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辭賦家,從嚴格意義上來劃分為:辭賦文學家、辭賦作家。二者是存在區別的——辭賦文學家,專門從事辭賦文學研究活動的成功人群,他們以創造辭賦文學作品為自己的主要工作。辭賦作家,寫辭賦有一定成就的人。辭賦作家,是堅持辭賦文學作品創作,或者辭賦文學作品創作領域獲得一定影響的人。辭賦家的歷史,存在於中國2000多年,曾出現特定的現象——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20世紀80年代初,中華辭賦創作的空白,是不同文化背景差異作用的結果(日不落語)。”
辭賦家,包括古代和當代兩個部分。古典辭賦家,起源於戰國屈原前後,結束於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現代辭賦家,主要指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出現的一批國學思潮興起,並在經濟社會刺激下所從事辭賦創作的人。特別是21世紀初,網際網路風靡中國大陸,辭賦寫手步入網路,網路辭賦文學開始發端,迅速繁榮。因此,網路辭賦界,代表著當代中國辭賦家,創作活動的主流。
2006年,中華辭賦網、中辭網、中國駢文網、中歌,相繼創立,有效地推動了中華辭賦事業的傳播。特別是2007年4月,中國洛陽辭賦會議,初步形成了中華辭賦界。
2007年4月,日不落髮表著名的《中華辭賦申遺國學提案》。
2007年5月4日,中華辭賦革新派,發布《中華辭賦革新運動宣言》,一大批中華辭賦左翼作家,形成了“中華辭賦左翼運動”,標誌著中華辭賦三大運動——辭賦革新、辭賦申遺、辭賦助學理論的確立。
2007年7月1日,學者日不落和蔣紅岩創立“中華辭賦社區”,世界第一家辭賦文學、辭賦漢學基地形成。
歷史源流
【歷史源流】
辭賦家,是伴隨著辭賦的產生而產生的。辭賦_[英文]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古代一種文體,起源於戰國時代。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賦之別稱。濫觴於騷,盛於漢,故世稱漢賦。後轉為詩文之總稱。清姚鼐《古文辭類纂序》:“辭賦類者,風雅之變體也。楚人最工為之,蓋非獨屈子而已。余嘗謂《漁父》,及楚人《以弋說襄王》,宋玉《對王問遺行》,皆設辭無事實,皆辭賦余耳。辭賦固當有韻,然古人亦有無韻者,以義在托諷,亦謂之賦耳。漢世校書有《辭賦略》,其所列者甚當。”清吳曾祺《文體芻言》:“辭賦類,辭為文體之名,猶之論也,蓋語言之別稱,惟論則質言之辭,則少文矣。故《左傳》稱子產有辭是也,而後之文體,亦由此而分。曾氏每以無韻者入之論著類,以有韻者入之辭賦類,即其義也。春秋以後,惟楚人最工此體,故謂之楚辭。”《漢書•王褒傳》:“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辯麗可喜。”《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年十歲余,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晉左思《詠史詩》:“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名儒辭賦,莫不擬其儀表。”。辭賦,也稱詞賦。《事物紀原•學校貢舉部•詞賦》:“《唐書•薛登傳》:天授中,上疏曰,漢世求士,必先其行,魏取放達,晉先門閥,陳梁薦士特尚詞賦,試賦取人,始於梁陳也。唐天寶十三載,始試詩賦,蓋用梁陳之意雲,科舉之以詞賦,此其始也。國家自神宗專以經術取士,詞賦遂罷。”。
辭賦家,中國古代一種重要文體作家,特別在漢唐時詩人與賦家並舉連稱,曹丕曰“詩賦欲麗”、陸機曰“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辭賦家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家的推崇甚至於詩人。《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賦家”一詞,起源於《史記》。因為:“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辭賦家,是介於詩人、散文家之間的邊緣文體作家。在兩者之間,賦家又更近於詩人。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手法。
文學地位
【文學地位】
辭賦家,在中國古代,曾占有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時期是漢賦時代。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漢賦是在漢代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采擒丈”;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漢賦的內容可分為五類:一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遊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歷;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而以前二者為漢賦之代表。漢賦分為大賦和小賦。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宏,氣勢磅礴,語彙華麗,往往是成千上萬言的長篇巨製。西漢時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揚雄,東漢時的班固、張衡等,都是大賦的行家、小賦揚棄了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捨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漢賦基本文采的基礎上,創造出篇幅較小、文采清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趙壹、蔡邕、禰衡等都是小賦的高手。漢賦形成於漢初。賈誼首開漢賦先風,其代表作為《吊屈原賦》和《鵩鳥賦》。真正創立漢賦體制的是漢初辭賦大家枚乘。《七發》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漢武、宣、元、成帝時代,漢賦達到全盛期。
賦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賦是繼《詩經》、《楚辭》之後,在中國文壇上興起的一種新的文體。在漢末文人五言詩出現之前,它是兩漢四百年間文人創作的主要文學樣式。封建時代的詞章家非常推崇漢賦,但他們奉為漢賦正宗的卻是枚乘、司馬相如、揚雄及班固、張衡等人的大賦,但也正是這些大賦,在思想和藝術形式上表現了較多的局限性。西晉的摯虞在《文章流別論》中批評說:“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他所謂“今之賦”就是指漢代興起的大賦。他認為它們“假象過大,則與類相遠;逸詞過壯,則與事相違;辯言過理,則與義相失;麗靡過美,則與情相悖”。摯虞對漢賦的社會作用以及藝術上的某些根本缺陷所作的批評,是切中要害的。
漢朝辭賦家,特別是大賦作家,在文學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首先,即以那些描寫宮苑、田獵、都邑的大賦來說,大都是對國土的廣闊,水陸物產的豐盛,宮苑建築的華美、都市的繁榮,以及漢帝國的文治武功的描寫和頌揚,這在當時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其次,漢大賦雖然炫博耀奇,堆垛詞藻,以至好用生詞僻字,但在豐富文學作品的辭彙、鍛鍊語言辭句、描寫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後的很多詩文,從漢賦得到不少啟發。最後,從文學發展史上看,兩漢辭賦的繁興,對中國文學觀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中國的韻文從《詩經》、《楚辭》開始,中經西漢以來辭賦的發展,到東漢開始初步把文學與一般學術區分開來。《漢書•藝文志》中除《諸子略》以外,還專設立了《詩賦略》,除了所謂儒術、經學以外,又出現了“文章”的概念。至魏晉則出現了“詩賦欲麗”(曹丕《典論•論文》),“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陸機《文賦》)。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漢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哀二世賦》、《長門賦》、《美人賦》
枚乘:《七發》(楚辭體)、《柳賦》、《梁王菟園賦》
賈誼:《鵩鳥賦》
揚雄:《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
王褒:《洞簫賦》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古代,往往詩人和辭賦家重合成一個人,為同一寫手載體。如屈原等人,既是詩人,又是楚辭體辭賦家。因為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賦,起源於戰國,形成於漢代,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關於詩和賦的區別,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里曾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詩人與辭賦家,其重疊的多元現象,正說明了——辭賦起源於詩歌。
漢賦作家,根據漢賦體式上大致有三種,即騷體賦家、四言詩體賦家、散體賦家(或稱大賦作家)。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賦家、七體賦家、設論體賦家、唐代文體賦家。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
駢文家,受賦家的影響很大,駢文家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因此,駢文家、辭賦家,二者之間有著很深刻的母體關係。從中國古代駢文家、辭賦家列表能窺視出其內在玄機。
代表作品
【代表著作】
古代駢文家:
李斯駢文集 張衡駢文集 班彪駢文集 班固駢文集
蔡邕駢文集 諸葛亮駢文 楊修駢文集 曹丕駢文集
吳質駢文集 曹植駢文集 陳琳駢文集 孔融駢文集
應璩駢文集 韋昭駢文集 嵇蕃駢文集 趙至駢文集
夏侯湛駢文 嵇康駢文集 阮籍駢文集 劉伶駢文集
左思駢文集 陸機駢文集 潘岳駢文集 鮑照駢文集
張載駢文集 張協駢文集 劉琨駢文集 盧湛駢文集
桓溫駢文集 陶淵明駢文 顏延之駢文 謝靈運駢文
王融駢文集 謝惠連駢文 謝莊駢文集 湯惠休駢文
孔稚圭駢文 謝眺駢文集 江淹駢文集 沈約駢文集
何遜駢文集 任昉駢文集 劉峻駢文集 吳均駢文集
丘遲駢文集 王僧孺駢文 陶宏景駢文 裴子野駢文
蕭衍駢文集 蕭綱駢文集 蕭統駢文集 蕭繹駢文集
徐摛駢文集 庾肩吾駢文 沈炯駢文集 陳叔寶駢文
徐陵駢文集 高澄駢文集 魏收駢文集 王褒駢文集
庾信駢文集 魏徵駢文集 王績駢文集 李世民駢文
李善駢文集 王勃駢文集 盧照齡駢文 楊炯駢文集
駱賓王駢文 宋之問駢文 朱敬則駢文 徐彥伯駢文
陳子昂駢文 姚崇駢文集 宋璟駢文集 李白駢文集
王維駢文集 高適駢文集 李華駢文集 獨孤及駢文
呂溫駢文集 張說駢文集 蘇頲駢文集 劉禹錫駢文
陸贄駢文集 王起駢文集 高邁駢文集 李德裕駢文
白行簡駢文 李商隱駢文 韓偓駢文集 溫庭筠駢文
黃滔駢文集 楊夔駢文集 王棨駢文集 徐寅駢文集
韋莊駢文集 田錫駢文集 趙湘駢文集 蔣堂駢文集
范仲淹駢文 宋庠駢文集 張伯玉駢文 梅堯臣駢文
歐陽修駢文 劉牧駢文集 蔡襄駢文集 米芾駢文集
秦觀駢文集 蘇軾駢文集 曾鞏駢文集 汪藻駢文集
岳飛駢文集 王十朋駢文 范成大駢文 牛金星駢文
朱鶴齡駢文 王夫之駢文 吳兆騫駢文 納蘭性德文
陳維崧駢文 毛奇齡駢文 朱彝尊駢文 尤侗駢文集
胡天游駢文 邵齊燾駢文 袁枚駢文集 洪亮吉駢文
吳錫麟駢文 汪中駢文集 李慈銘駢文 劉星煒駢文
顧敏恆駢文 孫梅駢文集 楊芳燦駢文 王芑孫駢文
吳鼒駢文集 王曇駢文集 劉嗣館駢文 阮元駢文集
彭兆蓀駢文 吳慈鶴駢文 劉開駢文集 梅曾亮駢文
董基誠駢文 董祜誠駢文 方履錢駢文 曾燠駢文集
王詒壽駢文 樊增祥駢文 劉令嫻駢文
古代辭賦家:
荀況辭賦集(先秦) 屈原辭全集(先秦) 宋玉辭賦集(先秦)
唐勒辭賦集(先秦) 陸賈辭賦集(漢代) 賈誼辭賦選(漢代)
枚乘辭賦選(漢代) 嚴忌辭賦集(漢代) 淮南小山賦(漢代)
司馬相如賦(漢代) 劉徹全集輯(漢代) 東方朔賦選(漢代)
司馬遷賦集(漢代) 枚皋辭賦選(漢代) 劉向辭賦集(漢代)
班婕妤賦集(漢代) 王褒詩賦選(漢代) 揚雄辭賦選(漢代)
劉歆辭賦集(漢代) 傅毅辭賦集(漢代) 班彪辭賦選(漢代)
班固全集輯(漢代) 班昭辭賦選(漢代) 張衡全集輯(漢代)
馬融辭賦集(漢代) 王延壽賦集(漢代) 趙壹辭賦選(漢代)
蔡邕全集輯(漢代) 王逸詩賦選(漢代) 禰衡辭賦選(漢代)
曹操詩全集(漢代) 曹丕全集輯(魏代) 曹植全集輯(魏代)
王粲全集輯(魏代) 陳琳全集輯(魏代) 向秀辭賦選(魏代)
潘岳全集輯(晉代) 張華全集輯(晉代) 陸機全集輯(晉代)
左思全集輯(晉代) 陶淵明全集(晉代) 王羲之賦集(晉代)
夏侯湛賦輯(晉代) 傅鹹辭賦輯(晉代) 傅毅辭賦輯(晉代)
成公綏賦集(晉代) 傅玄辭賦輯(晉代) 郭璞辭賦集(晉代)
蕭子暉賦集(兩朝) 蕭子范賦集(兩朝) 蕭統辭賦集(兩朝)
蕭綱辭賦集(兩朝) 吳均辭賦集(兩朝) 沈約辭賦集(兩朝)
謝惠連全集(兩朝) 謝靈運全集(兩朝) 鮑照全集輯(兩朝)
江淹全集輯(兩朝) 徐陵全集輯(兩朝) 庾信全集輯(兩朝)
蕭繹辭賦選(兩朝) 薛道衡全集(隋代) 杜牧辭賦輯(唐代)
黃滔辭賦集(唐代) 徐寅辭賦集(唐代) 王勃全集輯(唐代)
駱賓王全集(唐代) 韓愈全集輯(唐代) 柳宗元全集(唐代)
蘇轍辭賦集 宋遼金範仲淹全集 宋遼金歐陽修全集 宋遼金
蘇軾全集輯 宋遼金黃庭堅全集 宋遼金蒲松齡賦集(清代)
汪中辭賦集(清代)
現代駢文家:
王翼奇駢文集 袁瑞良駢文集 張昌余駢文集 錢明鏘駢文集
魏明倫駢文集 何開四駢文集 孫繼綱駢文集 顏其麟駢文集
潘承祥駢文集 張友茂駢文集 詹杭倫駢文集 周曉明駢文集
王鐵駢體文集 金學孟駢文集 王宇斌駢文集 雪川駢體文集
右文駢體文集 劉臻仲駢文集 劉翔駢體文集 張仁青駢文集
陳章漢駢文集 章方松駢文集 姚平駢體文集 許孔璋駢文集
桃花主人文集 李汝倫駢文集 沈不沉駢文集 蔣紅岩駢文集
韓邦亭駢文集 盧虹駢體文集 王志清駢文集 聖玉駢體文集
戴永斌駢文集 陳日耀駢文集 劉長煥駢文集 聶榮臻駢文集
流沙河駢文集 李永明駢文集 熊篤駢體文集 郝麗雲駢文集
李新華駢文集 吳官保駢文集 夢寒千年文集 喻子涵駢文集
張心豪駢文集 布茂嶺駢文集 賈玉寶駢文集 王秉德駢文集
王士毅駢文集 林永蔚駢文集 張黎華駢文集 荀德麟駢文集
徐康駢體文集 何江駢體文集 楊威駢體文集 崔哲男駢文集
周志豪駢文集
現代辭賦家:
【胡雪松賦集】【徐康辭賦集】【雪雁鳴賦集】【熊篤辭賦集】
【浮生閒數賦】【陶然於然賦】【倪文濤賦集】【陳勇辭賦輯】
【月下蟲賦集】【陳瑞萍賦集】【喻子涵賦集】【廣成子賦集】
【山東萊子賦】【趙榮光賦集】【高軍辭賦集】【並日齋主賦】
【易聞曉賦集】【流沙河賦集】【曹英人賦集】【聖玉辭賦集】
【朱向遠賦集】【乾坤居士賦】【醉臥松山賦】【宋小武賦集】
【抱月齋主賦】【明石秋色賦】【白永剛賦集】【花月主人賦】
【劉長煥賦集】【王澤生賦輯】【潘承祥賦輯】【周曉明賦輯】
【張友茂賦輯】【金學孟賦輯】【夜月幽蓮賦】【陳秀冬賦集】
【孫繼綱賦集】【顏麒麟賦集】【袁瑞良賦集】【雪川辭賦集】
【保鏢辭賦集】【天山客賦集】【詹杭倫賦集】【張昌余賦集】
【魏明倫賦集】【何開四賦集】【桃花主人賦】【章方松賦集】
【賈玉寶賦集】【病龍辭賦集】【布茂嶺賦集】【郝麗雲賦集】
【沈不沉賦集】【錢明鏘賦集】【陳恩田賦集】【陳章漢賦集】
【高志其賦集】【王艷鈞賦集】【右文辭賦集】【王志清賦集】
【張心豪賦集】【蔣海松賦集】【閒機生賦集】【馬門列夫賦】
【王鐵辭賦集】【陳仁德賦集】【饕餮記賦集】【王秉德賦集】
【盧虹賦序集】【楊威辭賦集】【賀興桐賦集】【王士毅賦集】
【王克湘賦集】【向征辭賦集】【賀曉賢賦集】【王獻力賦集】
【月隱寒霜賦】【杜萱辭賦集】【風少爺賦集】【許孔璋賦集】
【張黎華賦集】【周志豪賦集】【煙綠指冷賦】【襲花情隱賦】
『當代辭賦學者群』:
學者日不落 學者潘承祥 學者周曉明 劉培教授 學者孫繼剛
簡宗梧教授 詹杭倫教授 曹道衡教授 曲德來教授 萬光治教授
郭建勛教授 許結教授 程章燦教授 莫道才教授 黃瑞雲教授
鍾振振教授 馮俊傑教授 周建忠教授 傅剛教授 黃靈康教授
蘇瑞隆教授 王金鈴先生 龔克昌教授 鍾振振教授 孫繼剛教授
【相關區別】
辭賦書法家和辭賦家的本質區別:寫出來的文字讓人欣賞的角度不同。“如果你是辭賦書法家,人們看到你的字之後,首先是注意你字的好壞,看字本身的風華,然後才是看你文字的表現意思,如果文和字俱佳,那就是上品,如果文一般,也可以靠摘錄名人詩詞之類的來彌補。如果你是辭賦家,人家首先就會看你的文字所表現的意思,如果字寫得好,人家也只會說某某辭賦家的字寫得很好,就沒有下文了,只要寫出來的辭賦能引起讀者共鳴,就為上品。如果寫的文章一般那就不能稱之為辭賦家了,只能說是辭賦文字工作者。(日不落語)”。
“辭賦文學家”和“辭賦作家”的區別:辭賦文學家包括詩人,辭賦作家不包括;辭賦文學家兼指古人與今人,辭賦作家一般指今人。辭賦文學家是個大概念,包括辭賦作家。辭賦文學家可以是寫作的,也可以是搞研究的,或者文學理論批評等方面的工作。辭賦作家範圍小一點,主要任務是創辭賦作。辭賦作家就是將生活寫成辭賦文字的人。辭賦文學家,就是和書本、文字、語法、表達方式、情感、文化等打交道,並對辭賦的關係進行研究,實現用來精確,合理的表達思想的方法。用這些來感染人的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中堅力量。 辭賦文學家要比辭賦作家寬泛,所包容的內容要多。一個辭賦文學家肯定是一個辭賦作家,但是一個辭賦作家不見得能成為或者稱之為辭賦文學家。 辭賦作家是對較為優秀的文字工作者的一種尊稱, 而辭賦文學家是更高級的已經可以流芳千古的等級。無論狹義的還是廣義的辭賦文學,其中都包含學問的意思。這就是說,辭賦文學家,不但要會寫辭賦,而且還要做學問。辭賦作家和辭賦文學家之間不可以畫等號;另外也能理解:隨便叫誰是“辭賦作家”,可以;但卻不能隨隨便便地把誰叫成是“辭賦文學家”。因為,辭賦文學家首先要做學問;而做學問,得有頭腦;有了頭腦,有了學問,才能做出好辭賦。辭賦文學家的著作可以涉及到政治、經濟、生活、藝術等方面,不是只為了賺錢謀生,可以服務社會。辭賦作家的著作一般就是指文學,僅僅是藝術價值,大部分是以寫作為謀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