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顱 醋蔥姜蒜療法
以小兒囟門應合不合,反而寬大,顱縫裂解為主要特徵的病證。多見於6個月~7歲的小兒。
解顱多由小兒先天不足,腎氣虛弱,不能生髓養骨,骨之生長受阻,或脾骨虛弱、運化失常,清陽不升等引起。常見證型有:①腎精虧損型解顱。證見囟門不合,頭顱增大 ,頭皮光急,神情呆滯,面色白,白睛多而目無光采,身體瘦弱,舌淡苔少,脈細弱。治宜補腎益精,方用補腎地黃丸等。②肝腎陰虛型解顱。證見前囟寬大,顱縫裂解,目珠下垂,手足心熱,煩躁不安,脈細數。治宜平肝益腎,方用知柏地黃丸等。③脾腎兩虛型解顱。證見顱縫裂開不合,白睛多而目無神采。頭皮光亮,身體羸瘦,納呆便溏,神情呆滯,肢冷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方用附子理中湯等。
解顱
病證名。出《諸病源候論》。又名囟開不合、囟解。指小兒到一定年齡,囟門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以致囟門較正常為大,或可見囟門部稍稍隆起。正常小兒的顱骨縫,大都在出生六個月間時,開始骨化,後囟在二至四個月時閉合,前囟在一歲至一歲半時閉合。如延遲不合,多由父母精血不足,以致小兒先天腎氣虛弱,不能充養腦髓而成。多見於腦積水、佝僂病等病症。治宜培補氣血,滋腎充髓。用《醫宗金鑒》扶元散內服;或用六味地黃丸久服。外用封囟散,以豬膽汁調勻,攤紗布上貼於囟門。針灸:取腎俞、氣海、大杼、三陰交、復溜、足三里。
正文
解顱,是顱縫解開之意。指小兒頭骨叩之呈破壺音,目珠下垂猶如落日狀為特徵的一種疾患,見於現代醫學的小兒腦積水。
方1
【組成】肉桂、細辛各15 克,乾薑3 克,人乳汁(或豬膽汁)適量。
【用法】前3 味藥研細末,用人乳汁或豬膽汁調勻,攤紗布上,按顱裂
部位外敷,外以紗布包紮,藥乾則換,直至痊癒。
【主治】腦積水。
方2
【組成】吳茱萸、附子各等份,醋少許。
【用法】前2 味藥研細末,醋調成糊狀,敷於湧泉穴,每日1 次,10 次
為1 療程。
【主治】腦積水。
【說明】湧泉穴位於足心,約當足掌前1/3 與中2/3 交點。
方3
【組成】乾薑(炮)21 克、細辛、桂心各15 克。
【用法】上藥為末,薑汁調敷顱上。
【主治】小兒疳熱、解顱。
方4
【組成]生薑適量。
【用法】將生薑搗爛如膏狀,敷於囟上。
【主治】解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