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

趙勝

趙勝(?-前251)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即平原君,惠文王之弟。他任趙國宰相時,禮賢下士,門下賓客至數千人。惠文王死後,孝成王繼位,他繼任宰相,受封於東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為“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孝成王七年(前259年)長平之戰後,秦軍圍困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以後,他又多次派遣使者向魏國告急,並且親自率門客毛遂等人前往楚國求援。魏、楚兩國援軍到來,解了邯鄲之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趙勝(?-前251)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即平原君。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刻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平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趙田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喜賓客

趙奢奉公守法趙奢奉公守法

平原君喜賓客,有客數千人。平原君家有樓房臨近民家。民家有個瘸腿的人,蹣跚地去汲水。平原君的美人在樓上看見後,大笑。第二天,瘸腿人到平原君家門口,說:“我聽說您‘喜士’。士不遠千里而來,是因為您‘能貴士而賤妾’。我不幸得了手腳不靈活的病,您的愛妾卻在樓上譏笑我,我要得到譏笑我的人頭”。平原君笑著許諾。瘸腿人一走,平原君笑著說:“你看這小子,竟然因為一笑就要殺我的美人,不太過分了嗎?”事後一年多,門客離去的超過半數。平原君奇怪地問門客:“勝待你們沒有失禮的地方,為什麼離去的人這么多?”有個門客回答說:“因您不殺譏笑瘸腿的人,都認為您愛色而賤士,所以就離去了。”平原君乃斬了那位美人的頭,並親自登門謝罪。門客才又漸漸回來。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趙國的田都吏趙奢,主管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交納。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管事人。平原君怒,將殺趙奢。趙奢說:“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如果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平原君以為賢,將趙奢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趙奢治理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載: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用范睢為相。適逢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范睢叫須賈帶口信給魏王,立即把他的仇人魏齊的腦袋送來,否則將要屠大梁。魏齊聽說害怕了,逃到趙國,藏匿在平原君家。第二年,秦昭王聽說魏齊在平原君家,就給平原君寫了一詳細而表面友好的書信,說:“我聽說您的高義,願作布衣之友,希望您到我這裡來,願意與您為十日之飲”。平原君畏懼秦國,便至秦見秦王。在飲酒間,秦王對平原君說:“昔日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天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家,願您使人取其頭來。不然我不放您出關。”平原君說:“魏齊是我的朋友,就在我家,也不應當交出來,何況又不在我家。”秦王又給趙王寫信說:“范君的仇人魏齊在平原君家,王趕快使人把他的頭送來。不然的話,我將發兵攻趙,且不放平原君出關。”趙孝成王發兵圍平原君家。魏齊夜間逃出,見趙相虞卿。虞卿解相印與魏齊逃至大梁,欲通過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猶豫不肯見,由於侯嬴從旁勸說,才到郊野迎接。魏齊聽說信陵君開始對見他有難意,怒而自殺。趙王終於將魏齊的頭送到秦國,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國。

人物事跡

毛遂自薦毛遂自薦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四十五年,趙孝成王四年)秦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縣),野王降秦。韓的上黨郡(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市)與本國的通路被切斷。上黨太守馮亭遣使者對趙王說:“韓不能守上黨,吏民都樂于歸趙,而不願意入秦。”趙王先與平陽君趙豹商議。趙豹認為趙國接受上黨,將“禍大於所得”。趙王又跟趙勝、趙禹商議,他們都認為,用兵百萬,攻戰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受有城市邑十七,這是個大利,不可坐失時機。趙王令平原君去接收土地,並傳達趙王的命令:“以三萬戶之都封太守,千戶封縣令,諸吏皆益爵三級,民能相集者,賜家六金。”趙國又派廉頗進軍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抵禦秦軍。公元前260年,趙王中秦的反間計,以趙括代廉頗為將,秦將白起大破趙軍於長平。奏趙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的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又向楚、魏緊急求援。

秦軍圍邯鄲後,趙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救兵,訂立“合縱”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去。選來選去,只選出十九人,再也選不出來了。這時候,門客中有個叫毛遂的,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自己願意湊滿二十人的名額,一齊到楚國去。平原君問他到門下有幾年了。毛遂說有三年了。平原君說:“賢士處世,好象錐處囊中,錐尖馬上就會露出來。先生在我這裡已經三年了,卻沒有人稱讚過你,我也沒有聽說你有什麼本領。你不能去,留下吧。”毛遂說:“我今日才得請處囊中。如果我早得處囊中,整個錐子都會露出來,不只是露出一點點尖來。”平原君終於讓毛遂一同去楚國。

到了楚國以後,平原君在楚國宮廷上與楚考烈王商談合縱抗秦的事,從早上談到中午,也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都對毛遂說:“先生上。”毛遂手按著劍把,跨著石階走上去對平原君說:“合縱抗秦有利,不合縱有害,兩句話就可以決定了,您們從早談到中午還沒有訂結盟約,這是為什麼?”楚王問平原君說:“這位是乾什麼的?”平原君說:“是我手下辦事的人。”楚王就大聲呵斥說:“還不下去,我是在跟你的主人說話,你上來做什麼!”毛遂手按劍把,逼近楚王說:“大王敢這樣呵斥我,是仗著楚國的軍隊多。現在,我跟大王的距離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握在我手裡,楚國的軍隊雖多,也幫不了您的忙。當著我的主人,您為什麼這樣無禮的呵斥!況且我是為趙。”毛遂的義正詞嚴和威逼,使楚王連聲答應說:“是啊,是啊!先生的話有道理,我願意把整個國家奉獻給合縱抗秦的盟約。”毛遂問:“決定合縱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毛遂對楚王身邊的人說,去拿雞、狗、馬的血來。毛遂捧著盛血的銅盤,跪著獻給楚王,說:“請大王首先歃血定盟,其次是我的主人歃血,再次就是我。”就這樣,在殿堂上訂立了合縱抗秦的盟約。毛遂又左手拿著盛血的盤,用右手招呼那十九人說:“您們就在堂下歃血吧!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很有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從此待毛遂為上客。

秦軍圍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說:“趙國都很快就會攻下,誰敢救趙,秦攻下趙以後就先打誰。”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停軍築壁壘,不再前進。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在觀望形勢的變化。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寫信責怪信陵君說:“我以為你有救濟別人困難的高義,現在邯鄲這樣危急,魏國的救兵不來,你卻無動於衷。縱然你輕易地拋棄我,難道你也不可憐你姐姐嗎?”信陵君屢次請魏王發兵救趙,魏王都不答應。他只好採用了侯嬴的意見,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奪晉鄙軍救趙。

在邯鄲被圍,楚魏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時刻,平原君聽從了邯鄲傳舍吏子李談的建議“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得敢死的士卒三千人,由李談率領與秦軍戰,又適逢魏楚的救兵來到,秦軍敗退,邯鄲解圍,時在公元前257年。

邯鄲解圍後,虞卿為平原君向趙王請求增加封地。平原君聽從了門客公孫龍的意見,沒有接受。平原君死後,“子孫代,竟與趙懼亡”

平原君納諫

趙勝雕像趙勝雕像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楚國派春申君帶兵救趙,魏國的信陵君也竊符帶兵來救趙國,都還沒有趕到。秦國軍隊猛攻邯鄲,邯鄲危急,快要投降了。平原君對此憂心忡忡。邯鄲傳舍吏(管理館驛的官員)的兒子李同對平原君說:“殿下難道不擔心趙國亡國嗎?”平原君回答說:“趙國一旦亡國,我就成了俘虜,怎么能不擔憂呢!”李同說:“現在邯鄲的百姓都到了吃骨頭和易子相食的地步了,真可以說到了危急時刻。可是殿下您的後宮之中,還養著好幾百人,婢妾們穿綢裹緞,吃大魚大肉,而老百姓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連糟糠都視為珍寶而不嫌棄。百姓困苦不堪,兵器消耗殆盡,有的人甚至削木頭來做武器,可殿下的器物鍾罄等還好好地方在那裡。如果秦國攻破趙國,殿下還能擁有這些東西嗎?如果趙國得以保全,殿下還怕得不到這些嗎?現在殿下您真應該把家裡的奴僕用人編進隊伍里,共同來保衛邯鄲,並散盡家裡的資財,用來封賞將士,越是這樣危難困苦的時候,大家越是容易感念您的恩德。”於是,平原君聽了李同的話,結果得到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隊。李同帶領這支敢死隊與秦兵交戰,迫使秦兵後退三十里。又趕上楚、魏兩國的援兵到達,所以,秦兵撤退,邯鄲又得以保全。李同在這次戰爭中戰死了,平原君就加封的父親為李侯。虞卿想以信陵君使邯鄲保全為由為平原君請求封賞,公孫龍聽了之後,連夜來見平原君,他對平原君說:“虞卿想以信陵君使邯鄲保全為由為殿下您請求封賞,可有這回事啊?”平原君說:“是有這么回事。”公孫龍說:“這絕對不行。大王所以任命殿下為趙國相國,並不是因為殿下的才智慧型為在趙國為人可及;之所以割東武城封賜於殿下,並不是因為殿下您有戰功,而是因為國人沒有功勳,而您又是大王親戚的緣故。殿下您所以能不顧及自己有缺點而接受相國職位,不理會自己無戰功而得到封地,也是因為您是趙王親戚的緣故。而今如果您因為信陵君保全邯鄲而請求封賞,那算是以親戚的身份接受封賜,還是以國人的身份計較戰功。這實在是不行啊!況且,虞卿兩頭受益,如果事成,他就會得到重用,事不成,他也賣給您個人情,您絕對不能聽他的!”平原君於是沒有聽虞卿的話去請求封賞。

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去世,他的子孫們承襲了他的爵位,直到與趙國一同滅亡。

評論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史記集解》譙周的話說:“長平之陷,乃趙王信間易將之咎,何怨平原受馮亭哉?”兩說似以譙周說為長。

《荀子·臣道》篇說平原君能夠協同有見識的人,“率群臣百吏”,“以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而能“尊君安國”。

趙勝墓

平原君趙勝墓位於河北,邯鄲,肥鄉縣元固鄉西屯莊,現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積16平方米。

趙勝,戰國時期趙惠文王之弟,是趙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國,號平原君,他與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合稱戰國“四君子”,卒於趙孝成五十三年(公元前25年),葬肥義之鄉(今肥鄉縣)。唐《元和郡縣誌》及肥鄉歷代 縣誌均載趙勝墓在肥鄉城南八里西屯莊。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