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名稱 迦摩,印度神話中的愛神。乘坐在鸚鵡上,一次射出5支箭。被迦摩的箭射中的,不論是人或神都會燃起情慾。濕婆在妻子薩蒂死後心灰意冷,不再接近情慾,獨自在雪山修行。眾神為了得到濕婆的後代,派遣他去撮合濕婆和薩蒂的轉生帕爾瓦蒂女神。迦摩的箭成功地射中了濕婆,自己卻被憤怒的濕婆用第三隻眼睛燒成了灰燼。失去了愛神的危害不久就在世界各處體現出來,於是濕婆又將其復活了。在一些印度典籍中也被解釋為“惡鬼”。
各種印度典典籍中的不同記載
佛學大詞典 對“迦摩”解釋如下:
【迦摩】
梵名Ka^ma 。(一)印度神話中表愛欲之神。在梨俱吠陀、阿達婆吠陀等,均謂此神生於諸天及人間之先,或謂其乃希望之女神。
(二)餓鬼名。正法念處經卷十七載有迦摩餓鬼,其注云(大一七·九七下):‘迦摩兩盧波,魏言欲色。’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迦摩”解釋如下:
【迦摩】 (異類)餓鬼名。正法念經十七曰:‘迦摩餓鬼。’經注曰:‘迦摩雨盧波,魏言欲色。’Kāon;marūon;pa。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對“迦摩”解釋如下:
【迦摩】
(梵Kama、Kamadeva,藏H!ded-pa〈h!I-lha〉)
印度神話中表愛欲之神。意譯‘欲’。相當於希臘、羅馬神話中之愛神(Fros)、丘比特(Cupid)。《梨俱吠陀》謂其於原始唯一物中,以心芽而始生。《阿達婆吠陀》則謂其生於最初。諸天、仙及人間無可與之比擬者。依《往世書》所述,迦摩系濕婆神與巴爾瓦濟(Pa^rvati^)妃所生之子;濕婆修苦行時,妃誘以愛情,濕婆大怒,乃以額上眼火化迦摩為灰燼。及解怒後,復令迦摩為黑天(Kr!is!n!a)與摩耶(Ma^ya)之子而再生,名曰普拉雲那(Pradyumna)。
迦摩面貌俊秀,天女圍繞,以鸚鵡為座騎,手持弓矢,弓以甘蔗造,弦以蜂絲作,矢以執心為羽,以希望為鏃,並以花裝飾。在顯教中,未有與迦摩相當之神名,密教中則有愛染明王與之相當,蓋二者皆以弓箭為持物,二者間在思想上似有關連,然未詳其所據。
此外, 《正法念處經》卷十七記有迦摩餓鬼,並注云(大正17·97c)︰‘迦摩兩盧波,魏言欲色。’此餓鬼或為美丈夫,或為美婦,若有起欲者,則與之交會。此外, 《大孔雀咒王經》卷中所列加摩施瑟侘(意譯欲勝)藥叉,及古來俱摩羅天等,似與迦摩亦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