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顱(西醫病名:先天或後天性腦積水)解顱又名囟開不合。其病名出《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解顱候》:“解顱者,其狀小兒年大,囟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是也。”解顱是因先天不足,顱內受損,或因熱毒壅滯,水濕停積於腦所致。以頭顱增大,囪門和顱縫開解為主要表現的小兒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指先天或後天性腦積水。
診斷依據
1.可有乳食不節、餵養不當或病後失調等病史。
2.頭顱呈普遍均勻性增大,且增長速度較快,囟門未能應期閉合,頭縫開解,額大面小,頭皮青筋顯露,眼球向下呈落日狀,神志呆鈍,智力低下。
3.可有頭痛、嘔吐,煩躁、嗜睡、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甚至痙厥等症。
4.X線、CT、頭顱超聲檢查可顯示骨板變薄,顱縫分開,蝶鞍增寬,各腦室擴大,腦血管畸形,腦皮層萎縮,腦脊液積聚等。顱骨透照試驗及酚紅注射試驗也有助於診斷。
鑑別診斷
1.佝僂病:頭顱增大成方形,囟門遲閉,並有骨軟變形等症,無顱高壓征。
2.頭大畸形:頭顱大,增長也快,有明顯的智力不足,腦室造影正常。
3.腦瘤、顱腦癰:可經X線、CT等鑑別。
辨證論治
1.腎氣虧虛證:頭顱明顯增大,囟門寬裂,顱縫開解,面色淡白,神情呆鈍,目無神采,眼珠下垂呈“落日狀”,頭大頸細,前傾不立,食少便溏,舌淡少苔,脈弱,指紋淡青。補益腎氣。
2.腎虛肝亢證:顱縫裂開,前囟寬大,頭額青筋暴露,眼球下垂,白睛顯露,目無神采,時或筋惕肉跳,頭痛嘔吐,舌淡紅,苔白根膩,脈沉弦。滋陰平肝。
3.脾虛水泛證:頭大,頭縫裂開不合,頭皮光亮,肢體消瘦,面色觥白,目無神采,白睛顯露,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苔薄白或厚膩,脈沉緩。健脾利水。
4.熱毒壅聚頭面證:顱縫開而不合,頭顱增大,頭皮光亮,青筋暴露,兩目下垂;頭痛口乾,發熱氣促,面赤唇紅,小便短赤,大便乾燥或秘結,脈弦數。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