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藥都”安國市有位耄耋老人安慶昌,他出身中藥世家,痴迷藥膳研究70餘年,是保定市“安國藥膳”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他製作的藥膳,曾讓外賓更改行程繞道品嘗。有人勸他去申請專利,也曾有多家大飯店許以厚報請他“出山”,更有人願出重金買斷他的藥膳配方,都被他婉言拒絕,他寧願毫無保留地將自己200多個藥膳配方編纂成書公開出版。日前,安慶昌老人的《安國藥膳》一書,已由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
學藝
16歲入行,他是國家級老藥工
1922年出生的安慶昌老人已經92歲,出生在安國一個中藥世家。“清末的時候,我爺爺就在安國南關開了一家健全堂,主要賣成藥。”安慶昌介紹說,到了父親這輩,家裡開著太安堂和體延堂兩家藥鋪,不但賣成藥,還加工、炮製藥材。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連續兩次“掃蕩”安國縣城,安慶昌的讀書之路被迫中斷,卻由此與中藥結下不解之緣。時年16歲的安慶昌,開始跟著父親和師爺,學習中醫中藥知識。安慶昌不但學會了辨識各種藥材,熟知了每味藥材的藥味、藥性,還掌握了加工、炮製中藥材的精湛技藝,能製作被譽為祁州(古安國名)四絕的百刀檳榔、蟬翼清夏、雲片鹿茸、鎊制犀角。
解放後,安慶昌家經營的藥鋪和作坊,與另外幾家合營,後發展為現在的藥都製藥集團。安慶昌也進入製藥廠工作,仍舊與中藥材加工打交道。
改革開放後,安國市恢復了全國性藥材交流會和藥市。當時已年過六旬的安慶昌,成立了“北方中藥貿易貨棧”,加工、炮製、交易中藥材,成為改革開放後安國藥市的第一家貨棧。在他的努力下,中斷了40年的當地名牌中藥“祁州黃芪”,重新打入國際市場。
1985年12月,安慶昌作為我省唯一代表,赴京參加了“國家醫藥管理局頒發老藥工榮譽證書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並被評為國家級老藥工。
挖掘
痴迷藥膳,他是“安國藥膳”傳承人
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又整天與中藥材打交道,安慶昌很早就對“藥食同源,醫食同功”的藥膳十分感興趣。
“別人家殺雞,嫌雞肫內那層膜髒會扔掉。家裡大人卻把它撕下洗淨、曬乾、碾末、炒熟後,放進密封的瓶子裡。哪個孩子肚脹、積氣,就取出些放在麵粉中烙張餅吃,不知不覺中肚子就舒服了。”安慶昌說,祖上流傳下來的藥膳,從小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從事中藥材加工、貿易行業後,安慶昌得以接觸到更多藥膳。安國作為全國性中藥材加工、貿易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商們匯聚於此,形成了“十三幫”、“五大會”。在經營藥材生意的同時,外地藥商也把各具特色的藥膳帶到安國。比如東北幫的人參炒雞片、京通衛幫的茱萸麻醬拌腰花、山東幫的沙參燉梨等。各幫會的藥膳在安國兼收並蓄,形成獨特的藥膳文化。從那時起,安慶昌就開始潛心蒐集整理身邊的各種藥膳配方,並在生活實踐中逐個驗證其功效。
上世紀80年代初開辦“北方中藥貿易貨棧”不久,安慶昌就在旁邊開設了一家餐廳,以解決當時客戶吃飯不便問題,餐廳主打特色就是藥膳。
有了餐廳這個平台後,安慶昌還迷上藥膳創新。熟知中醫藥理論的他,按照藥性、藥味以及中藥配伍原則,加以各種食材嘗試開發新藥膳。每一種新藥膳出來,他都要請人反覆試吃,然後再根據反饋意見對配方進行改良,力求使每道藥膳都能達到效果明顯且色香味俱全的標準。
經過多年潛心挖掘和開發,到上世紀90年代末,安慶昌已經積攢了200多道藥膳配方,成為安國藥膳行業領軍人物。
1998年,中國藥膳研究會在秦皇島舉辦首屆藥膳學術研討會,安慶昌被特邀做《藥膳與健康》大會發言,並被吸收為會員。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專家學者,也多次到安國考察安慶昌的藥膳。
2010年,“安國藥膳”入選保定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安慶昌成為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成名
日本訪問團慕名來品嘗
時間一長,安慶昌藥膳餐廳的名氣不脛而走。很多客商、遊客甚至訪華外賓,都專程到他的餐廳品嘗藥膳,並發生過不少趣事。
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天,安慶昌突然接到一個越洋電話。對方稱是東京大學一個學術團負責人,雖然在即將訪華的行程中沒有安排,但團員們一致想考察品嘗一下安國藥膳,詢問他到時能不能接待。安慶昌沒敢貿然答應,建議其與中國外交接待部門聯繫。最終,該訪華團更改了定好的行程,從首都機場下飛機後直奔安國。品嘗過安慶昌的藥膳,一行人讚不絕口。離開時,每人還不忘帶上一大包“沙參燒餅”。
著書
香港老闆40萬元求配方被拒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為子女們各有事業,年近八旬的安慶昌關閉了藥膳餐廳,專心致力於藥膳研究。得知安慶昌手中有很多藥膳配方,多家大飯店先後找到他,許以厚報請他“出山”,但前提是不能再將藥膳配方轉為他人所用。還有一位實力雄厚的香港老闆,得知安慶昌製作的藥膳頗有名氣後,張口開出40萬元高價,欲買斷他全部藥膳配方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也有身邊朋友勸他:這么多年為發掘開發藥膳付出巨大,不如將藥膳配方申請專利,不愁掙不到大錢。
安慶昌最終卻做出了一個讓家人都感到意外的決定:將他掌握的200多道藥膳配方編纂成書,公開出版發行。安慶昌說,他的藥膳配方若能讓尋常百姓受益,就是他寫此書的最大價值所在。
為了寫書稿,已逾耄耋之年的安慶昌,每每熬夜到凌晨一點。“有一次,光顧著埋頭寫,也不知道幾點了。等寫累了想休息一下,才發現外面已經天光大亮了。”2011年10月份,一部近20萬字的《安國藥膳》,在多次修改整理後終於定稿。得知曾是老政協委員的安慶昌出書有困難,安國市政協給予了大力支持,積極幫助爭取資金、聯繫出版社。目前,安慶昌正為該書修訂和公開發行而忙碌。
評價
能做這件“傻事”很不易
“安慶昌老人是安國中藥界的‘活化石’,他的藥膳著作,為安國深厚的中藥文化增添了又一瑰寶,也是我省首本藥膳專著。”安國市政協主席焦新民說。
焦新民對安國藥膳也有很深研究,並極力支持安慶昌將藥膳配方著書出版。他認為,安國作為“千年藥都”、“天下第一藥市”,其悠久歷史以及全國性中藥材集散中心的地位,孕育出了厚重且獨具地域特色的藥膳文化。但這些藥膳配方,大都散佚在民間,靠口口相傳而存續。即使有人收集,也往往出於商業目的,作為商業機密不為外傳。隨著時間沖刷,這種傳承模式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造成一些藥膳配方失傳,恰如歷史上很多珍貴中醫秘方意外失傳那樣。而讓安國藥膳文化發揚光大的最佳途徑,就是將其形成文字並廣為人知。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傻事”,但安慶昌老人做到了,對一位耄耋老人來說,尤為不易。
中國藥膳研究會會長周文泉看過《安國藥膳》書稿後,對其“辯體制膳”的理念和配方的開發創新,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欣然題詞:“鍥而不捨,為弘揚中國藥膳做出更大貢獻”。
優秀專家盤點01
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這個任務就是用來盤點這些專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