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森於1955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1988年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繼續工程教育結業。長期從事鋼鐵工業設計、科研與教學工作,從教13年。任學校工程系列技術職稱評審會委員、武漢科技大學煉鋼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湖北省煉鋼情報網“科技情報成果與套用”評審會評審,山西省晉城市郊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項目顧問,冶金部鋼渣處理與套用新技術鑑定會核心組成員、副組長、武漢市青山區人大代表等。
主要成就
他所設計的浙鋼、鄂鋼的轉爐車間和武鋼、馬鋼的平爐,建成投產時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部或省級評定設計質量為優。參與組建武鋼職大冶金系,開設新課《煉鋼設計與設備》,並編寫教材,還講授了《冶金爐熱工基礎》、《連鑄設備》等課程,創建煉鋼實驗室,完成了教學與武鋼煉鋼方面的課題。研製出轉爐煉鋼出渣新工藝和鋼渣綜合利用新途徑,為此,解決了煉鋼時排渣不暢,影響生產的難題,大幅度提高鋼渣綜合利用率,減少堆渣占地。冶金部召開了全國現場經驗交流會,並獲得上海、柳州市科學大會獎。
學術成果
還編著《煉鋼畢業設計指導書》、《煉鋼畢業設計參考資料》。編制《武鋼高校系列煉鋼教師崗位技術職務等級標準》、《武鋼煉鋼專業繼續工程教育科目指南》(合編)。發表專業與教改論文30篇,《轉爐鋼渣水淬試驗與設計》等文曾獲省、武鋼等優秀論文獎。教學、科研、管理工作成績顯著,為發展鋼鐵工業、培養人才作出貢獻。曾多次獲得武漢市、武鋼和學校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標兵。湖北省煉鋼情報網、先進工作者。優秀區人大代表、省市優秀盟員、公司五好老幹部個人。業績載入《世界名人錄》等,論文載入《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等10餘部辭書中。
盤點陳姓教育家(一)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中國陳姓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