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服務
經營範圍電機、電動工具自產自銷,模具生產;電機,電動工具,模具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電機,電動工具維修(除特種);機電產品,五金交電銷售;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企業經營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件經營)。[1]
主營業務
高等級專業電動工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主要產品
砂磨類、建築道路類、金屬切削類、木工類等系列產品。
股權結構
總股本
上市後,8420萬股。
主要股東
吳明廳3000.00萬股
應媛琳1200.00萬股
上海瑞浦投資有限公司1196.45萬股
平安財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15.00萬股
吳釗270.00萬股
胡祖超240.00萬股[2]
歷史沿革
前身
根據上海眾華滬銀會計師事務所滬眾會字(2008)第3941號《審計報告》,上海銳奇工具有限公司以截至2008年9月30日的淨資產107,329,665.68元折成股份6,000萬股,高於股本總額部分淨資產5,417,437.73元計入法定盈餘公積,41,912,227.95元計入資本公積金。上海眾華滬銀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滬眾會字(2008)第3943號驗資報告,確認各發起人投入上海銳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籌)出資已到位。
變更
2008年12月9日,公司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領取了註冊號為310227000636595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1]
進軍智慧型領域
2014年4月16日,銳奇股份拋出一系列對外投資及合作公告。公司擬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合資公司以及參股江蘇精湛光電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從而涉足智慧型工業機器人等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公司股票將於4月17日復牌。
根據公告,公司擬使用超募資金1億元在上海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上海銳奇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以自營或對外投資參股、控股、參與新設等方式,開展包括智慧型工業機器人、感測套用等為代表的,以信息化、網路化、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為技術方向的智慧型製造裝備的研發和運營業務。該子公司將智慧型工業機器人及感測系統作為切入點,進行產業的第一步布局。[3]
發展前景
以高性價比替代進口產品
從整體產品體系看,電動工具大致可以分為工業級、專業級和DIY通用級三個級別。銳奇股份主要從事自主品牌的專業級電動工具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是國內少數成功研製專業電動工具並實現產業化的內資電動工具企業,具有自主技術研發能力、完備的生產製造能力、系統集成能力和遍布全國的行銷網路,目前已成長為國內專業電動工具行業少數能夠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的領先內資品牌。
當前,在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巨觀環境下,專業電動工具市場需求巨大,但在全球專業電動工具市場格局中,大型跨國公司仍占據高位。跨國品牌主要包括博世、牧田、百得等大型跨國企業。
儘管如此,近年來內資企業在電動工具市場中的占有率逐年提升。2008年銳奇股份的市場占有率已升至6.75%,成為國內市場占有率增長最快的公司。四大外資企業在國內專業電動工具市場的占有率則從2006年的33.04%下降到2008年的28.25%。
從整個專業電動工具品牌發展史來看,國外品牌的市場正不斷受到國內企業蠶食。由於國內品牌相對國外品牌更加貼近用戶,更加了解市場需求等等,使得國外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處在不斷下降的過程中,其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頹勢已很難逆轉。銳奇股份以其高性價比不斷替代進口同類產品,在國內市場已具有極強的定價權。
研發創新處領先水平
類型銳奇股份已建立的領先研發平台、先進制造工藝和系統集成優勢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後盾;同時,公司形成的穩定、高覆蓋率的行銷網路已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保障。目前,銳奇股份主要產品包括角向磨光機、鋼材機、電鑽、電錘、石材切割機、曲線鋸、電磨、電鎬等24大系列、上百種規格型號,根據使用用途劃分,可分為砂磨類、金屬切削類、木工類、建築道路類等系列。
銳奇股份作為領先的專業電動工具製造商,掌握了先進的製造工藝,所生產的各個部件均達到行業內領先水平。如公司生產的精益電機轉速達30000-40000轉/分鐘,單位重量出力達450W/kg,居行業領先水平。公司部分型號的角向磨光機和切割機產品,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和“上海市重點新產品”,贏得了“磨切專家”的口碑,並吸引了全球知名電動工具製造商的ODM技術合作。
當下,銳奇股份在中國擁有300多個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專業電動工具經銷商和20多家海外經銷商,形成了具有較高覆蓋率的穩定高效分銷網路。
政策扶持市場前景廣闊
市場前景
專業級電動工具屬於先進裝備製造業,它被廣泛用於先進制造業的鑽、切、磨等加工環節。在製造業產業升級過程中,隨著先進制造工藝的引入、先進制造技術的更新,以及國家大力扶植髮展先進制造業,專業電動工具的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聚焦創業板(一)
創業板是地位次於主機板市場的二板證券市場。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成長性企業,為風險投資和創投企業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為自主創新國家戰略提供融資平台,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添磚加瓦。目前,在A股共有掛牌上市的創業板公司200多家,並且創業板陣容逐步擴大。本次任務就聚焦2009年發行的創業板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