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貓貓洞古人類遺址位於興義火車站前數百米,距今約1萬2千年,於1974年冬被發現,次年由貴州省博物館發掘。遺址出土古人類化石7件,打制石器、石材4000餘件,骨器、角器多件,此外還有各種哺乳類動物化石等。據專家考證,貓貓洞古人類屬舊石器晚期,距今1萬2千年前後。此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專家定名為“興義人”。距此不遠的桔山鎮豐都的張口洞古人類遺址,也曾發掘出舊石器晚期,距今約1萬年前的石製品、骨器、動物化石等700餘件。貓貓洞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代表了一種區域性的文化特徵。因此被考古學家稱為“貓貓洞文化”。1980年中國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彩色《中國古人類畫集》已將貓貓洞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定名為“興義人”。並稱:“在一個遺址內出土人類化石之多,石器材料之豐富,骨器數量之大,製作之精緻,在華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國也十分突出。”相關介紹
在發掘貓貓洞遺址中,出土了不少動物化石,都是“興義人”吃剩的動物骨骼,遺棄在洞裡洞外,經過萬年以上的演化成了化石。“興義人”利用鹿角、鹿骨製造工具,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文物。在出土的骨角器中,有不少類型是國內首次發現。骨刀,猶如現代人餐桌上使用的餐刀,角器是用鹿角磨製的,在國內是首次發現;骨錐是目前我國同時代出土骨錐中較為精緻的一件。
貓貓洞文化,已被載進了人類的史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張森水先生在《貴州的新發現及其對我國舊石器考古學的意義》一文中指出,台灣省的“長濱文化”與貓貓洞文化類型有密切聯繫。“雖然我們還不能說貓貓洞文化類型是長濱文化直系祖先,至少可以說,貓貓洞文化類型為尋找台灣省遠古文化之源提供了有意義的資料’(原文載《貴陽師院學報》1983年第三期)。由此可看出,貓貓洞遺址對探討晚期人類的區域性文化的起源、發展、分布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