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廣東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象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博羅縣境內,惠州市北部,距惠州市區18公里,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象頭山面積33平方公里,形成於白堊紀的火成岩,具有岩壁聳立,雄偉奇峻的山勢。區內層巒疊嶂,峻峭山峰多達165座,主峰蟹眼頂海拔1023米。象頭山觀光,有山景、石景、林景、水景,而雲景則被西湖借作“象嶺雲飛”,列入西湖諸景之一。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種類有1500多種。其中較為名貴的有阿丁楓、狹葉黃楊和多品種的蘭花等;動物有猴子、水鹿、雲豹、穿山甲等保護動物。

概況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是1998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0696.9公頃,其中核心區3559.3公頃,占總面積的33.3%,緩衝區4072.4公頃,占總面積的38.1%,實驗區3065.4公頃,占總面積的28.6%。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博羅縣中南部的小金河旅遊資源開發區,南至惠州市區18公里,與羅浮山相隔60公里。

自然環境

象頭山形成於白堊紀的火成岩,具有岩壁聳立,雄偉奇峻的山勢。區內層巒疊嶂,峻峭山峰多達165座,主峰蟹眼頂海拔1023米。山體基岩形成花崗岩特有的“石蛋”景觀,壘疊奇妙,物象逼真,遍布山坡、山頂、河床。有象頭石、大人岩、小人岩、阿婆髻、石仙桃、蟾蜍落河、烏龜上水等石景。
發源於象頭山的東江支流小金河,全長24公里,由西向東,注入東江,區內河道蜿蜒狹窄,落差達704米。源頭范家田海拔高726米,區內最低處的四角樓海拔僅22米。由於降雨量多,植被好,地表產水量大,陡坎急灘多成瀑布,沿河建有六座山塘和小水庫,建有7個梯級水電站。

資源

植物資源:
區內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種類有1500多種。其中較為名貴的有阿丁楓、狹葉黃楊和多品種的蘭花,如:墨蘭、建蘭、闊葉建蘭、石斛、紫唇兜蘭等。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國家級保護動物有獼猴、水鹿、雲豹、穿山甲等。
水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身長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體重100—200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 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頸上有深褐色鬃毛。
水鹿有群居的習性,性喜水,雨後活動頻繁,常到溪澗喝水或沐浴。即使冬季,也常流連於水塘,故名之“水鹿”。 一般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闊葉密林或針闊混交林。白天隱蔽在濃密覆蓋物中,夜間活動,以青草、樹皮、竹筍、嫩葉為主食,也盜食農作物。雌獸的懷孕期大約為6—8個月,於翌年春季生產,每胎產1仔,偶爾產2仔。
旅遊資源:
象頭山觀光,有山景、石景、林景、水景,而雲景則被西湖借作“象嶺飛雲”,列入西湖諸景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