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蒙人

赫蒙人

赫蒙人,亞洲中南半島越南少數民族之一。亦稱“苗人”。約38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原西北泰苗自治區和越北自治區,少數散居在清化、義安等省山區。

赫蒙人
赫蒙人(Hmong),亞洲中南半島越南少數民族之一。亦稱“苗人”。約38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原西北泰苗自治區和越北自治區,少數散居在清化、義安等省山區。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 分為白苗、花苗、紅苗、黑苗、漢苗5個支系,多以服裝式樣或顏色而得名。使用苗語,屬漢藏語系 苗瑤語族。無本族文字。信仰多神。其祖先系從中國西南各省陸續遷入,有的遷入已達15代人之久(約300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曾有苗族萬餘人遷越;零星遷徙則連綿不斷,直至1954年才告終止。各支系經濟生活和風俗習慣基本相同。
赫蒙人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習慣貼漢字對聯,中越邊境的赫蒙人能講中國雲南話。村寨多建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村寨人家多的上百戶,少的六七戶。主要以耕種山坡地為生,少數地區種水田。為了開墾新田,經常遷居。游耕地區山林共有,種坡地自由;定居地區已有私田,實行地租剝削。苗人社會保存有氏族制殘餘,同姓聚居,大姓頭人掌權。1954年8月革命以後,生產關係已有改變,但頭人在神權和族權方面仍然有一定影響。
赫蒙人的節日主要有春節和端午節。春節甚為隆重,從頭年十一月開始,一直延續到次年正月。

西部苗族歷史

1. 古代時期(西元前3000 年到西元1840 年)

中國許多古代史料,如《戰國策》、《韓詩外傳》、《史記》、《漢書》、《書經》、《大代禮記》、《國語》等都提到苗族。根據這些史料,苗族的歷史與漢族幾乎一樣悠久,約有 4,300 年不間斷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5,000 年前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一帶,有一個叫做「九黎」的部落聯盟出現,其首領就是苗族先祖蚩尤。根據《史記》,後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被黃帝打敗。
九黎部落就退到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陽湖之間,逐步形成「三苗」部落聯盟。現代西部苗族也是把蚩尤當作其共同祖先,稱他為「蒙蚩尤」,並祭祀他。
對於「三苗」此詞組原來的意思,及「三苗」是否跟現在的苗族有關係,是可以辯論。
常見的看法就是,三苗部落聯盟大概至少形成一種自治的「酋長國」,也是現在苗族祖先的國土。根據《苗族簡史》,「這也是一個由許多大的部落組成的群體,是一個很大的部落聯盟……這種部落群體的發展最後形成了部落酋長國。」
該書也套用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所寫的「據戰國時人說,三苗曾在長江中游建立起一個大國。這個大國當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是許多部落的集合體……」
除了「三苗」之外,他們也被稱為「有苗」或「苗民」,而學者不清楚史料所提的「苗」到底跟今日的苗族有否關係,還是指著所有華夏之外所有南部的民族。約西元前第 23 世紀,禹打敗三苗國後,大部分苗族被流放於西北的三危山。
然後約西元前 2200 年堯把三苗剩下的一些殘存滅絕,苗民崩潰之後分散到中國南與西南部,沒有再團結。然後苗族在夏、商、周朝統治時間,常與其他屬於「荊蠻」的少數民族一起慫恿反抗鬥爭。楚國西元前第 12 世紀建立之後,大部分苗
族居住在其領土之內。有的學者也假設楚國是苗族的王國,或是至少跟苗族有親密的關係。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戰爭的關係,被稱為「南蠻」的苗族逃跑到五溪,武陵山區,即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
從秦漢時期到西晉時期,大部分苗族屬於「武陵蠻」,而因為常常被不同的王朝攻擊,必須往西或南遷徙。唐代的雲南南詔為了出兵四川和貴州,搶掠了大量人口,其中包含苗族,然後元、明時期,苗族從湖南、貴州為了逃避戰亂逐步遷入雲南。
漢族向西、南地區的擴展引起許多與當地少數民族所舉行的反抗起義,例如1283 年湘黔邊區所爆發的「九溪十八洞」反元起義。1346 年湘西苗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在吳天保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元起義。西元 1413 年湖廣、貴州苗族 20萬人為了反抗明軍而起義。還有 1740 年湖南城步與綏寧的侗、苗、瑤族人民大起義,這些起義往往為王朝所鎮壓,造成許多苗族喪命,倖存者大多往西逃跑。
從苗族的歷史背景或許,可以瞭解他們為什麼如今那麼分散,並分成許多不同的支系。各個支系還是保留一些在文化、語言等的共同點,因此可以推測他們曾經是屬於同一個民族,即三苗。但是後來因為經歷數百年強勢民族對他們的侵略,造成苗族相繼離開其居住的地方,湧入西、南等地區。當部分苗族逃難後,便經常失去與別的苗部族的聯繫,同時與別的民族接觸時,很容易形成新的支系,形成與其他苗族的差異性。後來更因為苗族的分散,失去了民族凝聚力。
對於苗族究竟從哪裡進入西部地區,學者有著不同的意見:根據許多地方志,「苗人,其先自湘竄黔,由黔入滇,其來久有」。
1992 年所出版的《苗族史》也同意,認為雲南的苗族是明初由貴州進來的,然後因為清朝對苗民起義的壓迫,苗族繼續進入雲南,遷徙到昭通、文山、紅河等地區。按照這樣的看法,湖南一些「果雄」苗遷徙到貴州時形成「模」此支系,然後有的「模」遷徙到雲南,形成赫蒙和阿蒙,苗族就是從東分散到西,在分散的過稱當中形成不同的支系。另外一個看法就是,西部苗族並沒有直接從湖南、貴州遷入雲南,因為在文化習俗來看,湘、黔中、黔東地區苗族與西部苗族完全不同,反而西部苗族的遷徙是從今甘肅敦煌一帶進入青海與四川,然後到了西貴州、雲南的,根據此看法,三苗國崩潰之後,西部苗族的祖先與黔、湘苗的祖先分開的形成。甚至有一些學者認為西部苗族與大陸其他苗族沒有任何關係,因為自稱與族。

2. 近代時期(1840 至 1949 年)

1840 年鴉片戰爭之後,外國人在湘、黔、川、滇等地區的勢力很大。從英國、法國來的企業家帶來西方資本主義,造成一些苗族地區自然經濟的若干解體。同時許多從海外的宣教師進入該區,為苗族某些支系帶來讀寫能力與教育。
第 18 世紀中葉,由於以上所提的苗族起義與其所導致的清代逼迫,許多赫蒙從雲南逃到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共產黨 1975 年在寮國當權之後,大批寮國苗族人逃進泰國。因為越南戰爭時,很多寮國苗族幫助美軍,
因而獲準移民美國。還有些寮國苗族難民移民法國、法屬蓋亞那、加拿大、澳大利亞與阿根庭。國外的苗族自稱「赫蒙」或「蒙」,與中國大陸的赫蒙相同。

3. 現代時期(1949 年到現在)

對於留在中國大陸的赫蒙,中國政府 50 年代起開始其民族識別工作,也經過調查,把赫蒙以及阿蒙支系識別為苗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