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按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胃腸炎,按其炎症性質可分為黏液性、化膿性、出血性、纖維素性和壞死性胃腸炎,按其病程經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胃腸炎。原發性胃腸炎的原因包括:採食了發霉變質、冰凍腐爛的飼料或污染的飲水;採食蓖麻、巴豆等有毒植物或有刺激性化學物質,如酸、鹼、砷、磷、汞等。飼養管理不善、氣候突變、衛生條件不良、運輸應激等可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條件性病原的侵襲而發生胃腸炎。濫用抗生素使胃腸道菌群失調。繼發性胃腸炎常見於各種病毒性傳染病(豬瘟、傳染性胃腸炎等)、細菌性傳染病(沙門氏菌病、巴氏桿菌病等)、寄生蟲病(蛔蟲等)及一些內科疾病(腸變位、便秘等)。
臨床症狀
急性胃腸炎: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脈搏增加,呼吸增數。舌苔重,口臭;腹瀉時糞便較稀軟,有惡臭或腥臭味,有時混有黏液、血液或膿性物。病初腸音高亢,逐漸減弱至消失;重症的豬肛門鬆弛、排便失禁或呈里急後重,尿量減少。腹痛和肌肉震顫,肚腹蜷縮。體溫升高,病情嚴重時體溫降低,四肢、耳尖等末梢冰涼,心率增快,脈搏微弱。眼結膜先潮紅後黃染,常嘔吐帶有血液或膽汁的內容物。因機體脫水而血液濃稠、尿少,眼球下陷,皮膚彈性降低,呼吸、心跳加快。後期發生痙攣、昏迷,因脫水而消瘦,衰竭而亡。
慢性胃腸炎:眼結膜顏色紅中帶黃色,食慾不定,舌苔黃厚;異嗜,喜食砂土、糞尿。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腸音不整。
病源及特徵
病源
多因餵給腐敗變質,發霉,不清潔或冰凍飼料,或誤食有毒植物或化學藥物,或暴食、暴飲等刺激胃腸所致。
特徵
以食少,異嗜,嘔吐,腹痛,腹瀉,糞便帶血或混有白色黏膜等為特徵。
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
腸內容物常混有血液,味腥臭,腸黏膜充血、出血、脫落、壞死,有時可見到假膜並有潰瘍或爛斑。
診斷鑑別
根據舌苔顏色變化、腹瀉、糞便中有黏液或膿性物等臨診症狀,以及剖檢所見腸道變化可做出診斷。
防治措施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禁餵發霉變質、冰凍或有毒的飼料;保證飲水清潔衛生;及時驅蟲,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處方1
(1)氯黴素1-1.5g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4d。說明:也可注射磺胺嘧啶鈉(0.1-0.15g/kg)或10%增效磺胺嘧啶(0.2-0.3ml/kg)或口服痢特靈(10mg/kg)。
(2)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100-300ml10%-25%葡萄糖注射液30-50ml5%碳酸氫鈉注射液30-50ml用法:一次靜脈注射。
(3)次硝酸鉍2-6g 用法:一次內服說明:也可用鞣酸蛋白2-5g或木炭末、鍋底灰10-30g內服。
(4)10%安鈉咖或樟腦磺酸鈉注射液 5-10ml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5)硫酸阿托品注射液2-4mg用法:一次皮下注射。
處方2
鬱金散加味鬱金15g 訶子10g 黃連6g黃芩10g 黃柏10g 梔子10g大黃15g 白芍10g 罌粟殼6g烏梅20g 用法:煎汁去渣,一次灌服。
處方3
槐花12g 地榆12g 黃芩20g藿香20g 青蒿20g 茯苓12g車前草20g 用法:煎湯去渣,一次灌服。說明:用於有便血症狀時。
處方4
針炙穴位:脾俞 百會 後海針法:白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