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時來不自意,宿昔謬樞衡。
翊聖負明主,妨賢愧友生。
罷歸猶右職,待罪尚南荊。
政有留棠舊,風因繼組成。
高軒問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廢時所薄,只言僚故情。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 唐開元年間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著稱。有《曲江集》傳世。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作品賞析
《酬宋使君見贈 之作》是作者罷相之後的作品,所以說“時來不自意,宿昔謬樞衡。翊聖負明主,妨賢愧友生。罷歸猶右職,待罪尚南荊。”作者在被貶謫的狀態下,認為自己“謬樞衡”、“負明主”,是對過去擔任宰相時的反思,說自己妨礙了朋友學生,則是酬答之作的客氣。張九齡在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尚能任用賢能。在他去職之後,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用事,那才是口蜜腹劍、黨同伐我。
“政有留棠舊,風因繼組成。高軒問疾苦,烝庶荷仁明。衰廢時所薄,只言僚故情。”是說自己仍然堅持原來的政治作風,訪貧問苦,以示當今朝廷的仁明。但是由於衰老與被貶謫,卻被當時的官場所鄙薄,所以只有和宋使君您聊聊過去的同僚之情。
這首詩雖然是酬答之作,但是就像“張曲江”為人一樣,一絲不苟。通篇韻律合轍,而且對仗工整。“翊聖負明主,妨賢愧友生”為一聯,“罷歸猶右職,待罪尚南荊”為一聯。“政有留棠舊,風因繼組成”是一聯,“高軒問疾苦,烝庶荷仁明”還是一聯。衡\生\荊\成\明\清,無不押韻,顯示了作者高深的文字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