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覓渡橋,原名滅渡橋,始建於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相傳系崑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據1997年出的《蘇州詞典》等書籍中記載,覓渡橋水段曾經水域寬闊,不靠船舶無法通行。但船夫欺凌旅客,甚至掠奪乘客的財物,崑山和尚敬修也差點遭殃,於是敬修抗訴到官府,治了船夫的罪,同時募捐建橋。公元1300年橋樑建成後,取名為“滅渡”。從字面看是消滅渡船的意思,而透過字面可以看出敬修掃除強橫凶暴現象的志向。《吳縣誌》記載:“志平橫暴也”。因蘇州話中滅、覓同音,今訛稱覓渡橋。
歷代修繕情況
始建於元朝大德二年(1298年)10月,至大德四年3月竣工。明代正統間蘇州知府況鍾重修。清同治間再修,1985年又修,並恢復石欄。橋為薄型單孔拱式,東西走向,通長81.3米,淨跨19.3米,矢高8.5米。原兩坡各設53步石級。該橋採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設計,以適應水流湍急、過往船隻體量大、往返頻繁的需要;在拱頂與面石間不加填層,並儘量增加橋身坡長,使大橋平緩易行,高而不峻,穩重大方,堪稱江南古橋樑中的成功作品。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970年代,在古橋北側約60米處建造人字形新橋,取名“覓渡橋”。該橋為單孔鋼筋混凝土桁架拱橋,寬15米,長75米,跨度60米,是第一座由蘇州市自行設計、施工的大型桁架橋樑。該橋於1975年6月竣工通車。它既是城市橋樑,又是吳江經蘇州去常熟等地的過境幹線公路橋。2003年拆除。
2002年11月在覓渡橋南面南門路上建覓渡新橋(公路橋)。新覓渡橋 位於古橋南側約60米處,全長337.4米,其中橋西側跨徑127米,東側跨徑151.4米,主橋淨跨28米,高8米。新橋總寬36米,除車行道、人行道外,還設有專用人行道,以方便人們上下橋觀景、散步,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為2.12米 (黃海高程 )。 2003年6月竣工通車。
覓渡美景
環古運河覓渡橋渡口,新建了一處規模較大的小遊園,裡面亭、台、樓、閣、一樣不缺;小遊園里還有不少雕像以及對該景點的頗具藝術性的介紹。附近有遊船碼頭,可遊覽整條護城河。覓渡橋景區已成為人們遊覽、休閒的好去處。
覓渡攬月
“蘇州的月亮最溫柔,月光似水隨波流”,覓渡橋賞月的佳處很多,若站在橋上望水就有一碧萬頃之感。當月從水面遙遙升起,目光和月光之間一片清盈,如果說此刻有“海上生明月”的感覺,兩側分明又有房宅垂柳駁岸的倒影。這時在平如鏡面的水面上月色是透明的,透明於水和燈火的融合,月和水天空和地面,漸漸的都會沉浸在這淡淡的銀粉色之中。如果傍著石欄在河岸上賞月,幽藍色的夜空下就有橋洞的剪影,月亮初升時你會感覺到,這月好似在橋洞幽深處早早藏著的,待到觀月的人多了才帶著些許羞澀慢慢升起來,這時的圓月就像是橋洞拱形天幕上的一點裝飾,不經意間的童話味道把許多成人帶回了童年。 覓渡攬月成為覓渡橋畔一道獨特的風景。
覓渡雕塑
覓渡橋畔矗立著一些雕像,他們是覓渡橋七百多年歷史的見證,是無聲的歷史,講述著覓渡橋的風風雨雨。
覓渡夜色
夜晚的覓渡橋熙熙攘攘,有來來往往的船隻和遊客,有前來散步的人群,有叫賣的小商販,有歌手的演唱,共同構成了美麗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