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通備拳早在明代即流行於民間。清末武師潘文學首先在湖北鹽山、滄縣、南皮縣等地傳播。
2,同治年間其弟子李雲標傳黃林彪,由其傳入京津地區。宣統二年,天津中華武士會成立,列通備拳為主要科目之一,傳播於華北地區。
3,通備拳三傳弟子馬英圖,馬鳳圖在民國其間`完善了通備拳系,將披掛勁融入了翻子拳和戳腳拳架,創編了通備翻子拳,豐富了通備拳系的技法。並廣傳於滄縣、天津、蘭州、瀋陽等地。
4,通備拳在新中國成立後,遂被列為競賽項目,現已遍及全國。由於清代後期,通備拳也曾稱“通臂門”,故在一些武術專著中,被看作是通臂拳中的另一支。
二,通備拳的特點
通備拳其特點為大開大合,剛柔相濟,以長為主兼有短打; 是以猛劈硬掛為主,長擊快打,兼容短手的拳術。
通備拳在技擊上,講求吞吐伸縮,放長擊遠,迴環摺疊,虛實往返,招法珠連,速進猛攻。要求力以圓動,以腰為本,流裹翻轉不息,動作特點為“擰腰切胯;合膝鑽足;吞胸凸背;縮肩藏頭;前握後扣,兩臂條直,溜臂合腕,兩臂劈掛。腰似轉軸,身似鞭桿,手臂似鞭梢,周身之力通達於肢端。步法多為激絞連環步(拖拉步),即進步跟步連合交織,步步連環,逢進必跟,逢跟發進,進跟連環,互為子母,快速連貫。主要方法有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擂、砸、猛等。劈掛拳腿法靈活,提膝護胸,勾足蹶肋,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十字被紅)。功正勁整,架子舒展大方,氣力貫通,以氣貫力。以根力催腰力,以腰力摧稍力,滾翻迅速。以丹田氣貫通,發勁飽滿,氣沉則勁透。舉輕落重,冷脆硬彈,氣隨意念,力在丹田。亦以腳為根,手為稍,腰為軸,以意催氣,以氣帶力,氣貫小臂與手則以丹田氣為本。意隨於心則機警如猿,氣催於根則力如熊虎之威猛。氣催於腰則是靈腰似蛇,氣貫於稍則迅猛如鷂鷹之搏翼。甩膀抖腕遙擊、圈攔、捆鎖。講究滾勒勁,吞吐勁、劈掛勁、翻扯勁和轆轆動等勁法,用力圓潤,雄厚。快速敏捷,剛強有力。來無蹤,去無影,手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腳似鑽,迅速敏捷。要打的手手似蛺蝶翻飛,柔里調剛,無不具猿臂、蛇腰、龍騰、虎躍之象。形如鷂鷹之翻展,轉碾之迅速敏捷。劈掛拳之引手,是引蛇出洞而後擊,速打七寸,猛打手連手,真真假假是虛實,攻其不備。
要訣是輕似狸貓,沖騰似龍、猛如虎、狠如鷹、機警似猴、腰靈似蛇。滑如油、冷如冰。快如電、行如風、站如釘、一要精神,二要眼,三要力氣,四要膽。
三,通備拳的內容
1,通備拳彈腿:通備十路彈腿
2,通備拳:大架子拳、十二大趟子”、溜腳勢、炮錘等。
3,通備劈掛拳:抹面拳、青龍拳、飛虎拳、太淑拳。
4,通備八極拳:八極架、八極小架、八振拳等。
5,通備翻子拳:站樁翻、脆八翻、健中翻、擄手翻
6,通備單式:單劈手,反劈手,鐵掃帚,開門炮,大、小跨步,倒發烏雷,攪地龍,鷂子穿林,前劈加橫,抄手起腳,反點腿,激步勾子,蹶子腳等。
7,通備拳器械:有奇槍(又稱梅花槍)、六合大槍、瘋魔棍、七十三劍(亦稱通備大劍)、梯袍劍(亦稱通備小劍)、劈掛單刀、劈掛雙刀、苗刀、鳳頭閣(護手鉤帶刺)、攔門撅、三節棍、九節鞭、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