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市第一中學

邛崍市第一中學

邛崍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07年,前身邛屬中學堂,校址建在宋鶴山書院和清考棚舊址上,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學校於1994年正式定名為邛崍市第一中學校,2000年被評為“四川省級重點中學”,2002年命名為首批“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基本信息

校園環境

邛崍市第一中學邛崍市第一中學
2008年“5.12”地震,我校受到波及,建築不同程度受損,其中科技樓受損嚴重,于震後全部拆除。根據邛崍市委、市政府高中布局調整的要求,邛崍一中於2010年1月25日起開始搬遷,2月5日遷入災後重建項目洪川新校區。新校區占地97922平方米(約150畝),建築面積約44336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12856平方米,實驗樓建築面積8429平方米,食堂建築面積3035平方米,風雨操場(室內體育館)建築面積1785平方米,學生住宿樓(4幢)共18206平方米,有8個羽毛球場、6個籃球場、一個標準400米田徑運動場。

校史沿革

邛崍一中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宋代的“鶴山書院”。“鶴山書院”本是宋人魏了翁修築於邛崍西郊白鶴山的房舍,宋理宗重視他的才學和道德,親筆題寫“鶴山書院”賜名給他,遠近學子便求學於魏了翁門下。明朝時,各任州牧先後整修、擴建。到了清朝,各任州牧又先後易址重建、擴修,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秋,開辦“邛屬中學堂”,書院才被廢除。
民國三年(1914年)四月,邛崍大邑蒲江三縣會商,議定開辦邛州聯合縣立中學校,校址設在考棚。民國十七年(1928)夏,邛崍獨自開辦“邛崍縣立邛崍高級中學”。1944年由國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廳領導並直接劃撥經費,開辦了“四川省立邛崍高級中學”,這是邛崍縣歷史上的第一所高中。“省中校”畢業的學生,解放後大多數要求進步,在各自崗位上為國家的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以後,“省中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不斷發展、擴大。但由於各種原因,校名曾幾經更改。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於1978年改名為“四川省邛崍城關一中”。1984年定名為“四川省邛崍縣第一中學校”。1994年撤縣建市後,學校定名為“四川省邛崍市第一中學校”。2009年底,學校遷至新校址邛崍市臨邛鎮洪川小區。

辦學理念

核心理念

崇仁厚德臻於至善
“崇仁”,既有以“仁”為高之意,也有崇尚、尊崇“仁”之意。它昭示邛崍一中堅持“仁愛”的理想,追求人性的美好與崇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力圖達到文化教育“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同時,“崇仁”也是對學校優良辦學傳統的弘揚,是對學校所有辦學實踐的總結。“崇仁”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幸福、人的發展為學校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厚德”,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高行健,地厚載物;君子之厚徳,就如大地一樣胸懷廣闊。“厚德”,就是讓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質和健全人格。一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守法、誠信、勤儉、互助、感恩的道德品質,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促進學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臻於至善”,展示的是追求卓越的過程,邛崍一中決心瞄準全國教育先進水平,立足四川教育實際,不斷提高學校自身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臻於至善”,還昭示一種永不止息、創新超越的“進取”心態,體現一種“上善若水”,澤被萬物的理想境界,是一種對完善、完美目標孜孜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

學校精神

仁愛
邛崍一中的仁愛精神:廣博包容質樸大氣

廣博包容,展現的是一種包容萬象的胸懷、氣度,既吸納古今百家之長,又博取中外經典之優。邛崍一中的管理者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仁愛”精神貫徹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使“愛”流淌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質樸,推崇的是“真、善、美”,因為一切“真、善、美”的言行都是質樸的,也是永恆的。大氣,追求的是像大地一樣的厚實和順,容載萬物、兼善天下;大氣可以使學校保持高端、品牌與特色,大氣更能使學校承載歷史的使命和重任。
廣博包容、質樸大氣之仁愛精神,是學校的寶貴精神財富。正是仁愛精神,鑄就了學校的優雅與高貴,鑄就了學校的品牌與特色。廣博包容、質樸大氣,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表明了學校與時俱進的雄心壯志和創建四川乃至全國名校的不懈追求。同時,激勵管理者以博大的胸懷、包容的心境、質樸的態度和大氣的魄力來決策學校事務,激勵廣大師生以志存高遠的理想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來完善自我、精彩人生。

校訓

進德修業勵志篤行
進德修業,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崇高思想品德,成就“愛國守信、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同時,還要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既具有廣博的知識,更具有機敏和智慧。進德修業體現了邛崍一中人的道德理想、事業追求、學業成就和歷史責任。
勵志篤行,即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樹立教書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意識,樹立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崇高理想;同時還要做到“知行合一”,崇尚實幹,踐行理想,行勝於言。勵志篤行是邛崍一中人精神面貌和行動理念的真實寫照。“勵志篤行”遙承魏了翁鶴山書院“知行合一”的風尚,體現了邛崍一中辦學淵源的歷史繼承性。

校風

唯實唯真尚善尚美
唯實,即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規律;唯真,即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尚善,就是要有崇尚良善的情懷,修感恩之心,去惡守善;修敬畏之心,去亂守戒;修寬容之心,去怨守和;修平常之心,去欲守靜。
尚美,就是要有崇尚美好的心靈,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內化為人生修養;要保持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境界。

教風

嚴謹謙和高學正身
嚴謹,即嚴密謹慎,一絲不苟。謙和,即為人謙讓而平和。品德高尚的教師,既治學嚴謹,又為人謙和。高學,意為有才華,有見地,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正身,意為有人品,有修養,具備為人師表的道德素質。
嚴謹謙和、高學正身就是踐履“崇仁厚德”的辦學理念,就是躬行“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教學主張,就是達成“德能正其身,才能稱其職,筆能成其文”的示範標準,彰顯了邛崍一中人把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完美統一的情懷

學風

求真循理慎思知明
“求真”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追求真理,探索真知,勇於改正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差誤。“循理”則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習規律,循序漸進,探明事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慎思”是說在學習過程中,應勤于思索,善於思考,創造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知明”既有“知行合一”之意,又含讀書、做人所追求的目標。
“求真循理,慎思知明”,揭示了邛崍一中人的學習理想,展現了邛崍一中人的學習情懷,踐履了邛崍一中人的學習追求,躬行了邛崍一中人的學習人生。

辦學目標

搬入新校區後,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教育服務、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搬入新校區的短期內力爭實現“三個突破”,即:教師隊伍建設上的突破、教學過程管理上的突破、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上的突破,努力將學校辦成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一流高中。

學校校歌

青青校樹
崍嶺巍峨,楚水湯湯,古老年輕的邛中,誕生在這片沃土上,它是成才的熔爐,它是育人的園圃。嚴謹求實,團結創新,守則規範記心上,難忘母校培養,今天是莘莘學子,明天是社會的棟樑。祖國富強,富強,民族興盛,興盛,重任擔在肩,我們奮進,奮進,我們向上,向上,實現崇高的理想。

師資力量

邛崍一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260人,特級教師5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10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14人,成都市優秀教師36人,高級教師56人。為使更多的老百姓子女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發揮名優教師的示範指導作用,實現“名師創造名校品牌,名師支撐學校發展,名師造就一流人才”,樹立“標桿學校”教育品牌的目標,該校從外地引進名師,如特級教師張煉、高級教師高明秀,從外校引進了如高埂中學的石擁軍、魏毅德老師,邛崍二中的林超凡、孫玉祥老師,平樂中學的尹淑媛老師等一批知名教師,今年該校仍然繼續大量引進外地、外校的優秀教師充實09級教師隊伍。該校推行導師制,通過導師引領,校本教研,教學建模等對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訓培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