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
醫學倫理的任務是反映社會對醫學的需求、為醫學的發展導向、為符合道德的醫學行為辯護。
反映社會需求
不能有效解除疾病的醫學理論和方法,都是需要改進和發展的。
因此,當不能明確用反面例證來證明是錯誤的理法,只要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疾病困擾,就應該保留。很多中醫理論被認為是有效的,但不被認為是科學的,為了患者的健康就應該保留。
對那些明顯存在反面例證,但是暫時沒有更好的理法來替代,或者在某一方面暫時無法替代,仍然需要保留。很多現代醫學技術,可能對部分患者有效,甚至只對某一種情況的部分患者有效,其它都是反例,仍然需要保留。
由此可見,即使是錯誤的理論和方法,為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仍然需要保留。患者至上,生命至上,這就是醫學倫理。
醫學發展方向
醫學模式已經從生理模式轉向社會-生理模式。這說明醫學發展正向著尊重生命的方向發展。從生物適應性的角度看,尊重傳統就是科學。人類保護各種物種的實踐,都證實只有尊重物種的習慣,物種的延續才有希望。人也是這樣。
我們曾經寄希望合成精純的食物、精純的藥品,後來又寄希望合成營養更豐富的食品、成份更穩定的食品,等等。然而,除了一些商業集團增加了經濟效益外,給人類健康留下的只是問題。因為,人類這一物種延續,也需要維持一種傳統。
保護醫學行為
當確知一些手段可以幫助患者的時候,一切無效的醫療規範都應該讓路;當原有的醫療手段不能夠有效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時候,更應該鼓勵醫生與患者達成實驗性治療協定,並把治療結果當成今後研究的依據。有效的醫學方式,更不應該因為某一些人的不理解,而不能套用於患者。
目標
科學化目標
科學化是醫學研究的最高目標。關於聶文濤與張功耀的爭論曾被很多人關注。科學技術哲學教授張功耀認為,中醫有效也不能說明其科學,因此應該廢除。聶文濤則認為,當醫學理論與中醫實踐結果(現象)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修正醫學理論,而不是放棄實踐結果。
這是一個科學哲學的問題。更是一個醫學倫理的問題。
市場目標
通過製造實驗數據、編造論文、推動錯誤的標準等手段,獲得市場利益,在現代醫藥學發展歷程中雖然屢見不鮮,但這仍然是有悖醫學倫理的。最近網際網路上批評妊娠糖尿病篩查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孕婦糖耐病篩查導致很多母親恐慌,甚至錯誤使用降糖藥,已經成為新的、全民族的人道問題。孕婦過分緊張和錯誤降糖,將同時影響兩個生命。不能為了錢什麼事情都乾。”
人道目標
通過制定標準阻止發布醫學新知識、阻止新技術套用,成為一種全新的競爭模式,經濟學把這種競爭稱之為標準競爭。但是,醫學上的這種標準競爭經常是有悖醫學倫理的。標準與創新的衝突,不應該演變成標準與人道的衝突。必須把人道作為人類行為的最高標準,作為可以矯正一切理論和法律的標準。
方法
循證研究與個性治療
循證醫學研究的目的原本是通過大樣本觀察統計,以獲得對某種技術的更準確的評價。但是,因為這種一個技術廣泛套用的模式,具有更高的商業利益,所以迅速成為醫學主流研究模式。實際上,一種套用於常見疾病的技術,即使有80%的患者就有積極意義,那么也不應該將這種技術推廣到全部患者身上。因為其餘的患者不應該為了那些多數患者而放棄生命和健康。因此,醫學上真正符合人到精神的,是個性治療研究。也就是,要通過更為精準的分析,力爭不放過任何患者,力爭對個別患者制定更符合他的治療方案。
尊重與自主
一切治療方案,無論是否科學,也無論是否有益於患者健康,醫生都無權體患者做出抉擇。醫生可以做的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告訴患者。患者的個人權利應該得到尊重。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上,有自主權,無論他選擇的是正確還是錯誤。而此時,每個社會對具體問題可能做出不同的回答,比如安樂死。
成果
物種破壞
基因技術還不能真正意義合成生命。即使近期美國生物學家“人造生命”,其實仍然只是向著那個遙遠目標又走近了一步。但是,基因完全可能做為一種有破壞力的生物技術,或者叫做生化武器。
道德衝突
複製人體器官、幹細胞生成人體器官等,其實還都是夢想。這是因為生物的適應性仍然無法超越。人體的器官離開了人體環境就不可能長出來。幹細胞在幼兒生命體內的特種部位可以發育成健康的器官細胞,而在成年人體內的環境下就會失去這種作用。如同人類的食物,在幼兒時可以轉化為身高,在成年卻只能轉化為體重。那么,真正的人體器官,只能通過克隆整個人體才能實現。於是,這就變成了如何面對另一個活人的問題了。
類似的道德衝突,正在不斷出現。
科技欺詐
現代醫學上很多不成熟的技術,通過商業運作,成為天下矚目的技術。這種無效、昂貴的現代技術,存在著科技欺詐的成份。
地位
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人為本。因此,應該用科學倫理評價一切醫學標準、醫學方法、醫學理論、醫學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