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

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運動前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原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簡介

1
傷後的鍛鍊與治療原則是:(1)合理安排傷後訓練,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停訓綜合症”;(2)練習時合理使用保護帶,以防止發生勞損、再傷或肌腱韌帶的鬆弛;(3)加強局部治療,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防止深痕粘連與收縮。預防應遵從運動訓練原則,科學安排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與安全教育。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相互保護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措施
1、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的認識要懂得科學鍛鍊的基本原則,
①了解自已、實事求是
②樹立目標積極進取
③全面鍛鍊注重實效
④運動有恆,堅持經常
⑤運動有度,循序漸進
⑥遵循規律,自我保健
以上幾點原則,學生必須遵守。
2、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法活動。
1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層次特徵和生理、心理特點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的運動量,特別要重視學生的課前熱身運動。
在每次體育課中,叮囑同學注意安全。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地講授科學的鍛鍊身體的方法,以及在體育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預防知識及急救方法籌內容。儘可能的排除場地,器械等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治標更要治本,應從學生,自身抓起,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自療的能力。

預防原則

一、加強思想教育
平時要注意加強防損傷觀念的教育,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學生、運動員進行組織性、紀律性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
二、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運動系統的勞損,大多由於長期局部負荷過大所致。為了減少這些損傷,教師、教練員應嚴格遵守運動訓練原則,根據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訓練水平和各項運動項目的特點,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三、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四、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
五、加強易傷部位的練習
六、加強醫務監督工作

原因及預防方法

肌肉韌帶拉傷

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上課內容不好,教練專業水平不夠
預防:選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鍊、準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鍊

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準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內容不好(動作速度快、轉、跳多)
預防:準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使用、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速度放慢。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鍊

心力憔悴

表現:人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暈、虛、筋疲力盡。
預防:教練或練習者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
處理:離開熱的地方,寬衣、濕衣。清醒後給他慢喝些水、注意觀察,病人當天不要多運動

運動疲勞

表現:心悸、心動過速,運動後血壓、脈搏恢復慢,內臟不適、血尿等。:人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暈、虛、筋疲力盡。
原因:訓練方法不對、不循序漸進、系統訓練,運動量大、訓練時間多長、休息不充分等。
預防:安排合理的訓練時間、計畫,注意勞逸結合。
處理:調整鍛鍊計畫,運動量,循序漸進、進行系統訓練、全面訓練

重力休克

表現:頭暈、眼發黑、心難受、臉蒼白,手發涼,嚴重時暈倒。
原因:動時血液都供應下肢、突然靜止運動時靜脈回流不夠,腦缺血缺氧,產生腦貧血。
預防:強度運動後,不要馬上停止運動。
處理:讓患者平臥、腳墊高、頭低於腳,從小腿順大腿按摩。

心絞痛

表現:心絞痛經常表現在腿和腹部的疼痛和抽筋現象。
原因:經常在冷的地方鍛鍊,喝冷飲料,不做伸展運動和按摩,不喝鹽水會使病情更嚴重。
預防:注意選擇良好的鍛鍊環境,準備活動要充分,在室內有空調的健身房
處理:休息,讓練習者在良好的環境去。

中風

表現:嚴重心臟疾病,人體功能受影響,皮膚乾、紅、熱現象、脈搏快、弱,呼吸淺等。
處理:有知覺:適量喝水、寬衣、如嘔吐就不要給流質食物、打電話,送醫院等。
失知覺:打電話呼救,讓他側躺,觀察呼吸,冰塊放在腕、踝、腋、頸脈處,不按摩

運動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痙攣(準備活動不夠,肺透氣低,運動與呼吸不協調)
原因3:胃腸痙攣(運動前吃得過飽、飯後過早運動,空腹或喝水太多)
預防:運動前健康檢查,合理安排運動飲食,吃飯前後1小時運動,不空腹、喝水太多運動
處理:減慢運動速度、加深呼吸、調整運動呼吸節奏、手按疼痛部位,實在不行停止運動
口服減痙攣藥物(阿托品、十滴水)。

腳底筋膜炎

原因:腳底頻繁壓力過多產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適合、鞋子問題、腳的生理結構不好,
原因:鈣的沉澱在腳跟骨上、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預防:準備活動要充分(包括腳部的準備活動)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籽骨炎

原因:運動中的突然的重壓力在籽骨上,造成骨折和發炎。
預防:選擇有緩衝的鞋子和緩衝力糾正。

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經常提腳跟造成的。
預防:運動前後的準備活動和放鬆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損傷和減輕疼痛。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伸展助減痛等。

半月瓣症

原因:半月瓣症一般由過度膝部動作、跑步,造成的,半月瓣症常會有"咔"的響聲。
預防:減少過多的膝部動作、減少轉體、跳等的撞擊動作,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

關節炎、黏液囊炎

原因:過度訓練,
處理:休息和看醫生。
骨關節炎是由於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腫大,水腫。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人體的免疫系統的疾病造成的。

腰肌勞損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如:仰臥起坐時不屈腿),急於求成運動而疲勞損傷
預防:學習正確的動作技術,不急於求成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頸椎疾病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如:仰臥起坐時不抱頸),頸部運動過多而疲勞損傷
預防:學習正確的動作技術,頸部運動不要過多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脛骨膜炎

表現:脛骨前骨膜與骨有剝離的感覺,產生疲勞、酸痛。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發展不平衡,突然的壓力
預防:學習正確的鍛鍊方法(如:不要長時間的連續跳躍動作、上下踏板動作),
處理:注意全面鍛鍊、練習後要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做伸展練習減疼痛等。

籃球運動損傷

籃球運動在中國開展最為普遍。它是一種瞬息萬變的運動,要求運動員全面的體力發展與身體訓練。最常見的創傷是因跌倒、跳起搶球落地不正確(踩在別人腳上或被踩),急停、急轉、衝撞或因場地不平,或場地過滑而引起的急性創傷。外傷最輕的僅僅是一點擦傷,重的可以發生骨折或脫位。一般較常見的有踝關節韌帶的捩傷或骨折(往往由於處理不當而變成慢性疾患,經常疼痛妨礙運動)、膝的韌帶半月板損傷、指挫傷及腕部舟狀骨骨折。另外,在籃球運動中也可發生慢性創傷,其中最影響運動訓練與技術發揮的是髕骨軟骨病,其發生主要是由於滑步進攻與攻守、急停與踏跳上籃等局部訓練過多所致,應引起注意。預防的必要措施,是加強全面訓練,避免單打一的訓練方法,創造合乎標準的場地衛生條件,加強運動員的紀律教育及裁判工作。同時,應注意運動員的過度疲勞狀態,以減少發生創傷的可能性。

足球運動損傷

足球運動按國外記載,它是創傷發生率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外傷程度,最輕的是擦傷,重的可以有骨折、脫位及內臟破裂。根據廣東省體委醫務室的資料(按影響訓練的情況分類)47.8%是輕傷,19%是中等傷,只有3.2%是重傷。約86%的損傷是在四肢。損傷中除一般常見的擦傷及挫傷外,踝關節的扭傷最常見。其次是大腿前後肌肉拉傷、挫傷。膝關節損傷又次之。其中半月板撕裂,膝十字韌帶撕斷,髕骨骨折,髕骨軟骨病等雖比較少見,但一旦發生,治療卻較困難。某些資本主義國家的職業足球運動員,很多都已經切掉了半月板或髕骨。守門員因為經常撲球摔倒,所以很容易發生手腕(舟狀骨骨折)及肘的創傷(鷹嘴皮下滑囊炎及血腫),因此,一般守門員都應穿線衣、帶護肘和手套。
足球運動原因
1.激烈比賽致傷比賽時緊張地爭奪、疾跑與鏟球,易發生大腿與小腿的肌肉拉傷與斷裂。突然改變體位,小腿的突然扭轉、內收或外展,可以引起膝、踝關節的韌帶及骨的損傷。
2.因球的間接作用致傷這種損傷多見於下肢。例如,用腳外側踢球,就容易損傷距腓前韌帶,這是最常見的踝關節損傷。用足內側前腳踢球,由於膝關節屈曲,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而外鏇外展,就很容易損傷膝的內側副韌帶、半月板及前十字韌帶。特別是與對方運動員“對腳”時更容易發生。

一般處理方法

物理療法

冷療法
冷療法是指運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分子(如冷水、冰、蒸發冷凍劑等)刺激來進行治療的一種物理療法。
1.作用
冷療法主要是通過降低組織溫度,使周圍血管收縮,減少局部血流量及傷部充血現象,減輕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因此,有止血、退熱、鎮痛和防腫的作用。在進行冷敷過程中,局部會感到冷、刺痛、疼痛減輕和麻木的過程。
2.方法
將毛巾用冷水浸透發在傷部,約兩分鐘換一次,或將冰塊裝入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分鐘左右。也可直接用自來水沖淋或將傷部泡入冷水,或用冰塊擦摩傷部,但時間應縮短。有條件可用冷鎮痛氣霧劑噴塗傷部。常用的為烷類冷凍噴射劑。使用時應距離皮膚30厘米~40厘米垂直噴射,時間約為5秒~10秒。有時為了加強麻醉作用,可在停止噴射20秒後再噴射一次,但噴射次數不能過多,一般不超過3次,以免發生凍傷。噴射冷鎮痛氣霧劑後,傷部疼痛減輕或消失,溫度下降並有麻感。但面部損傷不宜用此法。
3.適應症
主要用於急性閉合性組織損傷的早期,即在損傷後的24到72個小時內使用。
4.注意事項
冷療法應在傷後儘快使用,越早越好。但要嚴格控制時間,並注意局部組織情況,冷敷持續時間超過20分鐘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如發現皮膚麻木時應停止使用,防止組織凍傷。不可在沒有感覺的部位冷敷;在對冷敏感的部位進行冷敷時,有些人會出現皮膚發紅、瘙癢、起水泡的現象,應注意觀察和避免,不要在開放性損傷部位進行冷敷。
熱療法
熱療法是指運用比人體溫度高的物理分子(如傳導熱、輻射熱等)刺激來進行治療的一種物理療法。
1.作用
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改變血液和淋巴循環,提高組織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痕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加速壞死組織的消除,因而有消腫、鎮痛、散瘀、解痙、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癒合的作用。
2.方法
最簡便易行的溫熱療法是熱敷法。其方法將毛巾用熱水或熱醋浸透置於傷部,無熱感時更換,每次約半小時,每天一至二次。也可用布袋裝沙、熱鹽,或用熱水袋進行熱敷。其次也用熏洗法。用配好的藥物加水煮沸,將患部先在蒸氣上熏,然後等溫度適合後,再放入水中浸泡,洗浴每次20分鐘~40分鐘,每天一次。
3.適應症
適用於急性閉合軟組織損傷的中後期(損傷發生24到72小時以後)及慢性損傷。
4.注意事項
套用溫熱療法時要注意避免發生燙傷,如有皮膚過敏者應停止治療。高熱、惡性腫瘤、活動性肺結核、有出血傾向者及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禁止使用溫熱療法。
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借熱力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上,產生溫熱刺激並引發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和皮下痕血以治療傷病的一種方法。此方法簡便易行,是中國傳統療法之一。
1.操作方法
(1)選穴
套用拔罐療法時,一般是傷部取阿是穴及附近的穴位。然後根據拔罐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
(2)點火
閃火法:用鑷子夾著點燃的酒精棉球或紙片,伸入罐內繞壁一周迅速抽出,立即將罐罩在應拔部位即可。
投火法:將酒精棉球或紙片點燃後投入罐內,迅速將罐罩在應拔部位。此法只適應於側面橫拔,否則,會因燃燒物落下而燒傷皮膚。
(3)留罐時間
一般留罐10分鐘。罐大,吸力強,時間可縮短;反之,時間可加長。氣候炎熱,留罐時間應短,寒冷時可延長。一般待局部皮膚充血、淤血呈紫紅色即可取罐。隔日一次,5天~7天為一療程。
(4)取罐方法
取罐時,以一手壓住罐周邊皮膚,使氣進入,罐子就可取下。不可硬拉鏇轉,以免損傷皮膚。
2.適應症
一般適應於陳舊性損傷、慢性勞損、風寒濕痹症、急性閉合軟組織損傷晚期等。若為局部軟組織腫大,可在局部針刺後拔罐,腫痛消退較快。
3.注意事項
(1)傷員體位應舒適、適當,拔罐部位一般以肌肉多、毛髮較少的部位為宜。皮膚過敏、浮腫、出血性疼痛者,以及孕婦下腹、下腰部、心臟搏動處均不宜拔罐。
(2)應注意不要講火罐罐口燒燙,以免燙傷皮膚。若拔罐時傷員感到局部緊而痛,或有燒灼感,應取下罐子檢查是否有燙傷或罐吸附太緊緻皮膚損傷。如是則應另換部位或停止操作。
(3)若傷員出現頭暈、噁心、面色蒼白等不適應症狀,應立即起罐,讓傷員平臥休息片刻。喝點熱開水,即可恢復。
紅外線療法
紅外線可分為遠紅外線與近紅外線兩種,前者多作用於表皮組織,後者可穿入人體深層組織。兩者均是藉助於溫熱效應改善局部神經和肌肉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產物的排泄。主要適用於急性軟組織損傷中晚期和慢性軟組織損傷,如肌肉勞損、慢性關節炎等。
熱電磁療法
熱電磁治療儀具有溫熱療、電療、磁療的優點。溫熱由特殊加熱器產生遠紅外線輻射形成,可控溫;脈衝電流為連續式或可調控式;磁場採用較強的脈衝磁場、交變磁場。溫熱可增加血液循環,低頻脈衝能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使肌肉張弛有度。低頻的連續波還可深及肌肉,使肌肉放鬆。磁場可抑制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還可對體內水分子產生影響,有利於滲出液的吸收,對局部肌肉疲勞有較明顯的療效。

藥物療法

常用西藥
1.外用藥
(1)紅藥水
(2)紫藥水
(3)碘酒
(4)酒精
(5)生理鹽水
(6)3%過氧化氫溶液
(7)抗菌素藥膏
(8)松節油、樟腦油
2.注射用藥
(1)1%~2%鹽酸普魯卡因
(2)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
3.口服用藥
常用的口服藥主要是一些消炎鎮痛藥,常用的為:
(1)複方阿司匹林(A代)
(2)優布芬
(3)撲熱息痛片
(4)安乃近
(5)去痛片

中藥治療

中藥常用於軟組織損傷,主要指閉合性肌肉、肌腔、韌帶、關節囊的損傷。由於損傷的不同時期局部的病理變化不同,其用藥也不相同。
1.急性損傷
指損傷後在24小時以內。此時局部的主要病理變化為組織發生撕裂或斷裂,小血管破裂出血。其症狀為腫脹、疼痛、功能障礙等。此時除了應進行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等急救處理外,還可酌情用中藥治療。
治療原則:止血、涼血、止痛。
外用處分:止血定痛散:黃柏25克、玄胡15克、血竭3克、蒲黃20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共研細末,用冷水調敷患部。每日更換一次(如有皮膚過敏者,及時停藥)。
內服藥:可選擇市售成藥如三七片、玄胡止痛片、雲南白藥等。均有止血、止痛和散寮的作用。
2.新傷
指損傷後超過24小時~48小時。此時局部出血停止,壞死組織分解產物使局部小血管擴張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較多液體滲出,形成血腫和水腫並存。腫脹對神經產生壓迫和牽拉而疼痛進一步加重。其局部症狀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等反應性炎症。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根據不同情況可外用一號新傷藥,具有退熱、防腫、止痛、通筋活血的功效。還可選用活血生新劑,具有去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內服藥:可選擇三七片、雲南白藥、七厘散等,或採用桃紅四物湯、復元活血湯等。
3.陳舊性損傷
又稱陳傷、舊傷或慢性損傷,也包括慢性勞損。是指受傷時間在2~3周以上。陳舊性損傷是指急性損傷未能及時和正確地治療,或未治癒又再次受傷者,由於受傷組織未能及時重新生長修復或修復不良,常反覆發病出現症狀,如疼痛、壓痛、組織發硬、活動受限等。由於受傷局部供血不良,對外界適應能力差,故每遇氣候變化或受涼遇冷,而使症狀加重。勞損多因局部長期勞累過度或多次微細損傷積累而成,一般與職業性質和運動項目有關。
根據不同時期的病變特點,常選用舊傷藥,具有舒筋、消腫止痛、續斷生新的療效。另外中藥對關節脫臼、骨折也有一定的療效。

保護支持帶

保護支持帶在運動損傷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中廣泛地被套用。主要包括各種護具(如護腕、護肘、護腿、護膝、護踝及護腰等)、粘膏、彈力繃帶、紗布繃帶等。

保護支持帶的作用

1.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保持關節的穩定性,防止受傷韌帶或其他組織的鬆弛。
2.限制肌肉、肌腱超常範圍的活動,避免已傷組織再傷,有利修復。

保護支持帶的使用範圍

1.急性損傷
使用時應特別小心,若太緊常常會影響血液循環,引起局部腫脹及出血,應讓有經驗的醫生操作。
2.以預防為目的的支持帶
實踐證明在踝關節使用粘膏支持帶可使球類運動員預防其扭傷及韌帶斷裂。
3.在創傷的康復中使用支持帶
在損傷後和組織癒合過程中,粘膏支持帶被廣泛套用,可促進組織修復,避免局部再次受傷。

保護支持帶的使用方法

保護支持帶的使用要正確否則會使傷情加重。總的原則是關節能固定於相對適宜的位置,受傷組織不再受牽扯,活動時疼痛不加重。

保護支持帶的注意事項

1.為避免拆除粘膏支持帶時引起疼痛,在使用前應將局部汗毛剃去。
2.選用粘膏的寬窄應與損傷部位相符,貼上時要平整、貼牢。
3.避免用連續環形纏繞的方法,必須使用時,應注意其血液循環情況。
4.有皮膚病或炎症者禁用。
5.使用時間一般不應持續超過一周。

運動損傷的急救

急救是指對運動中突然發生的嚴重損傷,進行急救、初步和臨時性處理,以減輕患者痛苦,預防併發症,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這對保護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急救原則

急救要分工明確,判斷正確,在多種損傷中,找出主要矛盾進行急救,如出血時,首先止血。休克時,首先抗休克。急救時必須爭分奪秒,當機立斷,切勿猶豫,延誤時機。

急救方法

1.止血法
(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抑制神經感覺,從而止血、止痛、減輕局部腫脹。常用於閉合性組織損傷。
(2)抬高傷肢法:抬高傷肢,可使傷肢血壓降低,血流量減少,以達到減少出血作用。
(3)壓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紗巾壓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壓出血動脈近心端搏動的血管處,如能壓在相應的骨頭上更好,以阻斷血液,達到止血目的。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1)口對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臥、頭部後仰、托起下頜、捏住患者鼻孔,壓住食道管,防止空氣吹入胃中,急救者深吸一口氣,兩口相對,將大口氣吹入患者口中,吹氣後將捏住鼻子的手放開,如此反覆進行。吹氣頻率每分鐘約16-18次,直到患者自主恢復呼吸為止。
(2)胸外心臟按壓
使傷者仰臥,急救者兩手上下重疊,將掌根置於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處,藉助於體重和肩臂力量,均勻而有節奏地向下施壓,將胸壁下壓3-4cm,然後迅速地將手鬆開,胸壁自然彈回,如此反覆進行,每分鐘以60-80次的節律進行,直到恢復心臟跳動為止。

相關介紹

遵循“大米原則”

運動醫學有個“大米原則(RICE)”,是專門針對運動損傷的處理。如果傷勢不嚴重,可自行參照這個原則處理,如仍然無法痊癒,則一定要看醫生。
“大米原則”包括下面四個步驟:RICE的第一個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運動員停止受傷部位的運動,好好休息可以促進較快的復原;
第二個字母I代表冰敷,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冰敷袋置於受傷部位,受傷後48小時內,每隔2~3小時冰敷20~30分鐘,冰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冷→疼痛→灼熱→麻木,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移開冰敷袋;
第三個字母C代表壓迫,壓迫使受傷區域的腫脹減小,可以用彈性繃帶包紮於受傷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來減少內部出血;
E代表抬高,抬高傷部加上冰敷與壓迫,減少血液循環至傷部,避免腫脹。傷處應高於心臟部位,且儘可能在傷後24小時內一直抬高傷部。當懷疑有骨折時,應先固定在夾板後再抬高。

正文

隨著運動比賽的發展,現代矯形骨科中又分出一個新的學科,即運動創傷學。它是運動醫學的組成部分,其任務主要是防治運動損傷,研究受傷原因、受傷機理、恢復時間與傷後訓練安排等,為改善訓練條件、訓練方法、提高運動成績和增進健康等提供科學依據。在不同運動項目中,各種損傷如骨折、脫臼、燒傷或凍傷等都可能發生,但運動創傷學的研究重點是運動損傷,即與運動技術和訓練有關的損傷,也有人稱之運動“技術病”。其中,大多數是由於訓練失當、局部勞累而成的慢性傷或小外傷,一小部分是在運動時發生的急性傷,如肱骨投擲骨折、單槓前臂卷纏傷等。慢性傷雖非大傷,卻常常嚴重影響完成訓練計畫、提高成績與運動壽命。
幾種常見的運動損傷①肌肉、肌腱、韌帶的慢性小損傷,包括肌肉筋膜炎、肌腱腱鞘炎、腱及韌帶止點損傷等。其中發生在腱止點部的微細損傷稱"末端病",是最難治療的運動止點損傷之一,有肩袖損傷、髕腱腱圍炎髕尖型、大腿後膕繩肌的坐骨止點損傷等,其病理表現為腱變性、骨化及止點唇樣增生等。②關節軟骨損傷,其主要病理表現為軟骨的退行性變,如髕骨軟骨病、足球踝、投擲肘等,其中60%以上系逐漸勞損所致,小部分系一次損傷造成骨軟骨骨折繼發而成。這種軟骨損傷,由於傷後軟骨不能自行修復,一旦損傷,多遺有永久性改變,治療困難,也是最影響健康與運動訓練、運動壽命的傷種。③骨組織勞損,最常見的是應力性或疲勞性骨膜炎與骨折,可發生於脛腓骨、跖骨、脊椎椎板、髕骨、足舟骨、距骨、第1、2肋骨等,其中脛腓骨最多,跖骨、椎板次之。這一類損傷,通過改變訓練,減少或停止局部負擔,多可自愈。但應注意發生在脛骨中下1/3的鳥嘴樣骨折和足舟骨應力骨折,一旦發現,必須停止訓練,固定治療。④骨軟骨炎。近年來運動訓練多從兒童開始,骨軟骨炎的發生已在運動訓練中引起廣泛注意。常見的有脊椎椎體骨骨炎、脛骨結節骨軟骨炎、橈骨遠端骨骺炎、肱骨小頭、跟骨骨骺炎等。此外,恥骨炎和某些副骨損傷,按其病理改變有人也歸之為骨軟骨炎類中。這些損傷多數影響訓練,個別影響發育,其防治研究也已引起注意。⑤神經血管損傷,屬慢性損傷的有“擊醉”(即走如醉漢,是拳擊者腦軟化症)、排球運動員的肩胛上神經麻痹、脛前間隔綜合症(行軍性壞死)等。
上述5類損傷是防治和研究的重點。運動創傷學也要研究運動、生活和勞動中可能發生的一些損傷,如踝、膝的韌帶損傷等。但研究角度不同,重點是研究損傷同運動機能和訓練的關係,以解決能否繼續訓練、何時訓練、如何訓練、還能否提高成績等同競賽訓練有關的問題。
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不同的運動項目,有其不同的運動損傷和規律,如擲鐵餅運動員最後多因髕骨軟骨病喪失專項機能,擲標槍運動員多因投擲肘而不能提高成績,跳高運動員易患髕尖痛,射擊運動員易患脊柱側彎,體操運動員易斷跟腱等。此規律的產生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即運動技術的特殊要求和局部解剖弱點。以體操的跟腱斷裂為例,從動力解剖的分析來看,提踵起跳動作是由跟腱及內外踝後肌組3個部分共同完成的。由於跟腱在跟骨上的止點距離踝的軸心半徑較腓骨肌和脛後肌等的半徑為大,因此當踝背屈至70°發力起跳時,全部提踵所需拉力幾乎都由跟腱負擔,此角度即成為跟腱的解剖弱點。自由體操的“踺子接空翻”是最易斷跟腱的動作,要高質量地完成此動作,踝就必須於背伸70°左右發力,這是這個動作的特殊要求。有了以上兩個因素,就為跟腱斷裂創造了條件。醫生和教練員都應了解這一規律(圖1、2),以便採取預防措施。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的直接原因身體某部的解剖弱點及運動技術上的特殊要求,有構成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此外尚需有一些直接的條件才能引起損傷。這些條件主要有下列4個方面:①訓練水平不足。訓練不夠,不僅影響成績,而且常常是致傷的重要原因。②比賽、教學或訓練課組織不當。如缺乏醫務監督(致有傷病或過度訓練的運動員參加運動),不遵守訓練原則,缺乏保護,競賽組織安排不當(如比賽路線、時間的選擇、項目次序的安排不當等),場地器材不合衛生要求,保護服裝的損壞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導致各種運動損傷。③運動員生理狀態不良。如疲勞,病後,精神緊張,掌汗或胼胝等。④不良的氣候因素或突變的環境因素。如雨後路滑,光線不足,氣溫過高或過低,時差因素,海拔高度變化等。
運動損傷的治療原則①合理安排傷後訓練。這是治療運動損傷的首要內容,其意義是可以保持運動員在訓練中已經獲得的訓練效果,一旦傷愈即能迅速投入正規訓練,可以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的“停訓綜合症”,可以通過肌力練習防止傷部肌肉萎縮,加強關節穩定,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傷部組織代謝與營養,消除粘連,刺激生長,縮短修復時間,還可以使傷部得到適當休息。運動員受傷後應儘量避免完全停止訓練。為達到合理安排的目的,必須採用“三結合”的工作方法,亦即醫生首先根據傷情、損傷機理解剖弱點等提出應避免或減少那些動作,應加強那些肌肉的練習,接著教練員提出全面及傷部訓練的具體計畫交運動員研究試用,並詳細記錄其反應,最後再共同修改制訂新的計畫。只有這樣反覆實踐,才能使計畫較為科學。②使用支持帶及保護帶。其目的是防止再傷和保護已傷關節的穩定,使運動員能迅速投入訓練(圖3、4、5、6、7)。③局部治療。如按摩、理療、外敷藥、局部封閉(常用的有普魯卡因、可的松類藥物、透明質酸酶、糜蛋白酶、生理鹽水、10%葡萄糖、當歸注射液等),對止痛、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加速癒合、消除瘢痕粘連與攣縮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採用必須適時適當。如系嚴重損傷,應根據情況採用手術或非手術的治療,如石膏或夾板固定等。④注意全身治療。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與全身狀態不良有關,治療時也應注意全身狀態的改善,必要時補給維生素B1、C、E等。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的預防原則①加強訓練工作,遵守訓練原則。②加強運動中的保護與幫助。除教練員加強保護與幫助外,運動員自己也應學會摔倒時的各種自我保護方法。③加強對運動員的醫務監督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a.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決定能否參加訓練和參加那幾項運動為好。檢查內容,除一般健康與機能檢查外,還應根據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增加一些項目的檢查;b.加強對教學、教練與比賽時的衛生監督及急救工作;c.加強運動員的自我監督。④在集訓隊建立保健員制度。保健員由運動員擔任,負責簡單的場地急救、小傷處理,反映運動量的大小及傷後訓練反應等。⑤建立醫生和教練員、教員相互學習的制度。經常舉辦體育理論和有關運動員損傷知識的講座和討論,不斷提高理論水平,以適應運動技術水平提高的需要,統一認識、密切協作。⑥堅持“三結合”的工作方法。當前世界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迅速,難度高、強度大,對機體的要求高,假如沒有教練員、醫生及運動員三者的共同協作配合,要提高競賽成績防止運動損傷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運動創傷的急救為了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急救要及時、準確。傷後短時間內出血不多,腫脹不重,疼痛不劇,肌肉痙攣尚未出現,是診斷和處理的有利時機,有些關節脫位不用麻醉,當時即可復位。運動創傷的急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急救的組織工作。不少運動競賽都是在各種困難條件下以難度大而複雜的動作戰勝對方,稍一不慎就可能發生意外事故。沒有良好的組織,沒有賽前充分的準備,就不能完成急救工作。主要急救組織工作有:a.熟悉比賽場地和路線,在各種項目的長或超長距離比賽路線的危險地段設立急救點,救護車定點或跟隨運動員;b.大型比賽前與有關醫院聯繫,安排急救床位,組織搶救小組,以便及時治療;c.賽前調查並安排好運送傷員的路線,儘可能不與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逆行。②不同運動項目容易致傷的部位及傷種。中長跑搶彎道時,人多擁擠易發生鞋釘刺傷。短跑在起跑30米內和加速的70~80米衝刺時,多發生大腿後部肌肉拉傷或斷裂。撐竿跳落在海綿坑外,可摔傷腰背,扭傷踝、膝。籃球跳起落地時踩在他人腳上,常扭傷踝關節。此外,舉重時小腿痙攣,槓鈴砸傷,足球搶斷球時踝關節扭傷,爭頭球時眼角皮膚裂傷,體操頭著地動作時頸椎骨折,下法的踝膝關節扭傷,踺子空翻的跟腱斷裂,失手時手撐地的關節脫位及骨折,腳踏車的顱腦外傷等等,都是常見的急性損傷。③比賽時要有熟悉運動項目的醫護人員在場,密切注意危險動作、危險路線地段。一旦發生傷害事故,應立即作初步診斷,然後正確套用包紮、止血、固定、搬運、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急救技術。皮膚擦傷後,皮膚滲液,組織壞死,局部抵抗力下降,加上地面髒物砂粒滲入皮膚,可引起感染或形成“刺花”。因此,要先用肥皂液徹底洗淨,然後用1‰新潔爾滅、生理鹽水沖洗,必要時局部浸潤麻醉後刷洗。較重的肌肉拉傷或斷裂時有劇痛,均不能繼續比賽。肌肉斷裂以股直肌及股二頭肌為多見,傷後應立即冷敷用棉花加壓包紮,以防大量出血。肌腱斷裂出血不多,但如果局部有凹陷,患肢提踵無力時,多需手術治療。踝關節扭傷簡便的急救辦法是迅速以雙手合抱踝關節壓迫止血,再用棉花加以包紮。顱腦外傷嚴重,清醒病人可平臥,止血,包紮,止痛,防休克不用嗎啡。昏迷者應側臥或俯臥,以防嘔吐物進入氣管而窒息,必要時用通氣導管或大別針將舌牽出,固定在衣服上,以保持呼吸道暢通;轉送中要注意脈搏、血壓、呼吸的變化,若有耳鼻出血,脈搏減慢,血壓上升,單側瞳孔放大,對光反射遲鈍,煩躁不安,頭痛加劇,昏迷不醒或昏迷──清醒──昏迷,噁心嘔吐不止等,均顯示有顱出血、顱內壓增高或骨折等嚴重情況,須及時會診或轉院。頸椎損傷或有可疑時,一定要用雙手將傷者後頭部托起,向後上方牽引,一助手同時將胸背部托起,安放在硬板或擔架上,然後以沙袋或其他方法限制活動。④急救品配備。除一般常用的以外,必需配備氧氣袋、簡單呼吸器、通氣導管、開口器、大別針、各種夾板、止血帶、大剪刀、止血鉗、棉花、繃帶、氨水、1‰新潔爾滅、5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各種止痛、止血、強心、升壓、興奮呼吸、安眠鎮靜等急救針劑。

運動傷害

運動員在體育鍛鍊和競技比賽的時候,人體各部位很容易受傷,本詞條的任務通過編輯介紹運動員容易受傷的部位和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儘可能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