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熟練地掌握了畜牧獸醫科技知識和獨立主持開展科研項目的本領,為生產第一線培養了約600餘名技術骨幹,為畜牧業穩定、優質、高效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972~1984年在巴音寶力格杜辦種畜場培育草原紅牛,各項技術符合品種要求。驗收通過並榮獲自治區科委農牧漁業廳頒發的一等獎;1976~1986年參加烏珠穆沁肥尾羊選育工作,寫出"烏珠穆沁肥尾羊選育工作技術報告";1987年開展了烏珠穆沁肥尾羊與內蒙古細毛羊經濟效益對比試驗;1989年開始在牧區大搞防災基地建設工作,把被動抗災轉變為主動防災。同時相繼完善草畜雙承包生產責任制,推廣套用塑膠暖棚接早春羔,牛、羊短期育肥。早春驅蟲、牛皮蠅防治、種植青貯玉米、伏草草捆青貯等方面適用增產技術的套用推廣,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在牧區深化改革,完善草曹雙承包責任制,強化社管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科技扶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現代化草原畜牧業等方面,均作出了一定貢獻。曾多次獲得旗盟、自治區及農業部的獎勵。
優秀專家盤點01
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這個任務就是用來盤點這些專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