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縣

普安縣

普安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東鄰晴隆縣,南接興仁縣和興義市,西毗六盤水市盤縣,北望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縣名寓“普天之下,芸芸眾生,平安生息”之意,縣城所在地盤水鎮。全縣總面積約1429平方公里,轄8鎮6鄉,有耕地面積24.38萬畝,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樹2萬多株,是中國唯一“中國古茶樹之鄉”。煤炭理論儲量172億噸,規劃採用儲量32.5億噸。有河流46條,水能理論蘊藏量27萬千瓦。另有黃金、鐵、矽、鉛、鋅等28種礦藏。

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

“普”字源於“濮”(人)的諧音,“安”為安定。普安,即“濮越”人平安生息之地。

歷史沿革

民國以前
周、秦時,夜郎國地。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漏江縣,隸牂牁郡。漢元封(前110年)至東漢末(220年),漏江縣、賁古縣。蜀漢(221年)至魏景元(260年),為賁古縣,隸興古郡。晉泰始至太元(265~376年),漏江縣,改隸建寧郡,賁古縣地。南朝(420~589年):宋,漏江縣。南齊,漏江縣,改隸建平郡。梁(陳同),
烏蠻,阿外格。隋(581~618年),暴蠻。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西平州。貞觀八年(634年),盤水縣。唐天寶至會昌(742~841年)、五代(907~960年),於矢部地。南宋鹹淳六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於矢萬戶府;宋景炎元年、元至正十三年(1276年),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普安府,隨置普安衛,隸雲南布政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南衛(衛治今普安江西坡),同年置新興、新城二所隸安南衛(新興所即今普安縣城)。二十五年(1392年),遷安南衛治尾灑堡(今晴隆縣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安南衛新興所隸貴州布政使司;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新興所隨安南衛改隸安順府。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置普安縣,自此起縣名始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縣治由新城所遷至新興所(今普安縣城),同時割安南衛的興仁、興讓二里及阿計、安逸二營隸普安縣;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南籠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普安縣新城巡檢司,改新城為新城鎮;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名為興義府,普安縣隸興義府,三年(1798年)置縣丞於新城,知縣與縣丞分疆而治。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裁新城縣丞,以其地分設興仁縣;民國二年(1913年),州、廳一律改為縣,省下設道,普安縣改隸黔西道(道治安順);三年(1914年)黔西道尹劉顯潛報準調整興義、興仁、盤縣、普安等縣插花地;十二年(1923年)廢黔西道,縣直隸省;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分建十一個行政督察區,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興仁,普安縣隸之。
1949年後
1949年12月,普安縣人民解放委員會正式成立,駐地盤水鎮,設定5個行政區,區下設2鎮、9鄉;1950年3月,普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將原來的5個行政區改成3個行政區;1952年7月,興仁專區改稱興義專區,普安縣隨之改隸;1953年4月,普安縣劃為44個鄉鎮;1956年7月,興義專區撤銷,普
3

安縣改隸安順專區,同年,普安縣第一區更名地瓜區,第二區更名青山區,第三區更名興中區,第四區更名盤水區;1958年12月,晴隆縣轄區全部併入普安縣,駐地盤水鎮;1959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全縣行政區劃為8個人民公社、71個管理區;1961年8月恢復晴隆縣,原晴隆縣管轄的區、鄉全部劃歸晴隆縣,普安縣劃為地瓜、青山、興中、盤水4個公社,下轄33個管理區;1962年3月,撤銷大公社,復置4個行政區,將33個管理區調整規劃為22個公社;1965年7月恢復興義專區,普安縣劃歸興義專區管轄;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普安縣人民委員會改稱謂為普安縣革命委員會,隸屬興義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興義地區革命委員會為地區行政公署,縣亦改隸;1981年9月撤銷興義專署,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隸屬黔西南州管轄;1984年4月,公社名稱全改為鄉,盤水鎮升格為區級鎮,7月撤銷罐子窯和青山2個公社;1986年12月,行政區域劃分為4個區、1個區級鎮、34個鄉、2個鄉級鎮;1992年1月,撤銷地瓜、青山、興中、盤水4個區,設8鎮6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轄8個建制鎮,6個鄉,共14個鄉鎮;轄有75個行政村、14個社區;下設1094個村民小組,169個居民小組。
鎮:盤水鎮、龍吟鎮、罐子窯鎮、江西坡鎮、三板橋鎮、地瓜鎮、青山鎮、樓下鎮
鄉:白沙鄉、高棉鄉、窩沿鄉、羅漢鄉、新店鄉、雪浦鄉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3.1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9萬人,城鎮化率7.50%。另有流動人口0.3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7.31萬人,占52.15%;女性15.88萬人,占47.85%;18歲以下10.37萬人,占31.24%;18~35歲9.62萬人,占28.99%;35~60歲9.88萬人,占29.77%;60歲以上3.32萬人,占10.0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82萬人,占71.77%;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彝族、回族、白族、水族、侗族等30個民族,共9.37萬人,占28.23%;超過1萬人的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其中布依族2.95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1.48%;苗族2.9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4.63%;黎族1.31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7.6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4‰,人口死亡率5.48‰,人口自然增長率4.66‰。

地理

位置

普安縣位於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烏蒙山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東經104°51′10"~105°09′24",
北緯25°18′31"~26°10′35",南北盤江分水嶺地帶。烏蒙山脈橫穿縣境,中部地勢高起,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地勢向西南傾斜,北部地勢向東北傾斜。東與晴隆縣接壤,南與興仁縣、興義市相連,西靠盤縣特區,北與水城特區、六枝特區相鄰。縣城盤水鎮,人民政府駐西街12號,電話區號0859,郵政編碼561500,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興義市城區110千米。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6.55千米,總面積1429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418.51平方千米,占99.3%;水域面積10.49平方千米,占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32人。
地形地貌
地處雲貴高原向黔中過渡的梯級狀斜坡地帶,縣境呈不同規則南北向長條形。地勢特點是中部較高,四面較低,烏蒙山脈橫穿中部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北部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主要山脈有:中部呈西南向東北走向的烏蒙山,南部呈西南向東北走向的卡子坡山,北部呈西南向東北走向的普納山。這些山脈走向都順應新老地質構造走向的分布,構成普安地貌骨架。境內最高峰長沖梁子位於中部蓮花山附近,海拔2084.6米,最低點石古河谷位於北部,海拔633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秋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3.7℃,1月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6.9℃(1977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溫20.7℃,極端最高氣溫35.1℃(1994年5月1日)。最低月均氣溫-2.2℃(2008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26.8℃(2011年8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6.1℃,最大日較差23.3℃(2006年3月17日)。生長期年平均280天,無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長達348天,最短為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28.3小時,年總輻射103.2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98天(一般為3月1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227天,最多達271天(1984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841.3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68.3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6月最多。

水文

境內河道屬南盤江、北盤江兩大流域。其中南盤江流域面積692.2平方千米,占48.8%;北盤江流域面積732.8平方千米,占51.2%。主要河道有四級河烏都河、馬別河、新寨河、石古河4條,總長199.6千米。河流總長度374.3千米,河網密度26.19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0.03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3.44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19.8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烏都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三板橋鎮、窩沿鄉、罐子窯鎮、龍吟鎮,長41.8千米,流域面積732.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上寨灣河、大橋河、魚洞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已查明地下礦藏有煤、黃金、鐵、矽、鉛、鋅、磷礦、石膏、大理石等28種。其中煤炭理論儲量172億噸,規劃採用儲量32.5億噸,主要分布在老鬼山背斜的樓下鎮、青山鎮,盤南山背斜的地瓜鎮、江西坡鎮、新店鄉,土城新田測區的窩沿鄉,樓下、地瓜、青山幸福等煤田規模最大,其他各鄉(鎮)亦有分布,現有興安、貴全、安寧、宏興、郭家地等26對生產礦井,總設計生產能力783萬噸/年,開採的主要為1、17、18、19、20、21、24、25、26#煤層,全水分1.2%,固定炭84%,全硫分1.04~1.80%,灰分7.43~12.80%,揮發分8.50%,發熱量35.10毫焦/千克,灰熔點St=1282℃,為優質動力用煤;黃金儲量豐富,泥堡礦區儲量為800~1000金屬噸;鉛鋅礦為鉛鋅共生礦,儲量約16.5萬噸,其中鉛6.7萬噸,鋅9.8萬噸;鐵礦總儲量214.28萬噸;鉀礦儲量約400噸;大理石礦點8個,面積7.5平方千米,儲量約2億立方米。有大小河流46條,分別匯入南盤江和北盤江,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7萬千瓦,建有大小水電站31座,有11萬伏輸變電站1座,被國務院定為“農村初級電氣化縣”。茶園9.94萬畝,茶葉無污染,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牧草地20.6萬畝。縣境內野生動物有二類保護動物恆河猴、水獺、雀鷹等10餘種;三類保護動物有紅腹錦雞和蟒蛇等;境內野生植物以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為主,共118科,639種。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雹、凝凍、倒春寒、秋風、秋季低溫綿雨等。旱災平均每兩年發生1次重旱以上等級,主要發生在11月~次年4月,夏旱發生在7月~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7月~11月,農作物受災面積24.5萬畝,農業經濟損失2.17億元。風雹災平均一年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月~7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4月,農作物受災面積4萬畝,直接經濟損失825萬元。凝凍災害每年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1月~2月,最長凝凍時間可達40天,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1月,農作物受災面積13.3萬畝,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遭受摧毀,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25.4萬畝,人均0.77畝;可利用草地面積68.6萬畝,林地面積57.47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0.2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7.67億元,比上年增加20.59%,占GDP的比重14.16%。
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1706噸,人均125.66千克,其中玉米17622噸,水稻9413噸,小麥8782噸,大豆816噸,馬鈴薯429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等,2011年烤菸種植面積5.27萬畝,產量5556噸,產值9555.3萬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13萬畝,產量1690噸,其中花生244噸;蔬菜種植面積4.1萬畝,產量3.5萬噸。
畜牧業以豬、牛、羊、雞、鴨為主,2011年生飼養量22.02萬頭,年末存欄5.7萬頭;牛飼養量5.77萬頭,年末存欄4.78萬頭;羊飼養量5.7萬隻,年末存欄3.9萬隻;家禽飼養量145.15萬羽,上市家禽66.47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1425.8噸,其中豬肉8972.3噸,牛肉1104.8噸,羊肉202.4噸;禽蛋522噸;畜牧業總產值2.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5%。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40.07萬畝,其中防護林13.2萬畝,經濟林4.2萬畝,林木覆蓋率39.7%。2011年水果面積1.28萬畝,產量2560噸,主要品種有金秋梨、柑桔,其中金秋梨2000噸,柑桔560噸。
漁業以養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73.26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832公頃,產量136噸,漁業總產值27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35%。
2011年擁有大型拖拉機0.15萬台;名優特農產品有紅皮大蒜、薄殼核桃、板栗、百合、苡仁米等,名貴中藥材有天麻、銀杏等,綠色環保農產品有茶葉。農民人均純收入3609元。
工業
是黔西南煤炭主要產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水電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南部青山工業園“煤-電-煤化工-建材”、“煤-焦化-精細煤化工”、北部罐子窯工業園“電-冶-煤”、“煤-焦化-金屬冶煉”、東部江西坡特色輕工業園“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0.07億元增加到2011年32.64億元,比上年增長49.4%,占GDP的比重42.65%。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職工1.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39億元,比上年增長39.1%。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城鄉集貿市場21個,商業網點5214個,職工4531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05億元,比上年增加18.45%。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7.5億元,比上年增加3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億元,比上年增加36.3%,是1949年的37925.1倍,比1978年增長377.8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4億元,增值稅0.4億元,企業所得稅0.3億元,個人所得稅0.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61.1%、29.3%、56.2%、20.6%。人均財政收入1061元,比上年增加32.1%,是1949年的11788.8倍,比1978年增長221.1倍。
2011年末有銀 行和金融機構4家,服務網點26個,其中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開設了17個分社;各類存款餘額29.12億元,比上年增加28.7%;各項貸款餘額19.08億元,比上年增加7.13%。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908.14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68.54萬元,比上年增加99.82%;人身險保費收入1239.6萬元,比上年增加20.47%。
投資環境
普安農業基礎堅實,礦產資源豐富,交通基礎設施完善,通訊發達,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普安水能資源豐富,縣境內有大小河流46條,分別匯入南北盤江,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7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2.6萬千瓦。已建有大小水電站15座,裝機容量30710千瓦,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有11萬伏輸變電站1座,2000年被國務院定為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電力的大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地方載能工業的發展。目前共有10餘個載能企業落戶普安。普安有煤炭、鉛、鋅、鈉、鐵、黃金、白銀、汞、磷、鉀、大理石等數十種礦產,其中煤炭資源總量172.14億噸,居黔西南州之首,煤炭質優、埋藏淺,市場銷路好,是兩廣的免檢產品,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己有省內外眾多客商到普安投資開發煤炭資源,黃金、鐵、矽、鉛鋅等26種礦正在開發和等待開發。普安茶葉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已開發出“細寨銀峰”、“細寨雪芽”等品牌,享譽省內外。作為縣域經濟支柱之一的烤菸,得到極大發展,與湖南協作建立了“常德捲菸基地”之後,普安烤菸產業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連創稅收新高。以公路建設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正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
政策支持
有著強大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普安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加強自身建設,夯實基礎,深度開發能源資源,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和發展特色經濟,開發獨具特色的人文旅遊景觀,塑造一個開放、文明、務實的普安,以積極的態度喜迎八方賓客,或旅遊、或投資,共同把普安建設成為西部城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個開放的、奮進的普安,正敞開胸懷,以誠信、互利合作、共謀發展姿態期待著你的到來。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普安縣普安縣
2011年末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26個,其中團體會員1個,創作完成的主要文化藝術作品有:歌曲《奼娜,奼娜》,小品《生要連來死要連》;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民間),演職人員500人,劇院(場)3座(民間),座位780個,每萬人擁有9.1個;電影公司1個,年放映2004場次,觀眾達210萬人次;文化館1個,建築面積1496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971.34平方米,藏書30576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還有體育休閒廣場、老年活動中心等娛樂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0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8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普安縣文化藝術團。
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苗族蘆笙舞、海馬舞、攆山舞、大花苗多聲部合唱和跳腳舞等。舉辦的文化節有“中國·普安春茶節”。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所)9所(含民辦6所),在園幼兒3994人,專任教師92人;國小105所,教學點18個,在校生37926人,專任教師169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82%;國中13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在校生16658人,專任教師85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09%,小升初升學率98.8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完中1所,在校生3891人,專任教師228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1619人。主要學校普安縣一中,屬省級三類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1年教育支出2.39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39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89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8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35%、28.35%、26.41%、26.4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1.05%,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科技
2011年末有各類科技人才1.5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0.35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06萬人,技能人才0.25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9萬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2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1所(普安縣人民醫院),二級醫院1所(縣中醫院),疾病控制中心1個,私立醫院2所,衛生院14所,衛生室123個;病床617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57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9張,固定資產總值0.74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45人,其中執業醫師121人,執業助理醫師149人,註冊護士23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0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8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7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6.6萬人次,住院手術1902台次,出院病人3.7萬人次。重點醫院普安縣人民醫院。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62.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5.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1.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8.6萬人,參保率96.15%;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3.45歲,其中男性73.02歲,女性73.88歲;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0.0‰、7.9‰、3.4‰。
體育
2011年末體育場地132處。體育社團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87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登山運動會、籃球運動會等。14.3%的城鎮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廣播電視
1996年12月建立普安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45米,覆蓋半徑2.5千米;1996年12月開通普安有線電視。2011年末,開通普安新聞、法制等3個欄目;有中央一台、二台及各省級衛視共74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2000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2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7500小時。農村共有35197戶農戶安裝了地面衛星接收器,電視入戶率96%。
新聞出版
2011年末境內有各類印刷複製企業1家,其中包裝裝潢印刷企業1家,從業人員共3人;複製單位11家,從業人員共25人。出版物發行機構(網點)銷售收入0.05億元,其中新華書店系統銷售0.05億元。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18戶,人數2798人,支出690.40萬元,比上年增長23.8%,月人均205.62元,比上年增長20.5%;城市醫療救助36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55人次,共支出14.78萬元,比上年增長80.9%;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19人次,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2%。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037戶,人數55773人,支出4979.39萬元,比上年增長32%,月人均74.39元,比上年增長36.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3人,支出3.96萬元,比上年減少8.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03人,支出78.18萬元,比上年減少7.2%;農村醫療救助235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54人次,共支出12.46萬元,比上年增長37.9%;農村臨時救濟5978人次,支出92.5萬元,比上年增長27.6%。
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2.28億元,救災支出777.31萬元,比上年增長233%。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6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59.81萬元,比上年增長8%。
社會福利費37.26萬元,比上年增長187%;社會服務單位10個,床位125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125張,收養42人。社區服務設施15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30張。
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47.2萬元,使1000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銷售福利彩票809萬元,籌集公益金311.5萬元。
新增就業人員1650人,有35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2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8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全年共幫助20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688.87萬元,比上年增長11%,基金支出合計2271.09萬元,比上年增長17%。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4554人,比上年末增加651人,其中參保職工3450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104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563人和88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5047人,比上年末增加1759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079人,比上年末增加1307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968人,比上年末增加452人。參加失業保險5291人,比上年末增加37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3人,比上年末減少3人。參加工傷保險13903人,比上年末增加2232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8368人,比上年末減少5人,全年認定(視同)工傷116人,比上年減少3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56人,比上年增加26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33人,比上年減少3人。參加生育保險7403人,比上年末增加663人,全年共有90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減少26人次。
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9200元,比上年增加1800元;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00件,結案400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240件,占60%,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160件,結案率100%,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240件,結案率為100%。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17件,比上年增加20%,涉及勞動者23人,比上年減少0.9%,當期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7件,比上年增加20%。
環境保護
2011年本級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11.58萬元,占財政支出的2.6%;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0.35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0%,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39.69%。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以公路交通為主,2011年客運總量132萬人次,貨運總量2.3萬噸。滬昆高速高公路過境,境內長26.3千米,雙向4車道,有普安1個出口,通往晴隆縣、盤縣特區。320國道過境,境內長43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晴隆縣、盤縣特區。313省道過境,境內長49.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興仁縣、盤縣特區。有縣鄉(鎮)級公路15條,總長248.7千米。有縣級客運站1個,日均傳送196輛客車,日客運量3000人次。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78輛,780噸位;客運汽車72輛,1056座位,客運周轉量481萬人·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7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35千米,投遞點1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9.53萬件,國內匯 票業務完成6.03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0.57萬件,征訂報紙27.64萬份、雜誌11.86萬冊,業務收入930萬元。
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6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024門,固定電話用戶2萬戶,比上年減少39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21.32%,比上年降低0.12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7.5萬戶,比上年增加5.8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2.86%,比上年提高15.43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3304.85千米,主幹電纜達58428.4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4.73萬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0.72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88萬戶,比上年增加0.28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1200萬元。
能源
煤炭企業29家,2011年產煤410萬噸。
發電企業17家,建成水電站31座,水輪發電機組85台,總裝機容量7.4萬千瓦,2011年發電1.144億度。其中35千伏及以上高壓輸電線路14條,總長度196.9千米,用電負荷5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3.1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35%,供電可靠率99.21%。

旅遊

旅遊業概況
普安縣普安縣
境內有已發掘的11處夜郎遺址組成普安夜郎遺址群,面積達400平方千米,成為主要的歷史人文景區;有“青山溶洞群”和“普白森林公園”等天然風景區。省級以下風景名勝區有“水墨金州十八景”之一的“烽火驛道—松巋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松巋寺、白沙烽火台、銅鼓山遺址等3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隴家橋、青山清真寺等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國內旅行社1家,賓館、旅社、招待所31家,床位1216張。
2011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7.12萬人次,收入0.5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7.5%和92.2%。
主要風景區
普安夜郎遺址群位於縣城南22千米,分布在青山鎮、雪浦鄉、新店鄉境內,景區面積400平方千米,約占全縣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由青山鎮銅鼓山遺址、大坡頂遺址、營盤山遺址、大營山遺址、小營山遺址、大園子遺址、獅子山遺址,雪浦鄉銅壺山遺址、土司灣遺址、倪大箐遺址,新店鄉屯腳河遺址共11處組成。經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認定,銅鼓山為雲貴高原經過正式發掘的夜郎國唯一一座最重要最大型的青銅兵器冶鑄基地暨王族飾品加工廠,大坡頂遺址為古夜郎紡紗織布造衣的紡織中心,大營山遺址為占統治地位的夜郎王侯行政府邸暨屯兵的軍事城堡,其餘為古夜郎村落遺址,形成相對獨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行政區域。在如此寬廣地盤上,有各具特色的眾多山水自然風光與古遺蹟組合,是遊客訪古探幽、休閒度假的風景勝地,更成為國內外考古學界、史學家、社會學界進行“古夜郎國”學術調查最有價值的研究基地。
青山溶洞群位於縣城南47千米,分布於因夜郎緣故歷稱“夜郎壩”的青山大壩子中,景區面積約15平方千米,溶洞群由乾洞、水洞組成,沿歹蘇河及綠河順流密布,多有河水伏流洞中而出處,深則成潭、淺則成塘,綜合成洞中有河、河上有潭、潭中有塘、塘上有洞,尤以水洞形成無數奇觀。青山溶洞群景觀歷來遊人不絕。1986年入選《貴州省志·名勝志》。
普白森林公園位於縣城南55千米,面積653.91平方千米,原名“普白大箐”,2007年9月始建為“普白森林公園”(符合《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二級森林公園標準),分布有種子植物109科320屬492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香果、中華獼猴桃2種),動物17目36科85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水獺、雀鷹等10餘種)。園內森林景觀:特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面積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樹居群,分布面積約53平方千米;水箐一帶“萬畝竹海”縱橫山野,主要景點有萬峰聳翠、麻凹崖雲海和紅崖瀑布。
重點名勝古蹟
崧巋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北15千米的崧巋山上,占地面積2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671.95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民國不斷增修,總平面呈長方形,依山就勢而建,現存建築有正殿、東廂房、西廂房等,為磚、木、石結構,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築。沿山古樹遍布,高大參天,古寺掩映其間。民國《普安縣誌》云:“崧巋寺在城北三十里之罐子窯,前殿十間兩廂六間,創自前明,原名‘五龍觀’。清順年間,太監善權訪名山至此,改稱‘崧巋寺’”。
烽火驛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有歷朝歷代所修古道,縱橫達數百里之多,從白沙社區二寨登七十二道坎、翻卡子坡直上老鷹岩至晴隆葉家河,約10千米保留完好,稱“白沙古驛道”。驛道由五尺石板鋪就,上四五寸深的馬蹄石印,距縣城北38千米處古驛道旁,有3座烽火台遺址,為歷代軍事要隘,唯山腰半坡塘一座較為完整,稱“白沙烽火台”。
青山“源泉義學”舊址位於縣城東47千米,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系穿斗式木結構四合院,占地面積4560平方米。五十二年(1713年)擴建為3個四合院,有房舍19間、花園1個、操場1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更名“青山時中高等國小堂”。先後培育出24名貢生、舉人。舊址現存圍牆、刻滿詩詞的石花台、石欄桿及2個民居四合院。
白沙“啟賢堂”印書作坊位於縣城北38千米白沙鄉卡塘村,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穿斗式木結構四合院,該作坊採用本地所產優質白棉紙以雕板活字印刷術印製“四書五經”類古籍教科書和明清小說等,銷往黔、滇兩省多地而名噪一時。民國時期受石印技術衝擊而漸衰落。1966年被查抄毀損(4卡車雕版被焚毀)。舊址現存半截圍牆和一棟三間木瓦房民居。
風景點
南山湖位於縣城西南郊,為人工湖泊,湖容量134萬立方米,景區面積約1.8平方千米,始建於1959年。景區三面青山環抱,四時松柏長青,湖水清澈透明。主要景點有望湖崖、螺螄灣、水怪石、青漪橋、湖心島等處。
觀音洞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西4千米青龍山觀音崖中部,洞內石鐘乳形如觀音坐蓮台,自古香火不絕。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游而記之。清康熙年間,陳鼎《黔遊記》亦記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配建真武廟、關帝廟、八角涼亭,洞門依石崖雕二龍戲珠。1966年毀。現存殘破石雕龍和重塑的觀音像。每年農曆二、六、九3個月中的十九日廟會,香客遊人依然不絕。1986年入選《貴州省志·名勝志》。
磨舍龍宮位於縣城南90縣處,兩山夾峙成谷,湍急河流突被一山橫截,水注山腹伏流數千米,至出口處於岩壁之間匯一片汪洋。循波入洞內,溶洞遍布,洞中有水,水中有灘,灘上又有洞,前人稱為“假洞”,今人譽為“龍宮”。逢民族節日,普安、興義、興仁等地的各民族男女老少,來此唱歌跳舞,野營露宿,盛況空前。
盤水森林公園度假村位於縣城東隅,始建於1958年,面積5.3萬平方米。景區松杉成蔭,三葉草植被碧綠柔軟。2005年於林內建奇石園,更原名“商業農場”為“森林公園度假村”。
山水河洋位於縣城北73千米北盤江流域河洋地段。於2007年北盤江光照電站下閘蓄水後,水位陡漲,寬處煙波浩淼白鷺翻飛,窄處峽谷巉岩峭壁群猴攀援,加上白牆青瓦移民新村、現化代鋼纜大橋、原生態喇叭苗民族風情,形成“山水河洋”獨特風景。
風土人情
主要有:苗家“惹捱德亘”(攆山舞)、採花風情,彝家“曬月亮”、橫山歌圩,喇叭苗服飾等。
苗家攆山舞為縣城東北41千米白沙鄉蓮花寨的苗族民間舞蹈,苗語稱“惹捱德亘”,意為“苗家(歪梳苗)攆山舞”。起源於遠古祭祀活動,由絞谷(亘子鼓)、索亘(昌子飄)、高樁德亘(港格亘)、嘞乾赤四部分組成。舞蹈時,十餘人至數十人分別持蘆笙和木棒,伴隨時而悠揚、時而低鳴、時而歡快、時而激昂的蘆笙音樂和“惹斗—惹斗捱”的呼喚吶喊,翻騰跳躍,對舞搏擊,再現圍獵、跟蹤追擊、搏殺捕獲的原始狩獵活動場面。
彝族曬月亮“曬月亮”是彝家人古老的傳統習俗:女性成熟時,夜與男友唱歌傾吐互愛之情,父母不禁,惟見兄弟則避開。女性結婚當天,不與丈夫入洞房,次日即返娘家曬月亮,必於娘家有孕或生子後方正式成婚。隨著社會的發展,曬月亮增添了拋繡球、跳海馬舞、山歌合唱等內容。拋繡球是女拋男接,接到者女縫衣褲相贈,男回送青布或縐綢一丈,是自由戀愛的一種方式。海馬舞是一種純粹的舞蹈,源於彝族古老的祭祀活動,表演時三人一組,一人扮馬哥,二人扮烈馬,由馬幫跋涉、調遣烈馬、烈馬相鬥、降服烈馬等四組動作組成。伴以皮鼓、鈸、鑼,按舞步動作同時敲打。山歌合唱有男女對唱和群體合唱。群體合唱先由一對男女青年二重唱,再合唱或集體合唱。歌詞多即興創作,亦有成套的傳統古歌唱詞。
喇叭苗服飾明洪武六年普納山戰事後,明朝官兵入苗族、仡佬族女性成家,屯墾戎邊,經數百年繁衍生息,形成了喇叭苗。其女性服飾在仡佬族服飾基礎上融合了苗族、布依族服飾元素,形成獨特的“喇叭苗”服飾。頭飾:耳穿孔戴環,已婚青年婦女束錐形髮髻高約三寸,罩青布或白布,留兩條布尾垂於腦後,中老年婦女多罩黑頭帕;未婚女性織髮辮盤於白色頭帕外沿,間或插花於右側,亦有梳獨辮垂於腦後者。小孩戴狗頭帽,上裝呈青或藍色大襟大袖衣:衣長過膝,袖短而口寬尺余,以同衣料顏色有反差的布條滾邊,並順其內沿鑲花邊或彩色欄乾,領矮且厚;束腰帶,長約六尺,束結垂於後腰或右側。下裝著擺襠褲,褲腳寬一尺以上。腳踏自納鞋底的敞口鞋;敞口鞋鞋尖呈鷹嘴狀,有的前端繡花,有的四圍繡花;還有出嫁時特製的鼻尖繡花勾心轎鞋。
橫山歌圩縣城東25千米處的橫山,位於晴普槽子大山埡處,是江西坡鎮、新店鄉、地瓜鎮百十個自然村寨中心。西隅0.5千米的給拱彝族村民,祖祖輩輩在民族節日和月明星稀夜晚,在空曠的山頂坪地唱歌跳舞。隨著各民族的日愈和諧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鄰近村寨的布依族、苗族、漢族也加入到彝族的歌舞中共同娛樂。歌舞的內容,主要是彝族“拋繡球”遊戲和跳“海馬舞”、布依族的“浪哨”、苗族的“遊方”。最熱鬧的是“對歌”,不論族別三五成群席地圍坐成圈(多時可達四五十圈),每圈中男一半女一半你唱我應,歌聲此起彼落,迴蕩山野。久而久之,形成了唱歌的歌場、跳舞的舞台、貿易的集市。貴州省電視台曾就此拍攝專題片。
採花風情位於境內西南與盤縣交界處採花山上有一採花洞,山腰前後左右一條條山道直通洞口。每年正月初一,距洞約1.5千米處滑石板的東道主苗寨,就在坡上豎起青枝綠葉的“花樹”,樹上綴滿朵朵山花野卉,男一圈女一圈圍樹歌舞,名“跳花場”。初三歌舞“禮儀”,歡迎外地“採花”的各兄弟民族。初十五歌舞“跳場”最為隆重,先由寨老領唱古歌《從宜和歐金》“跳場歌”,眾人附合,並在蘆笙伴奏中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且歌且舞。初一到十五期間,歌舞畢,男女青年用歌互相問候交朋結友,雙雙對對走進採花洞。從洞口下行十多米後豁然開朗一大廳,可容上千人眾,爾後分成三耳洞,各長三四十米。耳洞兩旁石柱把洞分隔成若干個小間,為有情男女訴說衷情之地。
土特產品
境內土特產品主要有茶葉、薄殼核桃、麻糖、牛乾巴、龍溪石硯等。
普安茶葉普安是“中國古茶樹之鄉”,種茶、採茶、制茶、品茶、售茶產業鏈不斷完善。茶葉成熟期早,富含鋅硒,耐泡,湯色碧綠,味香,口感鮮醇回甜。普天、金雀、細寨銀針、雪峰香茗等品牌在國內外多次摘金奪銀。
普安薄殼核桃個大,殼薄輕掐即破,仁飽滿潔白香而不澀,是享譽省內外的土特產品。主產於高棉鄉薄殼核桃基地,種植面積至2011年已達1.4萬畝,產量15噸,產值45萬元。成規模的還有新店鄉波氽薄殼核桃經濟林,《辭海》注釋普安地名有“波氽之薄殼核桃”的記載。
龍溪石硯龍溪石硯“摩挲如緞子,磨墨如銼子;輕輕呵口氣,能寫百餘字”,屬黔西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源於三板橋鎮九龍山。據考,始創於明洪武年間,清道光年間普安訓導李榮萱吟《龍溪硯歌》,鹹豐中張之洞作《龍溪硯記》。1980年其“聞雞起舞”硯獲“全國工藝品展銷會二等獎”,2008年“龍騰中華”系列硯獲第一屆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大賽最佳創意獎。
三板橋麻糖明崇禎年間,三板橋“靖氛城”建成,市集興旺,主產於雲莊村近兩百戶手工作坊的“麻糖”食品盛銷。傳統製作以麥芽糖(飴糖)、玉米為主料,有三個品種:絲狀口感綿甜,條狀脆酥甜,砣狀又脆又綿又甜。味道清甜可口。
“夜郎壩”清真牛乾巴是穆斯林回民的傳統特色食品,始創於明洪武年間。產品遵教規教義,選用霜降後阿訇下刀的健壯黃牛後腿部精肉,採用傳統醃製工藝製作,肉質鮮嫩,味香醇正。2009年獲國家工商局註冊“夜郎壩”地理標識。

風土人情

民族文化

普安縣為多民族聚居地區,民族文化有苗族的“惹捱德亘”(蘆笙棒舞)、採花風情、喇叭苗服飾,彝族的海馬舞、橫山歌圩等。
苗族蘆笙棒舞
苗族蘆笙棒舞為縣城東北41千米白沙鄉蓮花寨的苗族民間舞蹈,苗語稱“惹捱德亘”,意為“苗族(歪梳苗)攆山舞”。起源於遠古祭祀活動,由絞谷(亘子鼓)、索亘(昌子飄)、高樁德亘(港格亘)、嘞乾赤四部分組成。舞蹈時,十餘人至數十人分別持蘆笙和木棒奏樂,再現圍獵、跟蹤追擊、搏殺捕獲的原始狩獵活動場面。
彝族海馬舞
傳於地瓜鎮格拱、三板橋鎮梅子井一帶。
海馬舞源於彝族祭祀活動,套用於婚喪、農耕、慶典、節日等場合。海馬舞表演三人一組,其中一人扮馬哥,二人扮烈馬。表演由四個階段組成:馬幫跋涉;調遣烈馬;烈馬爭鬥;降服烈馬。伴奏以皮鼓為主,以鈸、鑼為輔。

土特產品

境內土特產品主要有茶葉、薄殼核桃、麻糖、牛乾巴、龍溪石硯等。

重大事件

本轄區內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9年)發生在轄區內的莊蹻伐夜郎戰事,元末明初至洪武六年(1373年)發生在龍吟鎮的苗族仡佬族起義,中華民國27年(1938年)至1949年“貴州地下黨”在轄區內的活動,1949年12月7日至10日發生在縣城駐地(盤水鎮)的“黔西南、黔西北和平起義”事件,1980年至2002年發生在青山鎮、新店鄉、雪浦鄉的11處夜郎遺址群發現,2011年10月21日普安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
貴州地下黨在普安的活動
民國27年(1938年)秋,中共貴州省工委(“貴州地下黨”)派張立回家鄉普安開展盤(縣)、普(安)、晴(隆)一帶的地下工作。張立創辦了“普安民眾教育館”,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宣講前線中國軍民英勇抗日事跡,組織“民眾劇團”演出反映抗日救國的話劇和活報劇。爭取官紳集資興辦“裕民織染廠”,擴大“魚洞河紙廠”生產,開辦“白沙鐵廠”,籌辦“普安縣百貨公司”和“江西坡農場”等經濟實體,掩護地下黨活動,籌集地下黨活動經費。1940年轉移。1949年,張立任省工委書記,將委員劉鎔鑄安插在興仁專員兼保全司令譚本良身邊,策動了黔西南、黔西北在普安的通電和平起義。
黔西南、黔西北和平起義
194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貴陽。黔西南綏靖區司令譚本良於12月6日與第十九兵團司令王伯勛商談起義,當獲贊同。7日赴普安就商,張濤早已作出部署,欣然同意,即日率八十九軍通電起義。10日,十九兵團司令王伯勛、八十九軍軍長張濤、四十九軍軍長王景淵、黔西南綏靖區司令譚本良、黔西北司令劉鶴鳴在普安八十九軍軍部共同簽署並拍發起義通電,宣告黔西南、黔西南和平解放(嗣後於19日復電正式宣布起義),結束了中華民國對貴州的統治。
“中國古茶樹之鄉”授牌
1980年,在普安、晴隆兩縣西部交界的雲頭大山筍家箐發現新生代第三世紀四球茶茶子化石一塊,為迄今世界發現最早的茶籽化石,距今100多萬年。2011年初,在與筍家箐相鄰的江西坡鎮、新店鄉、青山鎮、雪浦鄉發現了大面積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和古茶樹王,共2萬餘株,面積上千畝。中國茶葉研究所、雲南省茶科所、貴州茶科所、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專家組進行實地觀察、測量、記錄和採樣得出結論: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最大的四球古茶樹,也是目前最古老最大面積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樹居群,是珍稀古茶樹資源,在茶樹起源、演化和分類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普安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5月21日,普安縣申報“中國古茶樹之鄉”名片。10月21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在“第七屆中國茶葉經濟年會”上,向普安縣頒發了“中國古茶樹之鄉”牌匾。普安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中國古茶樹之鄉”。

著名人物

清雍正至同治年間,境內先後共產生2進士、9舉人,拔貢、恩貢、歲貢若干。在近現代著名人士有易飛熊、譚本良、羅會廉、張立、張敷榮。
易飛熊(1824—1896年)
字兆南,罐子窯鎮梅花箐人。原姓李,贅於易家從其姓。清鹹豐四年(1854年),隨征雷台山得保軍功。復從官軍進剿羅斛、獨山、石阡等處,保藍翎把總。隨征蜜蜂磴有功,拔補安順鎮右營把總。後帶練進剿歸化、羅朋、九嶺等處,保千總加守備銜。普安廳大坡鋪回變(1858年),由水營節次堵剿,旋進平曲靖、霑益,所向有功,保換花翎加都司銜。鹹豐九年(1860年),督團克復普安縣城。同治五年(1866年),帶勇萬餘援永寧,事平敘功,以參將用。回變十三年(1871年)自籌餉糧解普安廳圍者一,復安南城者二。同治十年(1872年),縣城復為賊據,復與縣令陳澍南復之。賊旋陷普安廳,以中軍守備偕游擊傅得勝克復廳城,大吏委署普安營游擊。光緒十九年(1893年),因民不堪征役為請命,縣官尼之,蠹役煽之,事格不行,且誣以叛逆幾罹罪。至拒石達開於茅口,逐林自清於郎岱,尤為人口之膾炙。終其生平,累保至二品頂戴,誥授武功將軍。
羅會廉(1914—1943年)
樓下鎮人。曾在上海大學學習土木工程。1937年赴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共中央軍委參謀訓練班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調到新四軍游擊支隊工作,任偵察參謀。1942年7月任新四軍第4師偵察通訊科副科長,參加了11月開始的淮北33天反“掃蕩”作戰。1943年任新四軍第4師偵察科科長,參加西進恢復豫皖蘇邊區的歷次戰鬥。同年12月2日,羅會廉率6名偵察員到蕭縣執行偵察任務,途經渦陽縣古弓山以南的高樓莊時,遭日偽軍300餘人襲擊,經一個多小時激戰,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譚本良(1897—1965年)
字俊明,罐子窯鎮人。歷在黔軍、中央軍中任職,從排長逐級晉升到中將司令。1949年11月下旬,在盤縣接受谷正倫交與的貴州省政府、貴州省保全司令、滇黔綏靖副主任公署印鑑。12月10日,率黔西南綏靖區及所轄14縣(原第三行政區所轄興仁、興義、盤縣、普安、晴隆、關嶺、普定、郎貸、鎮寧、紫雲、貞豐、安龍、冊亨、望謨)軍政人員起義。解放後,歷任貴州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貴州省委員。
張 立(1909—1976年)
盤水鎮人,名繼香,字芳,別號又銘。入黨時取名張立。1938年,在延安陝北公學院學習,同年7月在黔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至1940年在中共貴州省臨時工委領導下,任黔西南片區負責人,建立據點開展革命活動。1945年9月赴中原解放區工作。1948年任中共黔北工委書記,組織領導黔北、黔東北、黔西南的武裝游擊鬥爭。1949年,任中共貴州省工委書記,在國民黨上層策動起義。11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兵團在貴陽勝利會師。解放後歷任五兵團興仁區工作團團長、省政府代表團副團長、剿匪治安協助委員會秘書長、省中蘇友好協會總幹事、省抗美援朝委員會秘書長、省委黨校副教育長、省政協專職委員、省文史館副館長等職。1976年8月病逝。
張敷榮(1904—1998年)
盤水鎮人。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屆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一屆中國教育學會理事,第一屆全國教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教育學會原副會長,西南師範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原副主席,教科所所長、教學論專業博士導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獨自編寫出《教育學》等18種教材,主譯了《程式教學》等教育名著,並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了《教育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等一系列學術論文。

市政建設

城市道路
2011年末城區道路總長度1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6米;道路鋪裝面積0.166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5.5平方米。
公共運輸
2011年末城區有客運三輪車198輛,年客運量146萬人次。
給排水
2011年末有城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5千米,年工業用水23.16萬噸、生活用水115.8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7噸;排水管道40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35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80%。
供電
2011年末城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1座,主變壓器18台,總容量293.1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6條,總長度231.7千米,用電負荷720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3.12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35%,供電可靠率99.21%。abc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城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3.19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6.16公頃,其中公共綠地8.67公頃,綠化覆蓋率25%,人均綠地2.89平方米。

貴州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省會貴陽市。全省轄: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特區
貴陽市烏當區 | 南明區 | 雲岩區 | 花溪區 | 白雲區 | 小河區 | 清鎮市 | 開陽縣 | 息烽縣 | 修文縣 | 金陽新區*
六盤水市鐘山區 | 六枝特區 | 盤縣 | 水城縣
遵義市紅花崗區| 匯川區 | 赤水市 | 仁懷市 | 遵義縣 | 綏陽縣 | 桐梓縣 | 習水縣 | 鳳岡縣 | 正安縣 | 餘慶縣 | 湄潭縣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安順市西秀區 | 普定縣 | 平壩縣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銅仁地區銅仁市 | 德江縣 | 江口縣 | 思南縣 | 石阡縣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萬山特區
畢節地區畢節市 | 黔西縣 | 大方縣 | 織金縣 | 金沙縣 | 赫章縣 | 納雍縣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 望謨縣 | 興仁縣 | 普安縣 | 冊亨縣 | 晴隆縣 | 貞豐縣 | 安龍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 | 施秉縣 | 從江縣 | 錦屏縣 | 鎮遠縣 | 麻江縣 | 台江縣 | 天柱縣 | 黃平縣 | 榕江縣 | 劍河縣 | 三穗縣 | 雷山縣 | 黎平縣 | 岑鞏縣 | 丹寨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 | 福泉市 | 貴定縣 | 惠水縣 | 羅甸縣 | 甕安縣 | 荔波縣 | 龍里縣 | 平塘縣 | 長順縣 | 獨山縣 | 三都水族自治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