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梅谷

野梅谷

野梅谷位於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小峰峽谷。河谷兩岸,一片燦黃。植物學家稱,野生臘梅,簡稱臘梅,是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孑遺植物,屬中國特有。儘管作為觀賞植物已遍布全國,但野生臘梅的分布僅限於江蘇、浙江、神龍架一帶,而位於神龍架周邊的巫溪就是最大的分布區之一。據悉,儘管臘梅在中國栽種甚廣,但由於一些地方在引種時沒有嚴格用天然產地的種子和砧木,因此很難保證臘梅的原汁原味,而這片保存完好的原生臘梅林無論在色、香、抗病力、適應力方面都保留著古老的優良基因。目前,園藝專家已建議在此設立保護區,將其作為基因庫加以保存,讓經歷上百萬年地質變遷的臘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景點介紹

野梅谷野梅谷
野梅谷的 野梅林臘梅名梅,卻不是梅。《本草綱目》中說:臘梅“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這種解釋是正確的,因為臘梅同梅不同科,梅屬薔薇科。中國在宋代就栽培臘梅了。現在北京以南的各地園林都有廣泛種植,其中以河南鄢陵的臘梅最著名。這個縣的姚家村,家家戶戶,屋前宅後,遍種臘梅,被譽為“姚家臘梅冠天下”。臘梅品種不多,以花色來分,有素心、葷心兩種。花瓣、花心、花蕊都為黃色,無雜色相混的叫素心種。其中馨口臘梅、花瓣圓形,花冠較大,香味濃郁,凋謝時花仍半合,形似磬口,為諸品之冠。外瓣為黃色,內瓣中心泛紫色,花色不純的為葷心種。葷心臘梅瓣尖而內緣紅褐,花小而香淡,品種就差了。
野梅谷野梅谷
野生谷臘梅開花熬是好看,一簇簇,一叢叢的五顏六色的花從山腳開到山頂,從峭崖到溪邊,有的倒掛絕壁,有的橫插巨石,有的直立冰柱雲臘梅是臘梅科落葉灌木,高2~4米。單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葉面有硬毛,背面光滑。花單生在一年生枝條的葉腋處,花梗很短,花蕾外有許多覆瓦狀鱗片,先開花後長葉,花黃色並有蠟質,外輪的花瓣較大,內輪的較短並有紫褐色條紋,花期12月到第二年2月,正是隆冬臘月,又叫“臘梅”。“條風一夜入殘年,凍蕊含香嬌可憐;二十四番花信轉,春魁還自讓君先。”臘梅一枝繁花,迎雪沖寒開,在隆冬中捎來了春天的訊息。

花香一條谷

野梅谷野梅
在黃花鄉小峰峽谷兩岸,一片燦黃。那些葉片發黃的植物,就是野生臘梅。一棵接著一棵的臘梅樹上,吊著密密的黃黃的花朵,如星星掛在夜空。取一朵盛開的臘梅花放在鼻尖,一股幽香直入心肺,仿佛五臟六腑都被薰香。原來,這充滿峽谷中的香氣全是由臘梅花吐出的。據介紹,在長達3公里的野梅谷,有野生臘梅數千畝,生長著數百萬株臘梅樹,大大小小的臘梅樹,開著層層疊疊的臘梅花,將河谷點“亮”,將森林泡香,將遊人陶醉。臘梅是中國傳統名花,從1984年開始,由華中師範大學保康縣林業局開始調查,在保康縣境內發現臘梅天然林總計約6萬畝,1000萬株。並盡責胸徑為27.5厘米,樹高13.5米,樹齡達110年的臘梅大喬木。經過對保康縣野生臘梅生態習性、分布和繁育技術的研究,查明保康存在一個臘梅新種——保康臘梅、一個新變種——玉瓶臘梅和紫蕊、紫條、淡蕊、鈍片等四個變形。
野梅谷含苞怒放
陸游詞云:“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毛澤東也寫到:“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梅花的讚美不吝筆墨,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梅花文化。 “含苞怒放” 梅花不僅象徵自強不息的抗爭精神,還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梅有白梅紅梅黃梅等之分,臘梅屬黃梅,金色透明,尤為珍貴。臘梅有野生和家養之分,野外自然生長的臘梅謂野生臘梅。據植物學家介紹,野生臘梅是第四紀古冰川遺留下的野生植物群落,當今世界僅存兩屬,一屬分布於北美,盛夏開花,基本瀕臨絕跡;另一屬分布在中國。

目前,中國已相繼開發了河南鄢陵湖北保康重慶北碚區靜觀等三大野生臘梅基地,成為當地 重要的旅遊資源和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另外,野生臘梅為栽培花卉臘梅的親緣種,對臘梅育種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市民栽種臘梅,將有利於培育庭院經濟,美化居住環境,提高市民素質,陶冶市民情操。

一碗水

野梅谷一碗水
在野梅谷深處,有幾個十米見方的水潭,其中有一個長方形水潭,如一個餵的槽盆,當地人稱其為“母豬槽”,在“母豬槽”的左側,有一個20米見方的岩屋。奇妙的是,岩屋正中,有一柱水桶粗的鐘乳石,石頂有一個直徑15厘米寬的圓型水坑,如一個石碗。

石碗上方三尺許,是密不透風的一塊青石板,石板有一突出點,正與石碗相對。每隔一至兩秒鐘,便有一滴水從石板突出點往下掉,但石板四周絕無水跡。據悉,這“一碗水”長年不乾,因此,農民把這個滴水之處叫作“一碗水”,水清純可飲。由於水源自何而來甚為神奇,老百姓認為這是一股“聖泉”。

梅刻

野梅谷梅刻
如果說野梅谷臘梅是一種原生態,那么,雕刻在峽谷中的歷代著名書法家、文化名人書寫的“梅”字,便構成了一路凝固的“詩”。這些大小不一,字型不一的“梅”字,給峽谷增添了生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梅”字形態各異,從甲骨文隸書草書行書,從先秦無名氏、唐太宗,到現代齊白石郭沫若等名家,沿河谷兩側的崖壁,共雕刻了30多個梅字,其中最大的梅字有一米見方,使野梅谷變得充滿了文化和歷史的氣息。 許多石刻的梅字。有篆隸楷行草,有先秦至現代各書法名家關於梅字的寫法,每走一段便有一石碑,上書一個梅字,落款處註明某朝某代某人之梅,記得的有王羲之歐陽修蘇東坡米芾唐寅張旭懷素等,一直到近現代張大千,郭沫若的,共三十多個梅字延綿五六里山谷小路。

價值作用

野梅谷野梅谷入口

野生臘梅屬落葉灌木,根深蔸大、叢生,樹高3米左右;姆指般粗細,枝繁花簇葉茂,先花後葉,花蕊多為一圈殷紅的花邊,外邊是菊黃色的疊生花瓣,並有少量金黃、蛋青、帶紅、含紫等10餘種顏色,盛開時似羞女眠口,葉如桃,闊而厚,葉面呈卵狀披針形。子在花葉之中。野生臘梅全身是寶,內含人體所需16多種礦物質和胺基酸,其花可提取芳香油,入藥可解毒、清涼、生津,主治心煩、口渴和胃悶;根莖和葉可治勞傷瘡癤疝氣肺膿瘍;花粉和花蕾泡品之,具有清香、潤肺、明目等多種作用。

臘梅性喜陽光,但也耐陰、耐寒。諺語說:“旱不死的臘梅,淹不死的柑桔。”臘梅的適應性很強,除鹽鹼地外,到處可以栽培。最好種在背風處,排水良好的土壤,開花就較好。臘梅的繁殖方法有嫁接、分株、扦插,壓條等。露地種植在牆邊、坡上、池畔都可,北方可作盆栽。臘梅的花除可提取芳香油外,花蕾浸入生油里可作燙傷藥,根、莖也可入藥。

相關詞條



湖北風景區

湖北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