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一)今天,千萬不要再把道教中的仙人和佛教中的仙人混淆。古印度的外道修士雖然長壽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卻並非如仙家這樣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甚至會繁衍小孩(見《雜譬喻經》相關章節),顯然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過死後升天——注意,死後升天是棄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業力福報,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兩者天差地別。古代翻譯佛經的人為了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將古印度的外道修士翻譯為“仙人”,卻不想誤導了大批不知變通讀死書的愚人,將道家仙人與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實在可嘆。
其次,仙人也不等於印度諸天(即佛家的天人)。道家說五道輪迴,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與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環,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職司所在,受天律束縛,雖有威福,有罪則貶,其情形與佛家所說天人、阿修羅的處境一樣。然而,所謂仙家,不論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達到莊子所說逍遙遊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說業力了。因此,更與神道無關。道教咒語,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卻並不敢煩勞仙人,也正是這個道理。雖然有些愚痴的僧人胡說什麼“仙家終落空亡”,此語釋迦牟尼也不曾說過,顯然是一句妄言。若仙為業力所拘而不得超脫三界,仙道亦不足貴也!
當佛經翻譯成漢語時,梵文的諸天(即佛家的天人)意思,在漢語中沒有相同的辭彙,就找了意思比較相近的天神、神仙來表示。
久而久之,就有人認為佛教的天人就是道教中的天神、神仙了。
佛教的天人是眾生,佛、菩薩不是眾生,超脫輪迴。道教的天神、天仙和佛教的佛、菩薩類似不是眾生,超脫輪迴。因此,絕對不能用漢譯佛教中的天人、仙人來理解道教的天神、仙人。從古至今,印度都是沒有仙人(即神仙)信仰的。
(二)漢譯佛教中的所謂仙人,梵語r!s!i,巴利語isi。(一)音譯利師、哩始。是指古印度佛門之外的外道修行人,古印度也大多住于山林,能夠保持長壽,其中不乏上百歲的。在中國古代,由於漢語中沒有相同的辭彙,就找了本質完全不同的、原本和印度沒有半點關係的中國本土信仰的仙人、神仙、大仙來代替。略稱仙。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下載,這些外道修行人皆持成就禁戒,常修苦行,具足威德,有大光明,或住山河,或居林藪,食果飲水,具有五種神通,遊行虛空,一切所為無有障礙。漢譯佛教中,又以佛為仙人中之最尊者,故亦稱大仙。
(三)婆羅門教及印度教用以指吠陀頌詩之作者,然未必指特定之人;後亦泛稱一般之聖人,是在神、人、阿修羅等以外之似神如人者,並被賦與極大之法力神通。一般分為三類:(一)出身於神者,至今漢譯仍然受到古人不當的影響,翻譯為天仙,(梵devar!s!i)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裡天仙相當於佛教中的天人,不可和中國本土信仰的神仙劃等號。(二)出身於婆羅門者,至今漢譯仍然受到古人不當的影響,翻譯為梵仙(梵brahmar!s!i)。(三)出身於剎帝利者,至今漢譯仍然受到古人不當的影響,翻譯為王仙(梵ra^jar!s!i)。有時又分七類,即上記三類外,另有大仙(梵maha^r!s!i)、至上仙(梵paramar!s!i)、多聞仙(梵s/rutar!s!i)等。這些漢譯仍然都是受到古人不當的影響,都千萬不可與中國土生土長的仙人概念相混淆。
神話學
在最早的吠陀本集中,仙人是指吠陀頌歌的作者,大概是指史前時代雅利安人部落的祭司。傳統上,梨俱吠陀中的每首頌歌都照例署上一位仙人的名字。這些人可能真有其人,也可能是某一祭司家族或師徒相傳的祭司集團的代稱。吠陀頌歌本身就提到許多仙人的名字,這些人是最早向因陀羅等大神獻祭的神官,同時也是最早的一批神職政治家(尤其是極裕和眾友;關於他們的神話表明,早期吠陀祭司對原始形態的雅利安人政權有重大影響)。後來“仙人”稱呼被普遍化,泛指那些賢哲、聖人,尤其是博學的婆羅門。而吠陀仙人也不再被認為是頌歌的直接作者,他們只是得到了最高存在的“天啟”,並把這些頌歌吟誦了出來。
仙人故事的種姓傾向性非常明顯。較晚的仙人神話明顯能看出婆羅門加工的痕跡,他們極力渲染修道仙人的種種超自然法力(特別是無限誇大苦行的力量),以抬高自己種姓的地位,以至於把他們寫得超過了三大主神。例如推選最受人類愛戴的主神時,濕婆和梵天都因為怠慢婆利古仙人而落選,獲此殊榮的是對仙人必恭必敬的毗濕奴。與之相對,吠陀時代的仙人們顯然沒有這么高的地位,他們恭敬地崇拜因陀羅,極裕還因此被稱為“因陀羅之友”。至於眾友仙人的神話,它明確地反映了婆羅門與剎帝利之間的鬥爭,同時鼓吹婆羅門為尊(眾友在還是剎帝利時屢屢敗在極裕仙人手下,於是認識到婆羅門遠比剎帝利高貴,通過幾千年的苦行把自己的種姓變成了婆羅門)。
許多仙人看來有某些真實依據。例如蟻垤,通常認為確實有這樣一位整理羅摩衍那的詩人,在他的真實事跡失傳後,出現了關於他的仙人傳說(相反,創作摩訶婆羅多的廣博仙人通常認為只是一個假託的稱號,不可能是單一的作者)。早期的學者也可能被其後代弟子神化為仙人,如迦毗羅仙人是數論哲學的創始人;語法學家波你尼也被加上了仙人頭銜。此外,有些學者認為,仙人故事是有現實的社會依據的。所謂仙人是一些在“森林”里建立了村社式的生活基地的婆羅門修道士,仙人傳說正是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狀態,尤以摩訶婆羅多中的《森林篇》為典型。
仙人分類
“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聞道有先後,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而沒有等級地位之別,皆濟世度人為宗旨。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天仙品位
亦稱“仙人”、“飛仙”、“大羅金仙”。指居於天府、能舉行飛升的神仙。《天仙品》:
“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抱撲子內篇、論仙》與《仙術秘庫》均其列為第一等。《墉城集仙錄》將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若從修煉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煉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煉虛合道”的大成景界。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閉時而不同閉;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神仙品位
亦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莊子曰:“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熱“,”“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從修煉角度上看,神仙為修煉之上成。丹道上講為煉神還虛的乳哺階段。此時鍊形化炁,胎仙自化,陽神已成,脫質升舉。即運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為一,心無生滅,息無出入。重濁之形,化為輕清之炁;純陽之體,盡為神通萬化。屆時體變純陽,陽神已成,具有神通萬化之功能。
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無神通力之仙。據《天隱子》記載,在地為地仙。《仙經》云: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屬於中等仙人。據《仙術秘庫》載,地仙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游閒之仙,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經》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從修煉角度上看,地仙為修煉之中成。丹道上講指完成鍊氣化神的胎養階段。此時能夠在長壽的基礎上證到長生,但是尚無神通變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時仍有呼吸和飲食,形質未能全部化為輕清。但修煉至此,容光煥發,步履輕疾,壽増無量。
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鍾呂傳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無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稱:“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於小成,行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其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貽吐納之訓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傳`序》曰:“補完氣血,復成乾體,復得外藥,結成內丹,此人仙也。”《武術匯宗》:“有從下關用功者,不使真氣泄於陽關,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延壽於數百年,或延壽於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從修煉角度上看,人仙為修煉之下成。丹道上講指煉精化氣的築基階段。此時修煉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其方法有: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采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樂延年,但有形之軀最終必壞。
鬼仙品位
又稱“靈鬼”。指修道者未能煉至純陽,死後出陰神,乃為鬼仙。《鍾呂傳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舌而已。”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武術匯宗》:“一味閉目寂坐,冥心寂照,則靜中尋靜,悟人頑空寂滅矣.而未滅盡定,只煉得一個強定之陰神,到氣盡時,陰神一出.便為靈鬼,謂之鬼仙。”從修煉角度上看,鬼仙為修煉之最下乘。丹道上講指僅僅限於基礎的性功修煉階段。修證之時.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內守,悟人頑空。到撒手了結之時,定中能出陰神,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在修煉之時,有人年事已高,肉體衰朽,或者環境困難,無從保障,今生修成已無望,乃用此法,可出陰神,以為下輩子繼續修證.同樣屬乾鬼仙。此法有:投胎、奪舍、借屍、轉世等。
古今神仙
至尊三清及諸尊神
三清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天地日月星宸等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為歲星(木星)
熒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鎮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天樞)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天璣)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天權)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玉衡)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開陽)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搖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
第五至第七為標
合而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蒼龍(東):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婁、胃、昴、畢、觜、參
朱雀(南):井、鬼、柳、星、張、翼、軫
玄武(北):斗、牛、女、虛、危、室、壁
十方諸天尊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圓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極坎宮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虛大帝
水官:洞陰大帝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聖靈應真君.翊聖保德真君.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盪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稱青玄上帝
太乙雷聲普化天尊:亦稱都天糾察大靈官.王善天君
南極長生司命真君:亦稱南極真人.壽星.老人星
東嶽大帝:全稱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又稱東嶽天齊大帝,東嶽泰山君,酆都大帝
靈官.太歲諸神及人身中之神
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
功曹:亦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
城隍:據說由《周禮》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來
灶君
鬥神
財神
瘟疫神
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微妙元通真君:沖虛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
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是謂仙人)
赤松子:神農時雨師
寧封子:黃帝時人
赤精子:顓頊時人
彭祖:顓頊帝之玄孫
容成公:黃帝之師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許真君:晉代道士許遜
北五祖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鍾離權
純陽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呂洞賓
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五祖
紫陽真人張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賢真人薜道光
翠虛真人陳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馬鈺
長真凝神玄靜溫德真君譚處端
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劉處玄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邱處機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晤王處一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郝大通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孫不二
八仙
鐵拐李
漢鍾離
張果老
何仙姑
藍采和
呂洞賓
韓湘子
曹國舅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仙人
【拼音】xiānrén
【釋義】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詳細解釋
亦作“仙人”。1.神話傳說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史記·孝武本紀》:“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文選·古詩》:“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新唐書·方技傳·姜撫》:“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此妙語也。”《雲笈七籤》卷十七:“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2.唐人用以稱女道士。唐李白《玉真仙人詞》王琦注引胡震亨曰:“玉真公主,睿宗女。字持盈。太極元年出家為道士,築觀京師以居。”
3.古代雜戲的一種。《魏書·樂志》:“﹝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凰、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以備百戲。”
4.南北朝時高麗官職名。《周書·異域傳上·高麗》:“大官有大對盧,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並褥薩凡十三等,分掌內外事焉。”
5.書法名稱的一種。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文字》:“南齊蕭子良撰古文之書五十二種:鵠頭、蚊腳、懸針、垂露、龍爪、仙人、芝英……偃波、飛白之屬,皆狀其體勢而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