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面窩頭

豆面窩頭

豆面窩頭,色澤金黃,暄軟。香甜。窩頭一般是玉米面做的,黃色的,在舊社會人們都吃這,它的樣子和名字是一樣的,圓錐形錐底部有一個向裡面凹進去的口,故得名窩頭。市面上有一種豆面窩頭,不僅僅只是豆面窩頭了,還有黑米窩頭、高粱窩頭、紅薯窩頭、綠豆面窩頭、糯米窩頭等等,基本上都是採用五穀雜糧為基本料材,經特殊配方加工而成,也一改傳統豆面窩頭生硬、乾澀的口味。如今的豆面窩頭已經是一種綠色、美味、營養、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糧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因此廣受消費者的喜愛。

製作材料:

主料:黃豆粉300克

輔料:玉米面(黃)750克

調料:白砂糖200克,蘇打粉15克

特色:

此窩頭色澤金黃,暄軟。香甜。

口味:甜味 工藝:清蒸

製作方法

1. 將玉米面放入盆內,用八成熱的水燙好,晾涼;

2. 再將黃豆面摻入,加入小蘇打,稍餳一會兒,加入糖揉勻;

3. 將麵團放在案板上,揉勻後搓成條,分成50克一個的劑子;

4. 劑子放在手中揉成圓形,右手大拇指在圓球表面鑽上一個小洞,邊鑽洞,左手掌邊配合右手指轉動玉米面球,直至洞口由小漸大,由淺到深,把面球頂端捏成尖形,成窩頭形狀;

5. 將小窩頭擺放整齊,上籠用旺火沸水蒸約20分鐘,即可食用。

小帖士-食物相剋:

玉米面(黃):玉米忌和田螺同食,否則會中毒;儘量避免與牡蠣同食,否則會阻礙鋅的吸收。

飲食文化

歷史記載

豆面窩頭起源的歷史是不可考了,但我們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經有這個名稱,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李光庭著《鄉言解頤》卷五,載劉寬夫《日下七事詩》,末章中說及“愛窩窩”,小注云,“窩窩以糯米粉為之,狀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餡,蒸熟外糝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窩窩。田間所食則用雜糧面為之,大或至斤許,其下一窩如舊而復之。茶館所制甚小,曰愛窩窩,相傳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愛窩窩,今但曰愛而已”。照這樣說,愛窩窩由於御愛窩窩的縮稱,那么可見豆面窩頭的名稱在明朝那時候已經有了。

詞語意蘊

豆面窩頭本來是過去北京窮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雜合面作成的。大個兒的有半斤來重,小的也有二、三兩。豆面窩頭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間空,呈圓錐狀。為了使它蒸起來容易熟,底下有個孔(北京俗語叫窩窩兒),又因為它是和饅頭一樣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稱這種食品為豆面窩頭。過去形容某個人命運苦,常常說:“他呀,一輩子饑飽勞碌,吃窩頭的腦袋。”歇後語“豆面窩頭翻個兒——顯大眼”是指把窩頭翻過個兒來,窩兒朝天就顯出了個大圓眼兒(即圓孔)來,用以比喻出風頭,反而出了醜,常常帶有輕視諷刺的意味。

慈禧一說

農民用玉米面做這種食品,用這個名稱,已經很久了。 天下事無獨有偶,豆面窩頭還有其他故事。北海公園有一家飯館名叫“仿膳”,是仿御膳房的做法的意思。他們的有名食品裡邊,便有一種“小豆面窩頭”,據說是還與慈禧有關,相傳清朝末期,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前不久,慈禧等一幫人狼狽西逃,一連好幾天趕路,帶的糕點都吃完了。快到西安時,慈禧飢餓難耐,下令停車,要手下人去找吃的。隨從們想,她吃慣了山珍海味,細軟糕點,到何處去尋。所以手下人只哼哈應聲,無從著手。慈禧一見,火冒三丈:“你們這幫奴才,怎么還不去找吃的,想餓死我呀!”一個太監說:“老佛爺息怒,奴才不是不肯去找,可這地方,前無村後無店,到哪兒找呀?”正說著,慈禧見不遠處有逃難的百姓,正坐著吃東西,她指著說:“你們去看看。”太監跑去一看,逃難的人吃的是涼豆面窩頭。太監回稟說他們吃的是粗食豆面窩頭。慈禧從未聽說過什麼叫豆面窩頭,心裡好生奇怪,就親自下車前去探視,見是一種黃橙橙的食品,那些人吃得正香。她上前問道:“這東西,好吃嗎?”一位老頭回說好吃。慈禧肚中空空,不自覺口生涎液,也很想嘗嘗,便說:“你能給我一個嘗嘗嗎?”那位老人爽快地遞上了一個。慈禧接過就咬了一口,感覺味道不錯,就吃了起來,啊!還真香呀!不一會兒,一個大豆面窩頭就被她吃光了。

後來,她重回北京宮中,每當吃膩了滿桌的御膳,就想起那次逃難時吃的東西——豆面窩頭,真可謂回味無窮。於是下令御膳房做豆面窩頭吃。豆面窩頭送來了,也是黃橙橙,她一嘗,咂吧咂吧,感到不是那滋味,一怒之下,又殺了幾個廚工。這可難壞了御膳房,哪個廚人不怕死,誰還敢給她做豆面窩頭。大家湊在一起想辦法。還是一位老廚師想出一個主意:“咱們用栗子粉加白糖,做豆面窩頭,試試她愛不愛吃?”於是,大家動手做了栗子面豆面窩頭送上,慈禧嘗了嘗,挺好吃,高興地說:“我總算又吃到了當年逃難時的豆面窩頭。”訊息傳回御膳房,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從此御膳房的點心譜中又增添了一品小豆面窩頭。其實這種窩頭只是多加了些料而已,據說裡面有:玉米面,栗子粉,黃豆粉,白糖等材料,因此味道也就別具一格了,所以北京市面上除真正豆面窩頭以外,還有兩種愛窩窩與小豆面窩頭,留下一點歷史的痕跡。“豆面窩頭”極是微小的東西,但不料有這么一段有意思的歷史,可見在有些吃食東西上如加以考究,也一定有許多事情可以發現的。

還有一種是看守所里吃的豆面窩頭,那才是正宗的豆面窩頭呢,雖然形狀是長條形,酷似發糕,但是製作的配料是絕對的正宗,用苞米麵加碎苞米葉和苞米棒子蒸的,才叫正宗豆面窩頭。以前舊社會指的豆面窩頭都是這么做的。

營養成分

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蛋白質、胺基酸、不飽合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和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屬低脂、低糖食品,尤其適合糖尿病人及肥胖人群食用。

生產製作

豆面窩頭在北方常見,在南方卻不常見,南方麵食口感多偏鬆軟,大多數人不喜歡豆面窩頭紮實的口感,對於麵食越來越喜愛的我來說,無論是鬆軟的還是紮實的,都很喜歡,想要買到正宗的粗糧粉並不是太容易,在電商上買了石磨玉米粉和山西的石磨黃豆粉,二者混合製成的豆面窩頭,蒸製出來以後,每一口都散發著粗糧的香氣,很是好吃,但是,由於豆面窩頭不是發酵麵團,是實麵團,吃兩三個就飽了。

注意事項

製作豆面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生碘缺乏病。

豆面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膨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瀉、腹脹之脾虛者,或常有遺精之腎虧者也不宜多食。美國醫學專家還研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後者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易於沉積於動脈壁上,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因此,食豆面也應適量,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不要過量。老年人、腎臟病人、缺鐵性貧血病人、痛風病人、動脈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特別是痛風病人要少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