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彝族自治縣](/img/7/ef4/nBnauM3XxMjN4IDNzY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2M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山石冠天下,風情醉國人。”石林是世界喀斯特的精華,中國阿詩瑪的故鄉,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大自然億萬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歷史最久遠、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獨特,具有極高科研價值、美學價值、旅遊觀光價值,被譽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地球天然迷宮”、“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生活在這片神奇紅土地上的彝族撒尼人民,創造了以“一詩”、“一影”、“一歌”、“一舞”、“一節”、“一繡”為代表,內涵較豐富、風情最濃郁的阿詩瑪文化。神奇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風情醉人的阿詩瑪文化交相輝映,鑄就了石林旅遊馳名品牌,石林景區先後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地質公園、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旅遊品牌”、“中國最佳旅遊景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等榮譽稱號。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表決通過,石林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3/00e/nBnauM3XzATO2EDM3E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xQ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1/ed0/nBnauM3X2ITMzAzMyU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1M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9/6e7/nBnauM3X2cDM5AjN1I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yQ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行政區劃與人口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0/19f/nBnauM3XzYzM0kDN1Y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2M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自然地理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f/bab/nBnauM3XyEzM3QTM3Y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2M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路南縣已查明的全縣地表、地下徑流、天然湖泊、已建水庫庫容計算,全縣境內年平均徑流量共5.66億立方米,徑流量人均2766.21立方米,略高於全人國均年水量約2700.00立方米的水平,低於全省人均年水量6500.00立方米的水平。其中,巴江徑流年產水量占全縣的40%以上,地下水大部分集中在石林景區。全年蓄水量的多少主要決定於5月~10月的降水量。全縣降水的特點:①西部和北部降水多,東部和南部降水少;②乾枯季節相差大,春旱較嚴重,乾濕季雨量懸殊;③山區、半山區缺水。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5.35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資源達2.37萬千瓦,是理論蘊藏量的44.29%。
地理概況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4/671/nBnauM3X1UDN0IDN0E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xQ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境內地貌類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窪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叢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壩區(盆地和窪地)、河谷劃分,其結構比是:山地69%,丘陵15.2%,壩區14.7%,河谷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窪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氣候資源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2/f9c/nBnauM3X3UzM3EjNwc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3M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石林景區內的太陽輻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異:緩丘平坦區(北大村一帶),太陽輻射年總量在135千卡/平方厘米~136.8千卡/平方厘米;其他起伏緩丘地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34.6千卡/平方厘米~135.01千卡/平方厘米。每年3月是太陽輻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18小時,1994年總日照時數為2089.6小時。日照率53%,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向風向為西南風,次主導風向為南風,平均風速為3.13米/秒。
年平均溫度15.5℃,1994年平均氣溫16.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0.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8.2℃。極端最高溫度為33.6℃(1966年5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後出現)。本區溫度隨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100米,平均氣溫降低0.59℃。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終霜期為3月12日。
縣境內降水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67.9毫米。石林景區屬石林縣境內降水較少區之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850毫米之間,往東山或西山方向,降水量增加。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旱季降水量僅占12%~20%。境內平均濕度75%。
歷史沿革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8/4a1/nBnauM3XwgjN2czN1c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3M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旅遊景點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9/da2/nBnauM3X1AzN0YDN4c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3M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阿詩瑪文化對旅遊業的促進作用逐步明顯,成功創作並在縣慶50周年期間演出了大型原生態民族歌舞《阿詩瑪秘地》和大型廣場舞《輝煌石林》,彝族撒尼敘事長詩《阿詩瑪》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林被評為“雲南十大名片”之一、“昆明十大名片”之首。200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3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01%。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0/e89/nBnauM3XxMzNzEDOxg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4M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舊稱疊水燕雲。在雲南路南彝族自治縣城西南23公里處。是雲南省最大、最壯觀的瀑布。巴江水流經這裡的一塊斷層,從懸岩峭壁上跌落而下,落差40餘米,寬20餘米,形成瀑布飛流,似絹帛懸空飄蕩;下跌深淵,則煙波瀰漫,勢如雲霧,聲如霹靂,數里外可聞。每當正午陽光照射,五光十色的浪花凌空飛舞,與周圍的蔥林翠竹相映,蔚為奇觀。
【石林】
俗稱李子箐。在雲南路南彝族自治縣內。面積40餘萬畝,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芝雲洞、奇風洞、黑松岩、藏湖等處。形成於古生代,是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有石灰岩形成的石峰、石柱、石芽、石鐘乳、石筍、溶蝕窪地、地下河流和地下溶洞。這裡群峰壁立,奇峰危石,千姿百態。一支支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拔地而起,直刺青天,遠望猶如一片莽莽森林,蔚為壯觀,並因此而得名。石峰、石柱的相對高度從兒米至三四十米不等,處處是怪山名泉。有的山石還被當地撒尼族人民賦予美好的民間傳說。在明代已成為名勝,並見於記載。己開闢遊覽區1.200餘畝,遊覽路程5公里,並興建賓館、旅社、商業區,廣植奇花異木,美化環境,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3/c18/nBnauM3X2MTMwczNyk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5M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是石林風景區的主要遊覽點。著名的劍峰池水源來自地下暗河。一泓碧水,象明鏡鑲嵌於奇峰異石之間,池水蜿蜒流淌於岩石中,其上有橋相連。憑欄望池,一石峰兀立水中,猶如一柄利劍直刺青天,此即劍峰。循石階下行,曲徑通幽,峰迴路轉,別有洞天。在岩溶石洞中有石室、石床、石凳,仰臥小憩,僅見藍天一線。蓮花峰造型逼真,氣勢雄偉,象一朵碩大無比的石蓮,亭亭玉立在群峰眾石之間。更有許多象生石峰,如鳳凰靈儀、孔雀梳翅、象踞石台、雙鳥度食等,無不維妙維肖,栩栩如生,使人嘆為觀止。
【小石林】
在石林風景區內。與大石林相連。其間有數十畝草坪,春秋時節山花遍野。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地撒尼族在此歡度火把節,白天摔跤比武、爬竿、騎射,夜晚燃篝火歌舞,通宵達旦。最著名的石峰是在一潭碧波側畔的阿詩瑪石峰,它碩長高挑,風姿綽約,背後又有一峰相連,側視宛若一位背簍少女的身影。當地撒尼族人民中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撒尼姑娘阿詩瑪被富人熱布巴拉搶占為媳,哥哥阿黑前來營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逃出虎穴。當兄妹倆走到此地時,熱布巴拉勾結崖神變出滔滔洪水,淹死了阿詩瑪。後來,她就變成這尊巨大的阿詩瑪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3/860/nBnauM3XyYjNzAzM0kzM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5M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外石林】
在石林風景區內。此地有眾多石峰星羅棋布,峰外有峰,林外有林;千峰百態,目不暇給。西南邊的獅子山如雄獅高踞,其上有亭,可鳥瞰大小石林。東邊的五老峰,象五位老人吟詩閒坐,峰上亦有亭。石峰中有著名的母偕子游、書生趕考等景,全是大自然造就。萬年靈芝峰高達10米,上覆華蓋,下如圓柱,象一枝巨大的靈芝仙草,又似破土而出的鮮菌蘑菇。賓館附近地勢開闊,林木蔚然,有石林湖、獅子池等景可游。
經濟發展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f/4b5/nBnauM3XyQDN2MTMxA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w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4年,石林縣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為實現工業強縣目標拉開了序幕,工業經濟創造的增加值為31616萬元,占GDP的比重為21.26%,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3468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8.51%,其中:縣屬國有2376萬元,比上年增長17.85%;縣屬集體70萬元,比上年增長34.67%;股份有限責任公司8557萬元,比上年增長23.29%;鄉鎮企業工業51552萬元,比上年增長24.22%。由於能源價格上漲,促進了原煤、焦炭的生產,產量大幅增長;水泥產量由於上半年受缺電等因素影響有所下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完成情況:原煤產量51.26萬噸,比上年增長69.74%;焦炭產量9.5萬噸,比上年增長130.02%;水泥產量15.58萬噸,比上年下降14.72%;碳化矽製品產量408噸,比上年增長45.71%;大理石板材159.6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18%;鹵腐產量681噸,比上年增長6.41%;發電量1384.24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6.94%。
工業經濟效益增長,全縣工業總產值完成77082.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16.6%。其中,縣屬工業完成2999.7萬元,同比增9.3%;天合菸葉復烤公司完成33945.1萬元,同比減13.8%。縣屬12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5萬元,同比增175.7%,上繳稅金582萬元,同比增15.5%。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全縣新上項目49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796戶,私營企業60戶,個體私營企業營業收入在鄉鎮企業中的比重達到84%。鄉鎮企業全年完成工業產值40137.5萬元,同比增18.6%;實現增加值29521萬元,同比增9.3%;實交稅金2841萬元,同比增長4.2%。
農業發展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d/25b/nBnauM3X2gDNxEzMyA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wQ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各類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和樣板的示範作用,為農民提供最直接的科技示範服務。
糧食生產方面:小春作物完成鮮銷蠶豆20000畝,優質小麥豐產栽培技術推廣40000畝,加工型馬鈴薯10000畝;大春作物完成優質水稻30900畝,水稻旱育稀植60500畝,水稻蜂巢式栽培30900畝,水稻多樣性最佳化栽培12500畝,水稻壯秧劑2號推廣12000畝,玉米“118”工程41500畝(其中育苗移栽完成21000畝),加工型馬鈴薯11300畝,水稻、玉米的良種覆蓋率達到種植面積的100%;全縣共舉辦糧食作物高產示範樣板10600畝,其中縣級樣板5600畝(水稻4600畝、玉米1000畝),鄉級樣板5000畝(水稻3000畝、玉米2000畝),做到每一個鄉(鎮)都有一片指導生產的示範樣板,水稻樣板實現了較大規模(4600畝)連片,玉米樣板做到了良種、地膜覆蓋、育苗移栽、合理施肥、規格化種植五配套;種子生產完成了路單系列的玉米制種138萬千克,繁殖小麥良種28.75萬千克,並進行了路單系列優質玉米新品種選育、水稻新品種和小麥良種種植試驗、示範等一系列基礎試驗工作。
畜牧業生產方面:完成生豬人工授精改良18387窩(其中人工授精改良12712窩),肉牛凍精改良918頭,通過贏鴻養殖場帶動和推廣飼養PIC母豬250頭;完成高床羊舍12437.34平方米,運動場9544平方米建設;推廣優質牧草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4/5f5/nBnauM3XwEjMykDN0A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wQ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果蔬茶生產方面:完成果樹冬季修剪2000畝,進行了低產果園提質增效、老果園改造,完成了高頭換種56000株,嫁接28萬頭,實施果實套袋41萬個;全年共引進新品種37個,通過試驗篩選出適宜石林縣生產的優良品種17個,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25780畝(其中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範1560畝),完成蜜本南瓜、丹波赫大豆2個品種的無公害產品認證。這些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運用,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業的發展。
2004年糧煙喜獲豐收,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117837噸,比上年增長8.5%;烤菸種殖面積8020公頃,菸葉產量16326噸,收購量15500噸,實現收購總值17638萬元,比上年增加1979萬元,收購單價11.38元,比上年增加1.31元,種菸農民人均烤菸增收143元,創雙控以來最好水平。畜牧產業化經營初具雛形,實現產值26960萬元,比上年增19.9%。肉用豬、牛、羊出欄數為162428頭、6021頭、63968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3%、22.2%、21.6%。蔬菜、水果產量大幅提高,達59556噸、6845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3.3%、25.8%。
風土人情
世界的阿詩瑪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4/293/nBnauM3XxczM2gjM2A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w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文藝展演有來自各鄉鎮及學校的1100名演員參加,有民族禮儀、過山號、大三弦、獅舞等11個隊,不但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展現了石林的原生態文化,而且還從民眾文化的角度展現了“歌舞之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2004年是《阿詩瑪》長詩發表50周年,電影《阿詩瑪》攝製40周年的日子,為了弘揚阿詩瑪文化品牌,火把節期間舉辦了《阿詩瑪》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了配合會議的召開,文體局配合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承辦了“阿詩瑪文化展”。展覽共分3個展室21個版面,展出了石林自然和社會的概貌;石林撒尼民間生活場景和生活器具;國內和國外對《阿詩瑪》敘事長詩的挖掘整理,並以各自獨特的藝術形式演澤《阿詩瑪》的情況;通過展覽不但讓觀眾了解了石林撒尼人豐富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而且通過對《阿詩瑪》的廣泛宣傳,使人們認識到《阿詩瑪》已成為了世界的阿詩瑪,已成為了石林民族文化品牌的代言人。為了配合會議的召開,8月7日晚在石林歌舞表演場還舉行了中日韓少兒文藝聯歡晚會,共演出節目13個。
婚戀習俗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b/c28/nBnauM3X4cDMzMDO3A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w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跳大三弦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每當月夜,小伙子們帶著大三弦、月琴、笛子、三胡,約著姑娘們成群結對地來到村旁樹林間跳起粗獷、優美的《大三弦舞》 。小伙子們吹著清脆的短笛、彈撥著渾厚的大三弦;姑娘們隨著音樂的鏇律,默默含笑的邁著輕盈的舞步,左鏇右轉。用她們的話來說“是人不跳樂,白來世上活;聽見三弦響,心喜腳板癢”。《大三弦舞》氣氛熱烈歡樂而又叫“跳樂”。它舞姿優美,感情豐富,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在舞場裡訂終身。
竹笛和樹葉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樂器。竹笛用粗細適宜、皮薄節長的竹子製作,長約一尺,七個眼,不貼竹膜。特別是小竹笛發音激昂活潑,似“百靈鳥”在唱歌,如“叫天子”飛入雲端。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不跳舞、不唱歌、不講話、就是藉助竹備和樹葉來傾吐彼此的愛慕之情。約會時,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調;小姑娘則用一片樹葉,吹出優美的曲調回答對方,竹笛和樹葉幫助他們成為恩愛的侶伴。
撒民小伙子為了尋求良緣,在晚間常常裹著窩波(披單)在路邊等待。一見姑娘,就以閃電般的動作抖開身上的披單,將姑娘與自己緊緊地裹起來,邊走邊談,談得合心,便找個僻靜的地方互敘衷情,談不在一起就分手。
每逢傳統的節日,方圓幾十里的撒尼青年男女,都會來到活動地點參加節日活動。這一天,小伙子們穿上心愛的麻布短褂,吹著竹笛;小姑娘們頭帶彩虹包頭,一路嬉笑追逐著來到歡慶場地。在這裡選擇對象,互贈愛情信物,男的贈送一件褂褂,女的回贈一條腰帶。如果兩相情願,就離開夥伴,到樹林叢中去對唱“該迷”來各自介紹情況,互相傾吐愛慕之情,商定婚約。如
![路南彝族自治縣](/img/b/bc7/nBnauM3X4UTM3ITMwEDNwcDOxITMyAjNyAjMwADMwAzMxAzLxQ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每年農曆6月24是撒尼人的傳統火把節,在雲南石林縣的彝族村寨都要舉行盛大的鬥牛、摔跤、歌舞活動來慶祝,節日的人們身著盛裝,四面八方雲集到約定的會場,開始慶祝節日,在掀天鼓樂聲中,人們歡欣歌舞,不分男女老少,盡情享受。開幕式結束,隨後舉行鬥牛,摔跤等競技活動,場面十分熱烈,緊張,刺激,一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火熱場面,巍為壯觀。入夜,人們燃起篝火,點起火把,火把隨人流形成股股火龍,恰似繁星墜落大地,在石林風景區,每年火把節人們都圍著篝火縱情歌舞,通宵達旦。節日里的人們圍著篝火,舉著火把,縱情歌舞,場面十分壯觀!近年來,石林縣政府十分重視火把節慶祝活動,每年參加火把節的各族民眾超過10萬人。為使到石林旅遊的客人能觀賞民族歌舞,在李子箐石林專門修建民族風情表演場,成立石林藝術團,每天免費為遊客表演民族歌,展示彝族獨特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