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一村

鎮一村

鎮一村,是黃圃鎮2000年合併村後轄下十二個村之一,轄一個自然村,下設有八個村民小組,土改時土地總面積為2520畝,現今的總面積為2175畝。2000年我村創建成為省先進檔案管理單位。

基本信息

一、自然環境
 鎮一村位於東經113°2′,北緯22°44′,鎮一村地處於石岐北22.8公里,黃圃鎮政府北1.2公里處,總面積約1.45平方公里,鎮一村委會駐地於四隊附近,在衛生站對面。鎮一又名“北頭”,是黃圃鎮2000年合併村後轄下十二個村之一,西面與兆豐村(原大滘村)相接,南面與三社居委會(原鎮二村)相接,東面與鰲山村(原石嶺村、崗東村)相接,北面是鯉魚咀河道。西臨新豐路,南臨三社北靈路。
鎮一村轄一個自然村,下設有八個村民小組,土改時土地總面積為2520畝,現今的總面積為2175畝,其中山地564畝,耕地總面積為1669畝,其餘的為村民住宅地及其他零散土地。

二、集體收入與工農特色
 2004年、2007年我村獲農村集體經濟成長突出貢獻獎;2000年我村創建成為省先進檔案管理單位;2005年我村創建成為“省衛生村”。2009年被評為中山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單位。2007年村集體純收入103萬元;2008年村集體純收入107萬元;2009年村集體純收入95萬元。
農業:以花卉種植、魚塘、蔬菜為主。
食品加工:以腊味加工為主。腊味加工業在鎮一村歷史悠久,製作臘腸始於清光緒12年(1886年)。2009年經濟普查中鎮一村內腊味加工企業16家。

三、歷史文化
 鎮一村歷史悠久,村內多處人文、自然古蹟。
1、 百齡流芳牌匾:座落於鎮一村第七小組北頭下街8號村民(何兆緒)家門前,始建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時期。何羽祥(字高秋)生於乾隆庚申年十一月,終於道光年間,終年一百零二歲。當時皇帝為一百歲老人而御賜百齡流芳牌匾。
2、虛堂何公祠:位於鎮一村府前門排樓。何氏祠堂:位於鎮一國小現址,始建於元朝時期。
3、黎氏祠堂:位於鎮一村第四村民小組,始建於元朝時期。
4、主帥廟:位於鎮一村第四村民小組,始建於元朝時期。
5、鎮一龍舟:位於第三村民小組“龍船浦”河底,始造於明朝時期。
6、古樟樹:位於鎮一村第二村民小組後山邊,傳說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這棵古樟樹樹幹中間分丫,獨特之處各丫都寄生有不同的榕樹,一丫(大葉榕)樹圍約4.5米,另一丫(細葉榕)樹圍約4米。樹冠東、西約32米,南、北約22米,樹高約18米。其中一丫(細葉榕)樹心已經腐爛通心,只剩下外皮,樹洞內能容立三人。2002年規劃將樟樹方圓4000平方米山地,建成老人休閒公園。??
7、水櫃:鎮一村現存有兩台水櫃(用作人手壓水救火之用),其中一台叫(西橋堡)水櫃,始造於清朝時期永隆製造。另一台叫(北溪堡)水櫃,始造於清朝時期永安製造。

四、未來發展思路
 鎮一村地少人多,歷史悠久,未來發展經濟一是盤活土地資源,計畫將崗咀頭納入“三舊”改造的廠房盤活以增加集體收入,將征地後所剩的土地整合發展;二是加強道路建設,協調村內一、五、六隊將村前路與新豐路貫通以改善交通環境;三是維護社會穩定,著重化解好征地後的遺留問題。在發展經濟同時完善社會民生項目工程,著力對村內下水道進行疏通,對山邊山泥傾瀉隱患進行整治,以及利用土地開發契機將村前河涌規劃好一河兩岸項目分期實施。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