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州鎮

豐州鎮

在中國,被叫做豐州鎮的有3個,分別是: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豐州鎮、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豐州鎮。

基本信息

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豐州鎮

豐州鎮豐州鎮

概述

豐州鎮位於邢台市東部,平鄉縣政府所在地。全鎮面積36.6平方公里。元代前,該地為太平鄉,明清時期為本縣四大集鎮之一的三河鎮,該鎮境內,有商紂河丘宮遺址興固寺等古蹟。秦始皇東巡還,駕崩於沙丘宮,今豐州鎮王固村

同治年間,知縣蘇性作詩頌曰:“沙丘曾築苑,遠事溯殷商,當日林懸肉,祗今樹岡,鳥聲歌管雜,花氣酒池香,撫景徘徊久,繁陰送夕陽”。該鎮下轄20個行政村,20個村民委員會,2.6萬人口,是平鄉縣較大鄉鎮之一。

豐州鎮資源豐富,人傑地靈,市場繁榮,信息靈便。工業基礎雄厚。邢台市飛輪廠、平鄉縣東風塑膠製品廠、平鄉縣豐田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是全鎮的龍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有:腳踏車配件、塑膠製品、打包帶、添充母料暢銷全國各地,出口東南亞6國。近年來,依託縣城優勢,該鎮已發展成為“一帶三區”即:邢清路經濟帶、三河東塑膠製品工業小區、寧常路木器加工業小區、前進日光溫室大棚菜、花卉百畝示範園區。

該鎮地理優越,交通發達,通信便利。邢(台)清(河)、任(縣)廣(宗)、寧(晉)常(河鎮)3條公路幹線交匯於此,與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接近。

地理位置

豐州鎮位於平鄉縣中部,其坐標位置在東經115°00′至115°06′,北緯37°02′至37°07′之間,為縣政府駐地,在省會石家莊東南偏南117.6公里處。東隔老漳河與廣宗縣為鄰,南臨田付村鄉,西連油召鄉,北接尋召鄉。總面積64.5平方公里,耕地7萬畝,土質多為沙白土,人口50581萬,轄36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該鎮地處海河流域平原,平均氣溫13℃。年平均降雨量41.8毫米,多集中在6、7、8三個月,無霜期203天左右。

解放前,這裡糧食畝產不足百斤,春冬二季勞動力大批外出謀生。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興修水利,深翻土地,改土治鹼,挖掘地下水源,農業生產條件大為改變,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邢(台)清(河)公路、定(洲)魏(縣)公路交匯於此,交通便利,通迅設施齊全,經濟發達。工業以塑膠工業小區為骨幹,並有建材、化工、機械、腳踏車零配件、皮革、服裝、運輸、飲食服務等行業。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穀子、大豆、花生、棉花為主,2006年糧食總產25728噸,工農業總產值7億元,人均收入2631元。

該鎮文教衛生事業發展很快,現有學校25所,在校生2萬餘名,教職員工950人,在衛生方面,該鎮有大型醫院5家,私人診所遍布全鎮各個村莊,醫務人員450名,方便了人民的看病、就醫,保障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

該鎮歷史悠久,有許多的名勝古蹟,特別是曾有“出京第一寺”之譽的“興固寺”就坐落在該鎮的竇馮馬村

豐州鎮寬闊的鄉道

歷史沿革

1953年設乞村鄉,

1958年成立乞村人民公社,

1984年2月政社分置,乞村改為鄉,同年6月,又改建為乞村鎮。

1995年1月改稱豐州鎮。

1996年2月並鄉擴鎮,將原馮馬鄉16個村併入本鎮。

行政區劃

該鎮所轄行政村(36個):北張莊、李馮馬、孟馮馬、黃里馬、梁里馬、東王莊、趙河東、前進、北牌、南牌、人民街、馬前屯、馬後屯、老吾莊、西河村、東河村、田閻莊、尉莊、王固、田禾、徐河東、李河東、大時村、魏家莊、魏閻莊、竇馮馬、鄧家橋、鋪上、里村、霍洪、張馮馬、許馮馬、左馮馬、西田村、東田村、王里馬。
豐州鎮穀子

經濟狀況

該鎮確立“調整農業結構,發展一村一業”思路。養雞、養鴿、蔬菜花卉是全鎮發展特色農業的重頭戲。該鎮是平鄉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活動的中心。解放前,這裡糧食畝產不足百斤,春冬二季勞動力大批外出謀生。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興修水利,深翻土地,改土治鹼,挖掘地下水源,農業生產條件大為改變,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邢(台)清(河)公路、定(洲)魏(縣)公路交匯於此,交通便利,通迅設施齊全,經濟發達。工業以塑膠工業小區為骨幹,並有建材、化工、機械、腳踏車零配件、皮革、服裝、運輸、飲食服務等行業。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穀子、大豆、花生、棉花為主,2006年糧食總產25728噸,工農業總產值7億元,人均收入2631元。

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

豐州鎮九日山

概述

豐州鎮位於南安市東部,與泉州市區接壤。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5萬畝,森林面積4.4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2%;境內水利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為花崗岩,其中“礱石”以石質精細、潔白,被稱為“泉州白”。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歷代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如南北朝時印度高僧拘那羅陀曾來九日山延福寺譯經,唐代宰相姜公輔和名士秦系均在九日山寓居多年,還有宋末元初閩南黃氏燕山始祖答喇真、近代創辦華僑中學的愛國華僑黃貽瓶等等傑出人物。

豐州人口4.46萬人,海外僑胞2.2萬人。本地居民以漢族為主,主要有傅、黃、王、陳、林、李、顏等姓氏。

豐州鎮距離泉州市區5公里,省道307線、漳泉肖鐵路橫穿鎮區,旅遊資源主要分布於集鎮中心、公路兩側,交通十分便捷;重點投資項目是泉州市申請海絲“世遺”項目之一的“九日山風景區整治工程”。

豐州歷史上長期作為郡、縣治所,曾是閩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現有1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九日山摩崖石刻,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陀羅尼經幢、蓮花峰石亭寺及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豐州鎮已逐步形成了九日山名勝古蹟觀光旅遊區,蓮花峰石亭寺、陀羅尼經幢、延福寺宗教朝聖旅遊區和豐州江濱生態園城鄉周末休閒度假旅遊區等三大特色景區,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基礎。

作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的豐州鎮,科教發達,文體齊全,有一級達標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13所,中心幼稚園1所,衛生院1所,影劇院1所,此外還有眾多老年活動場所,民眾文體活動蓬勃興起。

豐州鎮豐州鎮

歷史沿革

“豐州者,豐美、豐饒之州也。”南朝陳光大元年(568年)升晉安郡為豐州,治所設在福州(即今福州地區)。唐武德五年(622年),在舊南安郡地置豐州,下轄莆田、南安及尤溪三縣。現豐州鎮所轄的12個行政村(居)在宋時除分屬舊城廂內外七鋪(城內四鋪為:富春、豐樂、武榮、長壽;城外三鋪為:桃源、前淵、社壇。另外,潘山鋪軍早已劃歸鯉城區,現為豐澤區北峰鎮轄。)之外,其他分屬於宋時唐安鄉下轄的修文里、昭文里、禮順里的一部分。元朝,除舊城廂內外七鋪外,其他分屬於當時的一、三、廿一都。

民國17年置豐州鎮,至民國35年期間先後屬第三區、第二區。

解放初在豐州設第九區,轄今豐州、霞美一帶。

1956年置豐州區。

1958年成立燈塔公社(年底更名為豐州公社)。

1961年改豐州區。

1965年成立豐州公社。

1984年改鄉。

1985年改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10.3萬,轄豐州村、西華村、環山村、桃源村、後田村、旭山村鋪頂村素雅村溪豐村、雙溪村、玉湖村仙河村、張坑村、杏埔村、玉田村、金山村、西山村、四甲村、長福村、山美村、溫山村、霞美村四黃村、邱鍾村、埔當村、沃柄村26個村委會及豐州居委會。1999年析出霞美鎮。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豐州鎮

豐州鎮馬牧河

概述

豐州鎮位於武鄉縣中部地區,鎮政府設在縣城太行街33號,於2000年底由原城關鎮和曹村鄉合併而成。豐州鎮北接榆社,南鄰沁縣,地處東徑112度26分至113度22分,北緯36度39分至37度08分的太行山區,總面積1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107畝,全鎮轄47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360人。

豐州鎮境內屬黃土丘陵地帶,溝壑縱橫的土石山區。海撥在920米,屬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四季分明,冬長夏短,季風強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年平均氣溫5—10度,年日照時數2592小時,無霜期166天,年蒸發量為1603毫米。境內主要河流有涅河馬牧河、關河,主要山脈有康家山、鄭崗山、狐爺山等。

豐州鎮交通便利,榆黃公路貫穿南北,沁溫公路橫貫東西,境內設火車站2個,武墨線和太焦線在該鎮交匯,鐵路總里程11.3公里,有28個行政村實現了通油(水泥、磚)路,總里程60公里。太長高速公路途徑我鎮10個村共16.5公里,將於2005年10月竣工通車。

豐州鎮豐州鎮

經濟狀況

豐州鎮是武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武鄉縣的一個農業大鎮,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子、小麥、大豆、高梁、土豆、蔬菜等,其中玉米18000畝,穀子6000畝,小麥6000畝,馬鈴薯6000畝,小雜糧1700畝,大棚菜50畝,明地菜3000畝。2003年糧食總產量2684萬斤,農作物特產主要有汾州香小米,優質脫毒馬鈴薯,綠色蔬菜、優質玉米等。豐州鎮畜牧養殖業發展迅猛,牛、羊、豬存欄分別達到3401頭、1418隻和3428頭,養殖大戶發展到300戶,舍飼圈養工程得到大面積推廣。

豐州鎮有預製廠7座,磚廠6座,石料廠6座,印刷廠1個,帶鋸廠1個,麵粉廠1個,主要產品有預製建材、磚、石料、料石、優質麵粉等。全鎮勞務輸出人數達到3500人,年增加收入2000萬元。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48元,財政收入204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