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山坡羊①·嘆世
淵明圖醉, 陳摶貪睡,此時人不解當時意。志相違,事難隨,不由他醉了齁齁睡。今日世途非向日:賢,誰問你;愚,誰問你!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②。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江山如畫,茅檐低凹。妻蠶女織兒耕稼。務桑麻,捕魚是,漁樵見了無別話,三國鼎分牛繼馬③。興,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釋:
①山坡羊:中呂宮的一個常用曲調。
②紅塵:飛揚的塵土,形容都市的繁華熟鬧。
③三國鼎分牛繼馬:三國鼎分,指東漢王朝覆滅後出現魏蜀吳三國分立的局面。牛繼馬,指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王朝覆滅後,在南方建立東晉王朝的元帝是他母親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見《晉書·元帝紀》)。
賞析
這是陳草庵寫的調寄[中呂]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該曲起筆就用兩個精工的對偶句,畫出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的醉睡圖:一個是貪圖酗酗大醉的陶潛,一個是貪圖昏昏大睡的陳摶。“圖醉”和“貪睡”,互文見義,極力渲染出他們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態。他們這种放浪形骸的狂態,是無法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此時人”,指作者所處的元代社會中那些為名利而角逐的人;“當時意”,指陶潛、陳摶當時那樣做的用意。“此時人”與“當時意”用“不解”二字勾連起來,形成對比強烈的的句中對。這就使讀者急於知道何以“不解”,“當時意”又是指何而言,從而吸引讀者往下看。
“志相違,事難隨”,這兩個句短音促的對偶句,不加雕飾地對上述問題作出了答案。原來那位被鍾嶸《品》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東晉大詩人 陶淵明,在任彭澤令時,由於郡遣督郵至縣,縣吏謂應束帶見之,而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印去職,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志,家居安貧樂道,以詩酒自娛,終生不再出仕。而那位自號扶搖子的後唐失意舉子陳摶,先後隱居五當山、華山學道,一睡常百餘日不起,自後晉、後漢以後,每聞一朝興亡,就心有不悅而攢眉蹙額好多天。等到 趙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後被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道家稱之為陳摶老祖。淵明圖醉,乃在於他那高潔的志趣與世俗的現實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說“寄酒為跡”(蕭統《陶淵明集序》);陳摶貪睡,乃在於他登上仕途之事難以在政治污濁的亂世實現,只好走他隱居避世的道路。他們既對現實感到不滿,而又無力變革現實,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他”,此指“他們”,合寫陶潛和陳摶;“齁齁”(hōù hōu),形容鼻息聲。這裡不僅用“醉”和“睡”照應開頭兩句,為他們潔身自好而甘於寂寞合寫一筆,而且用“不由”二字將志事不合的必然情態一語道盡,從而點明了“當時意”的內涵,解開了“此時人”從追名逐利的角度無法理解“當時意”之謎。
曲意至此,已經豁然。但作者並不滿足,更用“今日世途非向日:賢,誰問你;愚,誰問你!”再推進一竿,使“嘆世”的主題鮮明而又尖銳地攤在讀者面前。如果說“向日”(即“昔日”)陶潛、陳摶採用“醉”、“睡”的方式敝屣世俗,終於贏得賢者、高士的美名,那么“今日”的“世途”(即“世道”,指社會狀況)更非昔比,無論你賢也好,愚也好,竟達到無人過問的地步。昔已不堪,何況今不如昔,賢愚不分,正邪顛倒,這是什麼樣的世道,作者先用“今日”與“向日”這兩個句中對作今昔對比,再用“賢,誰問你”與“愚,誰問你”這兩個對偶句概括現實,並在整體上用前面六句對結尾三句進行反襯,從而將作者憤世嫉俗的一腔怨氣噴發淨盡,使全曲層層推進的波瀾湧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對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進行了諷刺。
山坡羊·晨雞初叫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譯文
從早晨雄雞初叫,到黃昏烏鴉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個人不去名利場上奔波?
道路遙遙萬里,江水千里迢迢,為了求取功名人們苦苦跋涉在長安道上。
今天的少年明天就會衰老。江山依舊那樣美好;可人的容顏卻憔悴不堪了。
注釋
紅塵:佛家稱人世間為紅塵。此指紛揚的塵土,喻世俗熱鬧繁華之地,亦比喻名利場。
長安:今陝西西安,漢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山坡羊·伏低伏弱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譯文
哪怕我伏低做小,哪怕我裝痴賣傻,我不想沾惹是非,麻煩卻自來纏擾。既然如此,讓它去吧,任從擺布, 看能把我怎么了!你不見老天爺尚且顧此失彼,“妨害農事”的罪名左右難逃:下雨吧,陰陰冷冷,壞了蠶桑;放晴吧,日頭高照,幹了禾苗。陰也犯了過,晴也不討巧,真不知如何才好!
注釋
伏:通服,屈服。
落:衰朽。
著莫:撩惹,沾惹。
妨農過:妨礙農時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