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樹,是中國極普通的一種植物。然而,從文化學的角度看,這極普通的樹,人們在它身上寄寓著眾多美好、怪話的想像。樹給中國文化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光圈。中國很早就是一個農業大國,由於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加之天災人禍,故溫飽問題一直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被古人神化和崇拜的植物,首先便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樹木,如桃樹和桑樹等等。
例如,在中國福建、台灣一帶,當地居民把一些樹大和樹齡長的樹,視為神木,不但不敢去碰它,還要向它燒香、獻祭。中國北方民族也是如此,他們對林中高大的樹的崇拜,對村落附近高大神樹的祭把,都是各民族祭把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如滿族在森林中騎射遊獵的時代,祭柏神樹是經常的,以後漸漸發展為把祭通天的樹改為祭通天的神竿。
最具特色的除夕祭樹活動,要數中國雲南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他們有一種十分原始的祭樹活動,稱為“祭龍”。祭龍是選在每年陰曆二、三月間的“龍”日開祭,歷時三天。進行時是秘密的,不許外族和外寨人參加。這種祭龍,對象不是龍,而是龍樹,即祭把對象是被視為村寨守護神的神龍樹。哈尼族每個村寨都有一棵特別高大挺拔的龍樹,在龍樹所在之林中顯得特別突出,人們把它當作村寨的保護神。為了求得村寨的平安和每個家庭的幸福,其祭招儀式是十分隆重的,而且全寨統一行動。
祭龍開始時,要在第一天清早,在寨中挖出一塊乾淨的平地(往往是村寨中挖第一鋤的地方,或修建第一座房子的地方),剷出平地後,擺上供桌。桌上置谷一升、米一斗、碗四隻、酒一瓶。米上還要壓上手鍋或銀元。祭把儀式開始後,寨中的智慧老人將酒倒進碗裡,念誦禱詞。這些老人多為村中有威望且精通本族歷史文化者,當地稱為“莫批”。禱詞內容,首先是對龍樹神表示虔誠敬意,然後,向龍樹神祈求保佑,保佑全寨人等四季平安,無災無病,保佑全寨糧食豐收,六畜興旺。
在原始社會時期,乃至於現代社會,人們為什麼崇拜參天大樹和悠悠古木呢?這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樹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樹表示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的觀念已滲透到夢的領域,所以在《敦煌解夢書·山林草木章第三》中,便有不少這方面的占辭,如:夢見樹木者,有大吉。夢見樹木生者,有大吉。夢見樹木死者,大喪。夢見樹折,損兄弟。夢見上樹者,有喜事。夢見砍竹者,主口音。夢見草木茂盛,宅王(旺)。夢見柴木在堂,有大凶。夢見花發者,身大貴。夢見花落者,妻拜亡(敗亡)夢見雜果者,有孕。夢見竹筍者,憂事起。夢見樹木忽枯,惡主,母病。
另外,在《敦煌遺書·伯3105》的《解夢書》中,也有類似的占辭,如:夢見桑木在堂上,憂官事。夢見墓林茂盛,富。夢見門中生草樹,富貴。夢見伐樹,所求皆得。夢見林中,大吉利。夢見棗樹繁赤口赤舌事。我們知道,人和動物可以一代—一代的死去,而有些植物活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沒有死,有的把樹幹砍去了,還會認根部長出新芽再長大,有的植物具有強大的繁殖力,人們崇拜這些超人的力量,並想藉助於這種力量。另一方面,有些植牧是人們生活資料的來源,人們對它有一定的依賴性,而它卻不是任何時候都能滿足人們的欲望的、,例如果樹結果有大年和小年,以及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豐歉,人們把這種情況理解為樹神對於人的用意,於是就產生了種種祭把樹神的迷信。根熒這種心理,人們就認為,凡是“夢見樹木生者,有大吉”,而“夢見樹木死者,大喪。
古籍中曾記載某些植物具有一定的神秘作用,如《山海名。南山經》說:“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山海經·西山經》說:“有草焉,名曰囂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蘑蕪,佩之可以已竊”。《山海經·西次三經》說:“有木焉,員葉而白柑,赤華而理黑,其實如幟,食之寶子孫。”
過程情況
雲南、貴州等地少數民族地區流行除夕祭樹。雲南繞山縣山塔一帶彝族民間通常舉行除夕祭樹活動,他們稱之為“祭神樹節”。這天早晨,人們將襯裡所有的通道路口,都用荊棘阻攔,在祭處栽一丈多高的松樹,樹頂插一羊頭,又把一隻豬起到“神樹”前待宰殺。殺豬前,砍來三權青松一段,用紅布條栓銅錢,掛樹權上,閏年掛十三條,平年掛十二條,再用松木刀砍六棵柳樹,拿紅布連線起來,由六個男子搶著,形成線三道門。人們拖豬從三道門下過三次,然後宰殺。殺豬時,將豬血按盆里,倒入煮稀粥的鍋中用松木刀攪拌,名曰“做紅稀飯”。此外,還需殺一隻紅公雞和一隻羊,殺雞時將雞血灑在神樹根部,並粘上一些雞毛。阿閉(主祭者)把掛有紅布條和銅錢的松枝、松木刀及兩個豬蹄綁到神樹上,點燃香柱,再把煮熟的全雞、豬頭、羊頭一併供在樹前,祭眾跪在樹前叩頭,同時說祈求神樹保佑的吉利話。祭完神樹開始打歌,直到晚飯時才停止。晚餐,除飲灑吃內外,每人要喝一碗紅稀飯。彝語中,神樹叫“迷土樹”,祭神樹也叫“祭述土”或“按迷土”。貴州六枝地區侶佬族則在每年農曆三月第一個龍場天祭樹。民間傳說,億佬族的祖先從天上初到地下時,住在大樹上,也有的說祖先從樹上經過,所以要漿樹,日子選在龍日,以紀念金角老龍。說祖先從天上下來的頭晚,是金角考龍讓住在大樹上的。祭樹時選叫“倒毛雞”的樹,此樹皮象龍鱗;也可選有古藤垂吊的大樹。祭把由主持人扦著紅傘,將一隻紅公雞和一隻母雞宰殺,用血圍樹淋一圈,並虔誠地請求金角老龍受獻,並說些感恩大樹的話,然後大家共餐。據說,這樣來年果樹能花繁果豐,帶來滾滾財源。祭樹後,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祭樹後,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
白族祭樹
果樹白族傳統歲時祭樹習俗。流行於雲南碧江洱源一帶白族勒墨人居住區。在過白年的前一天清晨,以村寨為單位,各村男女老少在由全村選出的有威望的長者率領下,至寨頭的大樹下集合,舉行祭樹儀式。祭品為三十、十五、十塊不等的糯米把把。那位有威望的長者作為主祭人向大樹祈禱:一年十三個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一度來這裡祭把。願把養豬豬滿廄,養羊羊滿坡,養雞雞滿窩,人畜兩旺。願出門做生意,一路平安,不道風吹雨打,生意興隆,財物贏利。雞長的不好,豬長的不肥,羊長的不大,莊稼長的不好,一切疾病,一切痛苦,都願跟著舊歲消逝,明年讓我們過得更好更幸福。在洱源西山白族地區,則在農曆年三十晚,各家砍一枝葉茂盛的青松,作為祖先代表,立在院場中央,每日三餐虔誠崇拜、祭奠,企圖按回祖靈共度春節。至正月十五日,各家團聚,殺雞祭招後送走。
居都祭樹
居都人的祭把活動,主要有三月三(中國的農曆,下同)的祭山、祭樹,八月的殺牛吃新,還有冬月的過小年等。冬月的過小年名義上是節日,但現今的節日氛圍已大減,而祭把的因素多還保持著,或者說因為祭把的內涵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這個節日。以上的三個方面就是居都入主要的祭把活動。他們在喪葬、婚嫁的儀式上還有一定的祭把內容。這些合起來,就構成居都人祭把的全部內容。
居都的祭把活動如果按一年的時間先後計,一年中最早的當是三月三的祭山、祭樹。在居都,基本上都是億佬族人,依據億佬族人的傳統文化,三月三的祭把是他們的根本。按一般的常規,或者說通常的對自然民族或準自然民族的這類活動的描述,那么,“三月三”應該是這一活動的近乎恆定的時間。到這一天,這個寨子會有一個“寨老”似的人物出來,把全寨的可以參加祭祀活動的人帶領到某個相關的地方,舉行成百上千年前就已經如此舉行的某些儀式。就如安東尼·華萊士所分出的四種“崇拜”程式中的“薩滿崇拜”那樣。可是,這在居都的實際情況中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也就是說,居都的億佬人在此事象上,有完全不同尋常的表現。首先,居都於此的時間不定,不像其他地方的憶佬族人那樣,把舉行此項活動的時間定在每年的三月三。他們大的時間是三月,但得根據十二生肖場天的運轉,選擇第一個什麼場天,如李發勝宗屬的時間是“三月的第一個虎場天”。其他姓氏的人家也會有自己的時間,但選擇三月的第一個虎場天的姓氏和人家占絕對的優勢。時間上居都人與其他地方的依佬族不一樣,同時他們內部各姓氏之間舉行祭把活動的時間也是有差異的。在居都,祭把還不是統一舉行的,即沒有一個像“薩滿”式的人來統屬此事,而是由各姓氏的長房主事人各行其事。祭把的內容和方式大致相同,但各姓氏問也還是有一定差異的。由於是“各行其事”,每個姓氏在居都附近的山上都有自己的祭把對象——樹或者石(有的姓氏還有好幾處這樣的地方)。那種以村社組成的社團,共同的祭把某山、某樹、某石的情況在五里是不存在的,但是,居都各姓氏的祭把,肯定又是在相同的理老或觀念下進行的。居都在祭把中的這種表現,可能有多種因素包它其中,一一探究很困難,但居都祭把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則很明顯。於此狀況中的居都的祭山、祭樹,就顯得異常的豐富多彩,鄉肯定於此有更多的文化人類學研究上的內容和意義。
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應該是它的祭把,因為該民族群體的許多方面都能在祭把中得到較為充分的表現。同時,它也是一個民族共同體成員相互認同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民族的節日、喪俗、婚俗、語言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影響,可以借用、改造、參與,可以容忍許多變化、差異。可是,如果所信仰和崇敬的東西不同一,即不是這個種屆的;那么,這個認同就很可能不成立。在很大的程度上,其他的東西是可以學習,可以“拿來”並使用的,可在祭樹上則不行。可以說,祭樹除了具有多種功能外,“種屬象徵”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功能。
祭樹歌
三月好燒山,四月好燒崖,
阿依去燒山,
阿位去燒崖。
黑灰點旱谷,
黑土種高粱,
八月高梁紅,
八月旱谷黃。
收谷祭月亮,
糯飯擺屋堂,
燒酒祭古樹,
美酒送上山。
祭了月亮娘,
阿位得安樂,
祭了考古樹,
阿依永安康。
月是阿依魂,
樹是阿依祖,
祖祖輩輩祭,
永世不要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