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羅漢第肆佰壹拾伍尊
據《妙法蓮華經·普賢勸發品》載,當佛入滅後,若有誦讀《法華經》,尊者“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而《華嚴經》則說,有善財童子發大心,一心求菩薩道,後來在文殊菩薩的啟發下,南行參訪名大善知識,最後來到普賢菩薩處,普賢為他講述“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懺悔業障”、“常隨佛學”,等十大行願,因此普賢又被稱為“十大願主”(或十大願王)。隨著《法華經》和《華嚴經》的流行,對普賢菩薩的信奉在中國也非常興盛。
在佛教寺院中,普賢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於一六牙白象上,據說尊者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又有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晉代慧持和尚由廬山入蜀,修建普賢寺,是為峨嵋山供奉普賢菩薩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