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潔

陳方潔

陳方潔(1906年-1984年),男,原名陳方級,號季白,四川省永川縣人。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先後在江蘇崑蟲局、浙江昆蟲局、四川大學農學院任教及研究。新中國建國後,歷任四川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四川農科院植保所所長、中國植保學會理事、四川植保學會理事長、省政協常委等。在研究瓢蟲、防治桔柑蟲害及蚧殼蟲方面取得一系統成果, 《中國雪盾蚧族》一書,獲省及全國重大科技成果獎。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圖)陳方潔陳方潔

陳方潔,原名陳方級,號季白,1906年6月16日生於四川省永川縣普安鄉的地主家庭。有兄弟姐妹8人,他最小,為父母所鍾愛。1920年,陳方潔考入永川中學(四年制)。1925年畢業後,先去上海,適逢“五卅慘案”,出於愛國義憤,參加了民眾抗議大會,後到南京考入東南大學,在化學系預科學習。在廣州國民政府時期的1926年,他參加了國民黨左派,後因江浙軍閥孫傳芳國民黨左派實行大逮捕,1927年8月脫離國民黨左派並隨即返川。1928年又回東南大學復學,在生物系學習一年後轉入病蟲害系。

1931年陳方潔畢業,7月到江蘇崑蟲局桑蟲研究室研究桑螟。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江蘇崑蟲局停辦,即轉到浙江省昆蟲局任藥劑室主任,研究雷公藤、砒素劑、鬧羊花等的治蟲方法。1933年任黃岩果蟲研究室主任期間,研究利用大紅瓢蟲防治吹綿蚧和自配的松脂合劑防治紅蠟蚧,都取得了顯著效果,並對惡性葉蟲、潛葉蛾、康氏粉蚧等的生活習性和防治方法進行了研究。1936年10月去湖南第二農事實驗場任蟲害防治技師。到職後,因該場無具體生產技術工作,年底即辭職回川,到四川大學農學院教授普通昆蟲學。1937年奉四川省政府建設廳長盧作孚之命與曾省等一起籌建四川省農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所,主持果樹害蟲研究。1938年成立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時,原防治所併入,改為病蟲組。陳方潔先後任該病蟲組技正、病蟲防治督導團主任、農藥廠廠長及病蟲防治場場長等職。

個人簡歷

1906年6月16日 出生於四川省永川縣。

1924年 永川中學畢業。

1931年 東南大學病蟲害系畢業。

1931-1932年 江蘇省昆蟲局副技師。

1932-1936年 浙江省昆蟲局技士、果蟲研究室主任。

1936年10-12月 長沙湖南省第一農事試驗場蟲害技師。

1937年1-7月 四川大學農學院講師。

1937年-1938年 四川省農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所技正。

1938-1943年 四川省農業改進所病蟲組技正、病蟲害系主任。

1943-1945年 華西推廣繁殖站技術專員。

1945-1950年 四川省農業改進所藥劑廠技正兼廠長、病蟲防治督導團主任、病蟲防治場場長。

1937-1949年 四川大學農學院、華西大學農學院、川康農工學院講師、教授

1950-1952年 四川省農業實驗所病蟲組組長。

1953-1957年 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病蟲害系主任。

1958-1978年 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植物保護系副主任。

1979-1984年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所長、研究員。

1984年7月 病逝。

學術成就

一、開創中國介殼蟲分類的研究

(圖)《中國雪盾蚧族》《中國雪盾蚧族》

陳方潔30年代即從事介殼蟲的研究,發表了“浙東介殼蟲志”(英文)、“浙江介殼蟲四新種”(英文)等多篇論文,後因工作調動而停頓。50年代後又繼續鑽研,陸續發表了若干新種。特別是在1973年廣州“三志”會議以後,他年逾古稀,懷著滿腔熱情,承擔了《中國雪盾蚧族》的編寫任務,隨即大量採收標本。除他本人外,還先後派出50餘人次,到21個省市採集。1983年《中國雪盾蚧族》書成出版,成為中國目前對一個特定蚧群的最完備專著。他從收集的4318號材料中,鑑定出74個種,分屬於3個亞族11個屬。其中鑑定出新屬2個,新種27個,中國新記錄8個,為中國蚧蟲區系研究填補了空白。該書不但在科學上是國際水平的,並為志書的編寫提供了借鑑。由於有些蚧蟲種類是園林上的重要害蟲,對廣大園林工作者也有幫助。
二、在柑桔害蟲研究上的貢獻
陳方潔從1932年起從事果樹害蟲研究,且以柑桔害蟲為主。他貢獻較大的有如下幾項:

1、1932年-1936年在浙江省昆蟲局時,即對當時為害柑桔最嚴重的紅蠟蚧、吹綿蚧、網紋綿蚧和康氏粉蚧等進行了生活習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調查了果樹上的其他害蟲,寫出了《中國果蟲名錄》(英文)。他對紅蠟蚧的防治,參考國外資料,自配松脂合劑進行試驗,總結出噴治時間、次數和使用濃度,收到了良好的防效。

2、在浙江黃岩研究了大紅瓢蟲的生活史,用它防治吹綿蚧,擴大了防治地區和面積,收到很好效果,50年代,四川省各地吹綿蚧為害柑桔普遍嚴重。1954年,他派人去湖北省宜都引移大紅瓢蟲814頭,並對其生活習性及有關利用技術又進行系統研究,直至1960年先後對瀘州、重慶、內江、簡陽、永川等地柑桔園中的吹綿蚧進行大紅瓢蟲放養,收到了顯著的防治效果。為了繼續發揮大紅瓢蟲的作用,在瀘州市沙塆建立了大紅瓢蟲繁殖基地,專人管理,以供應各地的需求,使四川省吹綿蚧為害得以長期控制,為生物防治這一新技術在四川省套用譜下了光輝的一頁。1962年他發表了《四川利用大紅瓢蟲防治吹綿蚧的經驗》一文。其成功經驗主要是:引移老熟幼蟲,成活率在93%-99.6%;野外自然繁殖最經濟而有效;釋放大紅瓢蟲的適期,在其活動期內以愈早愈好。人工保護越冬,既要供給充分的新鮮飼料,還要根據體色鮮暗,選留新羽化的第四代成蟲作為越冬主體。
3、40年代,柑桔瘤壁虱(柑橘癭蟎)在川西發生為害並逐年加重。陳方潔於1953年到重害縣金堂設點研究。根據形態、食性及為害症狀,確定為柑桔瘤壁虱,是中國西南地區(川、滇、黔、桂、鄂、秦)特有種類,近似芽壁虱;初步摸清了它的發生規律和為害特點,提出了噴施石硫合劑(1959年後改用樂果)、修剪蟲癭和增施肥料的綜合防治措施。經大面推廣防治,成效顯著,現已基本控制其為害。

陳方潔從事植保工作50多年,不計名位,不謀私利,治學嚴謹,忠厚待人。在1957年“反右”中,他雖受到衝擊,但仍堅持工作。1979年他得知自己患鼻咽癌後,發揚了中國共產黨員的堅強鬥志,不懈地與癌症病魔作鬥爭,帶病堅持植保所的領導工作和盾蚧志的編寫任務。在他病逝前數日,病篤中還為學報審稿。這種“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裡。

主要論著

1、陳方潔:《除蟲菊之性形及其使用方法》,《昆蟲與植病》:1933

2、陳方潔:《塗劑膠之調製試驗》,《昆蟲與植病》:1933

3、陳方潔:《兩種紅瓢蟲》,《昆蟲與植病》:1934

4、陳方潔:《大紅瓢蟲之生活史》,《浙江昆蟲局年刊》:1934

5、陳方潔:《紅蠟介殼蟲藥劑防治初步試驗》,《昆蟲與植病》:1934

6、陳方潔:《柑桔兩種捲葉蛾》,《昆蟲與植病》:1934

7、陳方潔:《柑桔康氏粉介殼蟲》,《浙江昆蟲局年刊》:1935

8、陳方潔:《中國果蟲名錄(英文)》,《浙江昆蟲局年刊》:1935

9、陳方潔:《浙東柑桔介殼蟲志(附記一新種)(英文)》,《昆蟲與植病》:1936

10、陳方潔:《惡性葉蟲之習性與防治》,《昆蟲與植病》:1936

11、陳方潔:《浙江介殼蟲四新種(英文)》,《昆蟲與植病》:1937

12、陳方潔:《江津之柑蛆》,《科學農業》:1943

13、陳方潔:《網紋綿介殼蟲形性考察及藥劑防治試驗》,《中華農學會報》:1945

14、陳方潔:《柑桔上一種新介殼蟲》,《昆蟲學報》:1954,4(2):165~169

15、陳方潔:《四川利用大紅瓢蟲防治吹綿蚧的經驗》,《植物保護學報》:1962,1(2):33~38

16、陳方潔:《柑桔白輪蚧.珠蘭蚧的區別》,《昆蟲知識》:1979

17、陳方潔:《中國白輪蚧屬五新種》,《動物分類學報》:1980

18、陳方潔:《中國雪盾蚧族》,《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19、蔣光藻,陳方潔:《中國並盾蚧屬一新種》,《昆蟲分類學報》:1984,6(2,3):237~23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