育三系,1924年增設鄉村教育系,以訓練研究人才,培養師資及教育行政人員為宗旨,學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為陶行知,1923年後由徐則陵(養秋)繼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則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陸志韋教授;體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饒冰士。全科教師34人,其中曾獲國外博、碩士學位的有13人,本國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師資力量十分雄厚。著名教授有徐則陵陳鶴琴陶行知陸志韋鄭宗海孟憲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東南大學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長,引發了風潮,持續三年之久。最終因正局動亂,被迫停辦。1927年5月16日,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派員來校接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