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對城市設計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城市設計是建築學和城市規劃之間的橋樑,它可以表述為:建築設計—地段規劃(SitePlanning)—城市設計—城市規劃。(2)城市設計有自己獨立的領域。(3)城市設計創造了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新的價值。這種關係不僅表現在空間上,還表現在時間上,即歷史概念,不僅表現在靜態上,還表現在動態上。(4)城市設計的重點在於掌握相互關係中的秩序觀點。
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共同之處是“兩者都是為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環境”。不同之處,一是城市規劃是一個二維空間的綜合安排,而城市設計是一個三維空間的環境設計;二是城市規劃是各種專家(如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規劃學家、地理學家等)共同合作的結果,而城市設計主要由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專家承擔。還有人認為,城市設計主要是解決詳細規劃要解決的問題。這是一種誤解。不可否認,詳細規劃中有不少城市設計的內容,但總體規劃階段也同樣有城市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另外詳細規劃是一個規劃階段,而城市設計則是另一個範疇,兩者不能劃等號。
二、內容和任務
城市設計既然是對人類空間秩序的一種創造,是空間環境的設計,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間的內容和分類。日本《新建築學大系17——都市設計》,認為城市空間構成可以用下列圖解來表示。城市設計的內容就是合理地處理好骨架空間,象徵空間和目的空間,使之協調發展。而且不僅有質的要求,還要有量的概念。具體來講城市設計內容包括如下:城市總體空間設計;
城市中心和廣場空間設計;
城市幹道和商業街空間設計;
城市居住區空間設計;
城市園林綠化空間設計;
城市地下空間設計;
舊城保護與更新空間設計;
建築小品和城市細部空間設計。上面所述都屬空間設計,至於以上各類在工程方面的設計,則應由各方面的工程師配合進行。城市設計的任務是:(1)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方便、高效、衛生、優美的物質空間環境和精神文明環境。(2)城市設計要為城市社區建設一種有機的秩序,包括物質秩序和社會秩序。(3)城市設計是一項綜合規劃設計工作,要求綜合各專業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4)城市設計要立足於現實,並具有豐富的想像力。(5)城市設計目標是空間形式上的統一、完美;綜合效益上的最佳、最佳化效果;社會生活上的有機協調。
三、理論思潮
我國城市設計理論淵源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禮·考工記》。該書“匠人營國”一節實際上是西周奴隸制王國國都的城市設計模式。上述理論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都城建設影響很大。它體現了封建統治者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主題思想。這一整套理論體系再配以一整套封建宗法、禮制、等級等嚴格的制度,實際上對城市功能布局作了非常具體的安排。明北京城就是按此建設的一個最好的實例。
西方城市設計理論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建築師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他的城市設計思想反映了古希臘奴隸制基礎上的民主政治和人本主義。他所規劃的米利都城(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是方格形道路網,城市的中心廣場(Agora)是市民活動的中心,在空間設計上追求幾何形體的和諧、秩序、不對稱的均衡。這和中國封建都城的軸線對稱是完全不同的手法。人稱這種處理手法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HippodamusPattern)。
如果說古代城市性質、功能比較簡單的話,那末近代,特別是現代城市的性質和功能就變得十分複雜。為解決眾多的矛盾,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現代城市設計理論應運而生。例如:1.從花園城市到新城設計理論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EbenizerHoward)提出的“花園城市”理論,第一次把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聖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構想加以具體化,在新城城市設計上開了先聲。雖然霍華德也建了兩個小城市作為試點,但真正開始新城運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按大倫敦規劃在倫敦周圍建起了8座新城。哈羅城是它的代表。這是英國第一代新城。經過第二代倫康新城(RunCorn)、霍克新城(Hook,未建),到現在已建起以密爾頓·凱恩斯(MiltonKeyens)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除英國以外,法國、瑞典、芬蘭等其他歐洲國家也建起不少新城。日本、美國也掀起了新城建設熱潮,蘇聯、東歐各國,直至中國也在效仿。可以說新城運動幾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建設新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特大城市人口過於集中、環境惡劣的矛盾,並通過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創造田園式的理想城市模式。儘管最初構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未能完全實現,但卻為特大城市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由於新城規劃思想的發展,也使城市設計的理論得到了發展。英國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吉伯特(F.Gibberd)是哈羅新城的設計者,他所著的《市鎮設計》(TownDesign)一書是一本比較有影響的論著。該書總結了英國新城建設經驗,並把它上升到理論。全書共16章。1~4章是理論基礎,強調城市設計是三度空間的環境設計,既要考慮功能,又要考慮藝術。這四章包括了城市素材,城市設計遺產,城市美學和原則以及城市形式和視覺要素等。這些都是講述城市空間藝術,並以功能和藝術相結合的原則,論述了城市總體和各個部分的空間設計原則和方法。在藝術觀方面他繼承了西特(C.Sitte)、沙里寧(E.Saarinen)和萊特(F.L.Wright)的藝術觀,講究人的尺度,強調有機和諧,特別是人工和自然要有機結合。由於作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書中理論密切結合實際,對我們有很大參考價值。但是吉伯特的理論也有局限性。一是囿於英國新城理想模式和審美觀,對現代化大城市高度複雜的功能、技術、藝術條件下的城市設計問題注意不夠;二是過份強調現實,對未來新的構想、趨勢不夠重視,甚至排斥。
主要職能

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建設局設6個職能科(室)。
(一)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與之合署辦公)
(二)計畫財務審計科
(三)城鄉規劃管理科
(四)城市建設科
(五)建築管理科
(六)住宅與房地產業科監察室。為市監察局的派駐機構
辦理程式

1、《建設項目規劃管理報建申請表》(原件1份);申請人身份證明;
2、項目及周邊1:500現狀實測地形圖(重慶獨立坐標系,含地下管網及地下建(構)築物,原件1份,附電子文檔);有資質單位出具的勘界報告(原件1份,附電子文檔);
3、《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契約》或者《國有土地使用證》(限在實施“招拍掛”規定前,已取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複印件1份,核原件);
4、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核准檔案(原件1份)(限需要批准、核准的項目);
5、涉及環保等相關部門審查意見(複印件1份,核原件),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的其他材料(1份)。
核發: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附圖
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
1、《建設項目規劃管理報建申請表》(原件1份);
2、人防辦出具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意見;
3、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複印件1份,核原件);
4、紅線圖和地塊及周邊市面上政管網圖;
5、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加蓋設計資質印章,原件5份,附電子文檔);
核發的證書和附屬檔案:附屬檔案——建設工程涉及方案審查意見核發的證書和附屬檔案:附屬檔案——建設工程涉及方案審查意見——建設工程施工圖覆核:建設工程施工圖覆核:
1、《建設項目規劃管理報建申請表》(原件1份);
2、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意見;
3、建築工程施工圖有關規劃部分(加蓋設計資質印章,原件5份,附電子文檔);
核發的證書和附屬檔案:核發的證書和附屬檔案:附屬檔案1、放線通知書;2、規劃核實責任告知書。放線通知書;規劃核實責任告知書。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1、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申請表(原件1份);
2、國有土地使用證或用地檔案(複印件1份,核原件);
3、建築工程建築施工設計圖(經規劃局覆核的)(原件1份)
4、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批手續(複印件1份,核原件);
5、地質勘察報告及審查意見書、施工圖設計審查報告、建築工程消防審核意見書、防雷審核意見書、園林綠化審核意見書、環保審核意見書等(複印件1份,核原件);
6、建設工程放、驗線記錄(原件1份)
7、舊城改造需提供拆遷許可證(複印件1份,核原件);
8、規劃綜合費、社區管理用房折價款交費進由單。
核發的證書和附屬檔案: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的證書和附屬檔案: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