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璋圓壺(重金絡青銅壺)
藏南京博物院,1982年2月10日出土於盱眙南窯莊窖藏的三件國家級文物之一,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於一身,能反映重大歷史事件,能體現泥范鑄造工藝最高水平的現存青銅器,堪稱國之瑰寶。
重金絡壺殘高為24厘米,口徑12.8厘米,腹徑22.2厘米,足徑13.8厘米。雖然長期受到20公斤黃金的壓力,長埋地下二千年,在雙金屬與應力腐蝕的作用下,腹下部鏤空紋飾已有殘損,但仍是中國青銅時代泥范鑄造工藝技術最完美的產物。
歷史意義
而最為顯著的歷史意義,在於銅壺有三處銘文:一處為口內,內容為“廿五重金絡壺受一孛五紂”,這是一批器皿的編號,名稱,及容積。然、孛、紂為戰國時燕國的專用量詞,相當於當時的斗、升,故可確認此壺鑄成時為燕國器。第二處銘文在圈足內側,雖已被銳器鏨鑿,但從殘跡中可見約三四字,可能為“王后右酒”,可能為使用者的記銘。第三處銘文在圈足外緣,共有刻銘29字,銘文為“隹王五年,奠易(陽)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啟,齊藏戈子斿。陳璋內、伐匽(燕)邦之獲。”金文內容與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陳璋方壺大致相同,可互為補正,故此壺又俗稱“陳璋圓壺”。隹王五年即齊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陳旻即田忌已復位,陳璋即史書中的章子,帶兵攻打燕國都城,掠獲的戰利品。這一銘文反映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歷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掠獲燕國王室重器。此一事件《史記·燕召公世家》、《戰國策》都有記載,然作為當事國齊國來講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故《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並未記載,此銘文的再現,可證明發生在2300年前的歷史事件確實可信。
價值
重金絡青銅壺造型奇偉,紋飾華麗,又是集三處銘文於一身,藝術價值無與倫比。器銘“重金絡壺”是它對鏤空工藝的自名,即多層纓絡裝飾的青銅壺。這是工匠在完成此壺時,對這種鏤空工藝的自信命名,這也是所有青銅器中唯一的一件以工藝命名的青銅器。
陳璋圓壺的銘文:該器同流落在美國的另一件中國珍寶陳璋方壺是一對罕見的燕國金器。兩件器皿上都有二十九個字的銘文,記載著同一個故事:田齊宣王五年(前316年),齊國陳璋(田章)率兵伐燕,毀其宗廟,奪其金器。陳璋圓壺上鑄有燕國和齊國兩種不同文字,這在我國出土青銅器中極為少見,所以陳璋圓壺比陳璋方壺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