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概念
按照詞典的解釋,指揮就是發號施令,《軍語》把它稱為組織領導活動。軍隊指揮,作為一個學科,其定義被稱為軍隊指揮學是研究軍隊指揮規律的科學。軍隊指揮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其主要任務是:總結軍隊指揮的實踐經驗,揭示軍隊指揮的一般規律,預測軍隊指揮的發展趨勢,為提高軍隊指揮效能,達成軍隊指揮的目的,提供理論指導。軍隊作戰行動的指揮,按人戰任務和規模分為戰
略指揮、戰役指揮、戰鬥指揮;按人作戰空間和類型分為地面作戰指揮、海上作戰指揮、空中作戰指揮和空降作戰指揮、登入作戰指揮、抗登入作戰指揮等;按軍兵種分為陸軍作戰指揮、海軍作戰指揮、空軍作戰指揮、戰略飛彈部隊作戰指揮、炮兵作戰指揮、防空兵作戰指揮、坦克兵作戰指揮以及遂行契約作戰任務時的合成軍隊作戰指揮等。軍隊其他行動的指揮,主要是組織指揮所屬部隊的戰備行動、訓練演習、搶險救災以及臨時受領的任務等。軍隊指揮的根本目的在於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和發揮部隊戰鬥力,最有效地殲滅敵人,保存自己,奪取作戰勝利。軍隊指揮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作戰的成敗和任務的完成。
形成與發展
綜述
軍隊指揮理論的形成是在長期理論積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類社會自從有了戰爭和軍隊以來,就有了如何養兵用兵、指揮打仗的問題。人們通過戰爭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揭示其規律,撰寫了大量有關軍隊指揮方面的理論著作,對軍隊指揮理論的一些重要領域,都有所論述。軍隊在各個時期所頒發的許多條令、條例,對軍隊指揮的原則和方法,都有相應的規定。這些都為軍隊指揮學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但以往對軍隊指揮的研究,多與戰略戰術理論及其運用結合在一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軍隊的武器裝備、組織編制和作戰方法發生了巨大變化,使軍隊作戰行動的組織指揮變得異常複雜。只有將軍隊指揮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理論範疇,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才能適應現代條件下軍隊指揮需要。外軍指揮理論的形成,主要是以前蘇軍為主。
蘇軍早期對軍隊指揮問題的探索
蘇軍很早就開始研究軍隊指揮問題。早在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就注意在軍隊指揮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1918年頒發的第一部軍隊野戰領率機關的條例里,對有關軍隊指揮問題就作出了規定。
20年代實行的軍事改革,就強調改進軍隊指揮具有重要意義。當時,指揮機關人員壓縮22%,而指揮效率卻提高了。1926年頒發的司令部野戰勤務教令,首次闡述了司令部在戰鬥條件下保障軍隊指揮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30年代,蘇聯面臨德國侵犯的威脅,軍事上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武裝力量完成了向單一常備軍制的過渡,軍事領導機構進行了調整,軍隊指揮體製得到改進。衛國戰爭中,包括軍隊指揮理論在內的蘇聯軍事科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蘇軍的戰略和戰役指揮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戰後對作戰經驗的研究和總結,在新的條令和教令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蘇軍開始裝備核武器,60年代初建立戰略火箭軍。這一時期,蘇軍作戰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強調火箭核突擊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1963年蘇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號召在全軍開展"科學技術進步與軍事上的革命"的大討論。新式武器的出現對軍隊指揮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蘇軍加強了在核突擊條件下如何提高指揮系統的生存力和改進指揮方法的研究。蘇軍一些刊物從60年代中期起開闢專欄,專門討論軍隊指揮問題。1969年蘇軍出版的《軍隊指揮的原則》一書,是蘇軍早期的關於軍隊指揮理論的專著。 軍
正式被確認為蘇聯軍事科學的單獨學科
1984年蘇軍主管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副總參謀長加列耶夫、1985年蘇軍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先後在署名文章中把軍隊指揮(管理)理論列為蘇軍軍事科學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確認了軍隊指揮理論在軍事科學中相對獨立的地位。同時,1984年出版了有關軍隊指揮理論新專著《軍隊指揮理論基礎》。該書較完整地闡述了軍隊指揮理論的基礎問題。蘇軍軍隊指揮理論之所以在80年代成為軍事科學的單獨學科,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這是蘇聯軍事學科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結果,是現代科學發展不斷綜合和分化的必然產物。軍事科學和社會管理科學交叉,產生了軍隊指揮(管理)理論。經過70年代以來十多年的探討、醞釀,到80年代初蘇軍學術界意見已基本趨向一致。
2、70年代末期以來,蘇聯經濟和軍事實力繼續增長,武器裝備得到進一步改善。60
年代初開始的軍隊指揮自動化至70年代末已初步實現。一些軍兵種的組織編制進行了改革,作戰方法也有所變化。所有這些都對軍隊指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適時確立和強調軍隊指揮理論的地位,對提高軍隊指揮效能,至關重要。
3、蘇軍學術界經過不斷努力,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基本上解決了軍隊指揮理論研究面臨的疑難問題。至80年代初,軍隊指揮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知識領域,具備了成為單獨學科的條件。
隊指揮理論發展進入興盛時期
從70年代開始,蘇軍軍隊指揮理論有很大的發展,或者說已經進入興盛時期,為什麼能夠進入興盛時期。其原因主要是:
1、1971年蘇共召開了二十四大,做出了進一步改善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管理工作的決定。在以後的歷次中央全會上,也多次強調管理問題。全國廣泛開展了管理工作科學的研究,據蘇軍學者稱,僅僅幾年之後,全國就出版了幾十種關於管理問題的專著、教材和小冊子。這種形勢必然影響和促進作為社會組成部分的軍隊的指揮(管理)理論的發展。
2、70年代,蘇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實力日益增強。從60年代末起蘇軍改變了把火箭核大戰當作戰爭的唯一樣式的戰略指導思想。如何保障在各種條件下作戰時對軍隊實施有效的指揮,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需要很好地探討。
3、70年代,蘇聯在運用和推廣現代科學方面比過去有很大的進展。系統論等科學研究的成就,為社會管理科學和軍隊指揮(管理)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方法論基礎。因此,70年代蘇軍對軍隊指揮理論的探討十分活躍。蘇軍刊物60年代開闢的軍隊指揮專欄已延續許多年。1971年9月蘇軍總參軍事學院舉行了科學理論討論會,專門討論如何把蘇共二十四大關於改善管理體制的決定精神貫徹到改進軍隊指揮(管理)中去的問題。1975年出版了該院院長伊萬諾夫所著《論軍隊指揮的科學原則》。1977年修訂出版的專著《軍隊指揮的原則》,反映了這一時期蘇軍軍隊指揮理論所涉及的主要問題。新版《軍隊指揮的原則》根據70年代以來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學習的經驗,作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主要闡述了在現代條件下軍隊指揮的特點和要求、指揮機關和指揮所的組織和工作方法、如何收集和處理情報、如何定下有關機械化、自動化指揮器材的使用等。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軍隊指揮理論,基本上仍側重在套用方面。
在這一時期,蘇軍學術界已開始有不少人主張把軍隊指揮理論列為軍事科學的單獨學科,如1977年出版的《偉大衛國戰爭中的蘇聯武裝力量後勤》一書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但這一主張並沒有在蘇軍官方材料上得到確認。
現代蘇俄軍隊指揮理論的結構及其研究對象
經過較長的時期的探索,蘇軍的軍隊指揮理論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包括基礎和套用兩方面的知識領域。1982年出版的蘇軍哲學教材《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與軍事理論和實踐的方法論問題》,關於軍隊管理理論的闡述和1984年出版的專著《軍隊指揮理論基礎》,基本上反映了蘇軍當前軍隊指揮理論的發展水平。前者從哲學的方法論上確立了軍隊指揮(管理)理論的地位,後者代表了蘇軍學術界十餘年對軍隊指揮理論探索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來,俄繼承前蘇軍的軍事理論,在軍隊理論方面也有了許多新成果。
二級學科
軍隊指揮學設定的二級學科有: 作戰指揮學、 軍事運籌學、 軍事通信學、 軍事情報學、 密碼學、 軍事教育訓練學。
相關新聞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國際關係學院掛牌
新華社南京7月5日電(趙建偉、邵寧)軍隊指揮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日在國際關係學院新落成的現代化綜合實驗樓掛牌。至此,這個學院形成了以軍隊指揮學為核心的,包括6個省級以上重點建設學科、1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內的新型學科群。
國際關係學院在保持國際關係、軍事外交等傳統和特色學科發展水平的同時,對作戰指揮學、部隊偵察學等學科進行重組整合,近幾年共完成國家級、軍隊級科研課題30多項,獲軍隊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0多個,出版專著49部、國家“九五”重點教材9部,研製成與未來軍事鬥爭密切相關的資料庫和系統多個,建成各類實驗室和專修室15個,加大了軍隊指揮學新型學科群的科技含量。
加強軍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孫彥新)中央軍委日前下發《關於加強軍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要以科學家和技術專家隊伍建設為重點,充分吸納和利用地方人才與智力資源,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軍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履行我軍的職能使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意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適應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需要,對我軍新時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政策措施。
《意見》強調,突出人才培養,全面提高以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為重點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要通過實施軍隊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加強以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為重點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設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和主幹專業首席專家或特聘專家崗位、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完善專家聯繫制度等具體措施,著重解決當前我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的高層次人才規模數量不夠、創新能力不強、使用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
《意見》提出,要充分吸納和利用社會人才與智力資源。通過特招地方專業技術人才、做好文職人員聘用工作、聘用地方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技術支援等方式,不斷拓寬引才渠道。要簡化特招審批程式,提高工作效率。對於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要加大引進力度,在定職定級上給予優惠政策,在工作生活條件上給予優先保障。對於作戰部隊和邊遠艱苦地區部隊急需的優秀人才特別是能夠解決裝備複雜技術問題的專家型拔尖人才,要打破常規及時引進,並可視情將生活基礎安排在部隊駐地附近的中心城市。在軍地通用性強、社會人才資源豐富的專業,設定文職人員崗位,聘用地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待遇。除保密要求較高的部門外,可按照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聘請地方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參與軍隊教學、科研和技術保障等工作,並給予相應報酬。要加強軍地學術技術合作,聘請國內外專家到軍隊講學,開展學術交流,參與聯合科研攻關,在重大任務中提供技術諮詢。
《意見》強調,要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改革和完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機制:建立專業技術崗位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繼續教育機制,完善統一有序的人才調控機制,建立進出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完善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專業技術人才代職任職制度,完善專業技術職務任期制,積極推行公示制,建立軍隊特殊人才安全保護機制。要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
軍事理論必備
軍事,是軍隊事務的簡稱,中國古代稱呼為軍務,是與一個國家(或者政權、集體)生死存亡有關的重要事務以及法則。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我們常常會談到軍事具體裝備事件,但是其軍事科學理論還是比較缺乏,所以現在將詳細總結其知識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