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重慶協盛昌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是集漆器工藝品的收藏、製作、加工、銷售、批發、來樣加工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實體。公司位於重慶市渝北區龍山街道余松一支路5號龍湖紫都星座A-0411,現有OME企業5家,生產工人300餘名(其中有二十餘人獲得榮獲全國、省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專業設計生產銷售推光、脫胎、漆線雕、起吊等工藝的古典家具、實木家具、彩繪家具、仿明清核桃木家具、衣櫃、博古架、大型落地屏風、掛屏、漆畫壁掛、桌屏、工藝品、首飾盒、看盤等各種器型的漆器工藝品。重慶協盛昌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致力於弘揚我國傳統漆器文化,傳承精湛的漆器工藝及技藝,與同行們共同努力為中華傳統的漆器文化的普及、流傳、壯大與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歷史追溯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
新石器時期的漆器:
浙江餘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層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觀,內外都有朱紅色塗料,色澤鮮艷,它的物理性能與漆相同。江蘇吳江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棕色彩繪陶器,經初步試驗棕色物質為漆。在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約3400——3600年。
商周時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黃陂盤龍城遺址發現有一面雕花、一面塗朱的木槨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中,有的雕花塗色加松石鑲嵌。在安陽侯家莊商代王陵發現的漆繪雕花木器中,還有蚌殼、蚌泡、玉石等鑲嵌。可見商代的漆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戰國時期的漆器:
戰國的漆工史上是一個有重大發展的時期,器物品種及數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裝飾技法上均有創新。出土戰國漆器的地區很廣,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土的彩繪神怪龍蛇及狩獵樂舞的小瑟,隨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鴛鴦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鳥獸盤結而成的采繪透雕小座屏,堪稱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
西漢漆工藝基本上繼承了戰國的風格,但有新的發展,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布更廣。出現了大型器物,如直徑超過70厘米的盤,高度接近60厘米的鐘等。同時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組裝成一器,如盒內裝6具順疊、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單層或雙層的漆奩,內裝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狀的小盒等。新興的技法有針劃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質堆寫成花紋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頂鑲金屬花葉,以瑪瑙或琉璃珠作鈕,器口器身鑲金、銀扣及箍,其間用金或銀箔嵌貼鏤刻的人物、神怪、鳥獸形象,並以彩繪的雲氣,山石等作襯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漢漆器多刻銘文,詳列官員及工匠名。東漢魏晉南北朝期間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顯得十分稀少,這與葬俗的改變有一定的關係。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紋的堆漆;有用貝殼裁切成物象,上施線雕,在漆面上鑲嵌成紋的螺鈿器;有用金、銀花片鑲嵌而成的金銀平脫器。工藝超越前代,鏤刻鏨鑿,精妙絕倫,與漆工藝相結合,成為代表唐代風格的一種工藝品,夾綻造像是南北朝以來脫胎技法的繼承和發展。剔紅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現。
宋元時期的漆器:
兩宋曾被認為是一色漆器的時代,但發掘出土許多有高度紋飾的兩宋漆器,改正了過去的認識。在蘇州瑞光寺塔中發現的真珠舍利經幢,底座上的狻猊,寶相花,供養人員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藏鋒的刀法刻出豐碩圓潤的花紋。大貌淳樸渾成,而細部又極精緻,在質感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如故宮博物院藏的張成造桅子紋剔紅盤,楊茂早觀瀑圖方剔紅盤,安徽省博物館藏張成造烏間朱線剔犀盒等。
明清時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為14類,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熗金、百寶嵌等。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宮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一層透明漆。明清宮殿中的寶座、屏風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調色描繪及用油調色描繪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見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萬曆龍紋藥櫃。堆漆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黑漆雲龍紋大櫃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乾後磨平的方法來裝飾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來即廣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紋裝飾漆面,花紋之上還加熗金,是一種絢麗華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數量較多的一種,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嘉靖龍紋方勝盒。明清的螺鈿器厚、薄並存。憹螺鈿至17世紀時有了進一步發展,鑲嵌更加細密如畫,還採用了金、銀片,如故宮博物院藏的嬰戲圖黑漆箱、黑漆書甲及魚龍海水長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層刷不用色漆,最後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層次。剔紅是明清漆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層朱漆積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碩圓潤的風格,宣德以後,堆漆漸薄,花紋漸蔬,至嘉靖時磨工少而稜角見,至萬曆時刻工細謹而拘斂。入清以後,日趨纖巧繁瑣。剔犀通稱“雲雕”,是在胎骨上用兩三種色彩有規律的逐層積累,然後剔刻幾何花紋。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減地,而後著色,用來裝飾大而平的漆面,常見的實物是屏風和立櫃。宮廷用具多用熗金,明魯王墓中發現的蓋頂雲龍紋方箱是明初熗金的標準實例。百寶嵌是用各種珍貴材料如珊瑚、瑪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鑲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紋圖案,明代開始流行,清初達到高峰。
漆器技法與種類
漆器技法與種類
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為最常見,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稱做“描金銀漆裝飾法”的。
填漆:
《遵生八箋》:“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畫------”《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鳥,彩填稠漆,磨平如畫------”這種堆刻後填彩磨顯出花紋來的髹飾技法稱之為“填漆”
螺鈿:
亦作"螺填"、"螺甸",是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鏤或髹漆器物上的裝飾技法。平漆之後,而飾以彩色,則有描漆、彩漆、漂霞妝彩、花彩、描彩等製法,飾以金的,則有砂金、描金、灑金、塗金、泥金、貼金等名目,細按其各名稱,自可推想其製法不同。總之,漆器之中,以雕漆為最高貴,亦以雕漆為最有藝術意趣,故歷代均努力製作。宋人雕紅漆器,如果宮中用盒,多用金銀為胎,以朱漆厚堆至數十層,始刻人物、樓台、花草等圖畫,刀法之工,雕鏤之巧,儼若筆畫。
有錫胎者,有□地的,有紅花黃地的,有五色的,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之類,奪目可觀,但傳世者很少,現在不容易看到。又有用朱為地,刻十錦花草,用黑為面,刻各種花草、錦地壓花,紅黑可愛,然多為盒類,盤匣次之。盒則有蒸餅式、河西式、簾段式、三撞式、兩撞式、梅花式、鵝蛋式,大則幾尺,小則幾許,兩面俱有花紋。盤則有圓者、方者、腰樣者、四角者、八角者,有絛環樣者,有四角牡丹瓣者。匣則有長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
此種工藝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從現存唐代螺鈿實物看來,當時已有很高的水平。曹昭《格古論要》:"螺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宋朝內府中物及舊做者,但是堅漆或有嵌銅線者甚佳。元朝時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堅而人物可愛。" 有張成、楊茂二家,技擅一時,但用朱不厚,漆多敲裂。
點螺:
點螺漆器是我國傳統工藝品。1966年北京元代遺址出土一件漆盤殘片用螺片鑲嵌廣寒宮。明代是點螺漆器的盛期,工藝水平已達到相當精湛的程度。用貝殼、夜光螺等為原料,精製成薄如蟬翼的螺片,再將薄螺片“點”在漆坯上,故名“點螺”。因點螺用料較一般螺鈿鑲嵌為薄,而且軟,故又稱“薄螺鈿“和”軟螺鈿“。現在揚州等地,仍有點螺漆器生產。
金銀平脫:
將金銀薄片刻製成各種人物、鳥獸、花卉等紋樣,用膠貼上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乾燥後,全面髹漆二三層再經研磨顯出金銀花紋,使花紋與漆底達到同樣平度,再加推光則成為精美的平脫漆器。金銀花紋面較寬的地方還可以雕刻細紋,但不能刻透金銀片。這種裝飾法,精細費工,材料高貴,但金銀寶光與漆色的光澤相互輝映極為華麗,是十分貴重的漆器。《酉陽雜俎》、《安祿山事跡》、《太真外傳》、《唐語林》等,都有關於唐玄宗、楊貴妃賜給安祿山的各種平脫漆器名目的記載。
堆漆: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於地漆色的漆製作花紋的一種髹飾技法。現作堆漆可有膠制材料,可貼金和塗彩,含義較為廣泛。
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紋的技法。我國雕漆始於唐代,歷史上以元代嘉興西塘的最為著名,現代主要產地有北京、揚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鮮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紅”。雕漆常以木灰、金屬為胎,用漆堆上,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是待半乾時描上畫稿,施加雕刻的一種髹飾技法。一般以錦紋為地,花紋隱起,精麗華美而富有莊重感。
斑漆:
斑漆是兩晉南北朝漆飾的一種技法,古時用它作為車乘的裝飾。此法因系用兩種以上色漆,互相交錯,呈現各種花紋,猶如動植物上面的斑紋而得名。《髹飾錄 坤集 復飾》:“細斑地諸飾”。楊明註:“所列諸飾,皆宜細斑也,而其斑黑、綠、紅、黃、紫、褐,而質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錯雜者,又有質斑同色,以淺深分者”。這似與斑漆相仿。另外,用單色漆顯出深淺不同斑紋,也有叫斑漆的。
填漆:
《遵生八箋》:"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畫------"《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鳥,彩填稠漆,磨平如畫------"這種堆刻後填彩磨顯出花紋來的髹飾技法稱之為"填漆"。
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紋的技法。我國雕漆始於唐代,歷史上以元代嘉興西塘的最為著名,現代主要產地有北京、揚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鮮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紅"。雕漆常以木灰、金屬為胎,用漆堆上,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是待半乾時描上畫稿,施加雕刻的一種髹飾技法。一般以錦紋為地,花紋隱起,精麗華美而富有莊重感。
平漆:
以漆漆物,並沒有其他手續,稱為平漆,最先漆物,只這一種方法,平易簡潔,製作精良的,也非常可愛。所以現在多用這種方法。
戧金:
器物上既塗以漆,等乾固後,再以針刻刺圖樣,然後用金屑撒於罅中使之平,稱為戧金。撒銀屑的,稱為戧銀。據說戧本古創字,俗讀鏘去聲,是器物上飾金的方法。據《丹鉛總錄》載,唐《六典》十四種金,有創金一法,吳偉業有《宣宗御用戧金蟋蟀盆歌》,明時創金極有成功,故名器很多。
堆紅:
漆器的面堆成種種花紋,覆以朱漆,稱為堆紅。《格古要論》謂,假剔紅用灰團起,外面漆上朱漆,稱為堆紅,又叫罩紅.
傳承意義
漆器既是中國歷代習俗的重要見證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的重要載體。它是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手工藝品,以精美華麗、富貴典雅、光澤細潤、圖彩典雅、絢麗而名揚四方,其工藝之繁縟,製作之細膩,耗時之久長,令人嘆為觀止。新中國成立以來,漆器多次作為國家級禮品贈送外國首腦和友人,享譽海內外,中國漆藝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中國漆藝作為國寶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不少珍品被中國美術館珍品館收藏。 目前,中國漆器工藝面臨困境,首先原料難找、工具難買。由於所用的漆必須是從漆樹中提取的天然生漆,古代帝王、富豪有專門的漆園,可現在漆樹越來越難找,我國不僅沒有專門的漆園,而且野生漆樹也不斷遭到人為破壞。
隨著我國漆器工藝廠的衰落,製作漆器的工具也無處求得,只有靠自己手工製作。 漆器大師說:“現在會做漆器的人已經不多,我國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師能掌握漆器的全套工藝技法,因為做漆器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很高,裝飾用的有些材料很貴,漆器能保存上百年,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加之會做的人越來越少,漆器的價格較貴,漆器精品主要就成為很多收藏愛好者的收藏品,和高檔禮品,室內陳列品,中低檔的就是旅遊紀念品和禮品。”
傳統漆藝的手工性、藝術性決定了中國漆器不能採用工業方式生產,而只能通過手工勞動制出成品,同時也只能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近年來,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中國漆藝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產品市場狹小,製作者後繼乏人,許多傳統技藝已開始變形和失傳,必須儘快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以挽救這種行將滅絕的古老手工藝。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獲得榮譽
2006年 山西推光漆器、福州脫胎漆器、揚州漆器、北京雕漆、廈門漆線雕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
1889年~至今 歷屆世博會獲得金獎、優秀獎等殊榮
聯繫方式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龍山大道龍湖紫都星座A-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