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徽省阜陽博物館創建於大躍進的1958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六十年代初,在有關部門的建議下,展覽館改名為阜陽歷史博物館,1963年郭沫若老先生應邀題寫了“安徽省阜陽專區博物館”館名。原阜陽專區博物館坐落阜陽市人民路中段,占地面積數萬餘平方米,臨街一座四千多平方米的展覽大樓。阜陽博物館建館初期,曾舉辦各種展覽上百次,其中《阜陽地區出土文物展覽》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新的阜陽博物館在國家計委、國家文物局、省文化廳、阜陽地方政府的聯合支持下,於1988年國慶前夕建成,它位於阜陽市新區清河中路,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主樓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內設九個展廳,中間局部三樓為文物庫房,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米。 阜陽博物館已過不惑之年,四十年來,阜陽博物館舉辦過數百次各種展覽,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歷史文明,對人民施實愛國主義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本陳列
有陶瓷陳列室、明清字畫陳列室、汝陰侯漢墓專題展、“女郎台”出土文物專題展。以櫥窗陳列形式為主。其中陶器有大汶口時期的灰陶、東漢時期的綠釉陶器,瓷器以唐代青瓷、宋金瓷器為主;汝陰侯漢墓專題陳列,以汝陰侯漢墓出土的棺槨的復原展示和出土文物展示為主要內容。
曾舉辦的重要展覽有:革命傳統教育的《紅岩魂》、《迎港歸名人書畫展》、《阜陽文明歷史展》、《阜陽改革開放二十年成果展》、《阜陽五十年成果展》、《阜陽文物精品展》、《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出土文物展》、《提倡科學文明、反對落後愚昧》、大型圖片展、《館藏青銅精品展》等。其中《阜陽文物精品展》被評為“安徽省優秀陳列展”它包括四個部分:青銅器、玉雜器、瓷器、汝陰侯墓展廳,展出藏品二百多件,參觀人數近萬人,展覽得到專家及觀眾好評。 阜陽博物館精品薈萃,收藏甚豐,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四十七件,二級文物數百件,現在藏品萬餘件,主要特點是以地方歷史文物為主,品類較齊全,許多精品均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藏品可分為古生物化石、青銅器、陶瓷器、竹簡、玉石器、書法繪畫等十幾類,有代表性的文物有商代龍虎銅尊(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戰國楚“郢大”銅牆鐵壁量,西漢青銅辟邪,王莽暑期頌揚“井田制”青銅鏡等堪稱稀世之寶。 1977 年7月,阜陽博物館與安徽省文物工作隊共同發掘了阜陽西郊的雙古堆一、二號漢墓。兩墓墓主是第二代汝陰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了夏侯灶和他的妻子。該墓早期被盜,槨頂坍塌,但出土文物仍很豐富,還發現一塊被砸緊壓實的竹筒。為了揭剝、整理、研究這批竹筒,阜陽博物館與中國文物研究所(原古文獻研究室)聯合成立了整理組,歷經十多個春秋,包括十餘種古籍,有《蒼頡篇》、《詩經》、《周易》、《年表》、《刑德》、《日書》、《呂氏春秋》、《說類雜事》、《莊子》等。其中有的是很有價值的佚書,有的是目前還有傳本的最早的本子,有的使我們對研究古書源流、真偽和時代有了新的認識。
阜陽漢筒的出土被稱為“文化史上的大事”,早已蜚聲學術界。阜陽漢筒還以優美的書法聞名於世,為古代書法藝術寶庫提供了實物資料。 阜陽博物館作為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全館職工的努力工作,正日益成為阜陽市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扇視窗,為“三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珍貴藏品
漢簡
汝陰侯漢墓出土有漢簡、木牘等。漢簡有21種古籍,其中《周易》、《詩經》、《春秋事語》、《年表》、《大事記》、《蒼頡篇》、《儒家者言》、《楚辭》、《刑德》、《萬物》10種入選國家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六壬盤、太乙九宮占盤、二十八宿圓盤 漢代。
這三件漆盤是汝陰侯漢墓出土,是古代測天定時,占卜預知凶吉的工具,是我國考古第一次發現的成組漢代天文儀器。
規矩鏡
是新莽時期的銅鏡,外區有銘文一周,銘曰:“劉氏去,王氏持,天下安寧樂可喜,進田平,貧廣其志”。僅此一面存世。
銅辟邪
漢代。辟邪取四肢後蹲狀整體似獅而生雙翼,斂翼長嘯似欲騰躍,渾身刻畫精細,毫毛皆現。兩後腿間生殖器刻鑄逼真。
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龍虎尊”。雖然如今藏於館內的“龍虎尊”為仿品,但是“龍虎尊”於阜陽出土卻是不爭的事實。
“龍虎尊”是商代時期青銅器中難得的珍品,因其主題紋飾有龍虎而得名。它於一九五七年出土於阜南縣,器高五十點五厘米,口徑四十四點九厘米,重約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當年“龍虎尊”的發現,曾震驚中國史學界,它印證了我國冶金、鑄造技術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達到很高的水準。
“龍虎尊”的鑄造工藝極為複雜尖端。據說發現後上交國家博物館後,為了給安徽省和阜陽地區一個複製件,當時許多專家參與了複製件的鑄造工作,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複製出來,特別是寬大的口沿,至今仍然是尚未攻克的技術難題。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龍虎尊”製作工藝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