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鎮

西洞鎮

西洞鎮位於甘肅美麗富饒的河西走廊中部航天城酒泉市肅州區南端,地理位置坐標東徑93°至103°,北緯38°至43°之間,總面積224.9平方公里。鎮域所處西與嘉峪關市接壤,南與肅南縣祁豐區為鄰,酒泉市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位於區內,214省道線、312國道線、蘭新鐵路貫通全鎮;酒泉火車站位居鎮中,年客運量4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60萬餘噸,是酒泉市最重要的客貨運輸、物資集散地和農副產品運銷重要“港口”,同時,也是肅州區乃至酒泉市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西洞鎮西洞鎮
西洞鎮有悠久的歷史,是以明代水利設施而得名,其農業灌溉用水全靠祁連山融雪,因洪水河從鎮境東南部出山,激流沖刷,使河床陡峭幽深,水流湍急,兩岸引水極難。據《肅州新志》記載,在明朝洪武年間(公元一三六八年)大將馮勝平定河西,在酒泉移民屯田,為了引水灌溉,擢千戶曹斌、集夫匠在洪水河兩岸鑿壁穿洞,挖天井,使洞串連,井進相通,蜿蜒曲折,引水上岸,稱西岸的渠道為西洞子壩,故名“西洞”。西洞由於水利的興起,大面積開墾種田,使農業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改變了昔日衰微破舊、滿目瘡痕的淒涼景象。1950年建政後,劃歸酒泉市西店區,1953年劃歸西南區,1955年撤區後合建為西洞鄉。1961年改為西洞人民公社,1966年因“文革”改名為向陽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西洞公社,1983年因體制改革易名為西洞鄉,1985年四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西洞鎮西洞鎮
西洞鎮內地形南高北低,呈傾斜盆地狀態,海拔高度在1465米—1675米之間,坡度為20—100之間,地形平緩,水源均發源於南部祁連山。西洞鎮屬溫帶乾旱氣候,其氣候特點是:溫差大、降水少、蒸發量大、日照長、寒暑變化較大,是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全年平均氣溫7.9度,晝夜溫差13.9度,全年平均降水量85.6毫米,8月份最多為21.2毫米,1月份最低為1.4毫米,年均蒸發2191毫米。平均無霜期135天,日照時數3033小時。鎮域內主要河流為洪水河,發源於祁連山,屬內陸河系;此外還有一些時令性的河流,河水受冰雪融化、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補給,出山口流向東北;水質好,適用於飲用和農田灌溉及工業用水要求。

基本概況

西洞鎮西洞鎮
西洞鎮轄7個行政村,58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辦事處,中央、省、地、市駐鎮單位90多家,總人口12658人,(其中:農業人口7668人,非農業人口4970人),耕地面積24700畝。鎮區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交通、電力、通訊條件極為便利;供排水設施配套,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網路覆蓋西洞鎮。鎮區內建有7000千瓦變電站一所,70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已投入使用,移動聯通鐵通、小靈通等通訊設施健全完善。客運交通管理服務體系健全,社區服務功能完善,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信用聯社在鎮區均設有分支機構,公安、工商、稅務郵電等機關單位在本鎮均設有派出機構;中國小、幼稚園、衛生院、文化中心等機構健全,司法、公證、保險、敬老院、社區服務中心等保障機構一應俱全。

經濟發展

西洞鎮屬溫帶乾旱氣候,溫差大、降水少、蒸發量大、日照長,鎮內水係為祁連山雪融水,西洞鎮盛產小麥玉米洋蔥土豆等糧經作物和優質特色林果品,洋蔥油桃冰消梨等品質尤為最佳。因鎮域地形南高北低,呈傾斜盆地狀態,是糧食、蔬菜、花卉制種的理想區域,由於隔離條件好,無污染、病蟲少,所制種子品質佳,有

西洞鎮紅蒜大田栽培苗期長勢
很好的自然條件,制種商都願意在西洞鎮聯繫制種,品種在不斷增加,面積在不斷擴大。經濟作物中洋芋品質好、產量高,紅蒜個大、味濃,蒜苔苔鮮、質優,是酒泉市乃至河西地區蒜苔生產基地。林果生產上,除過去原有較出名的長把梨、軟蛋梨外,大面積定植了紅、黃油桃、大接杏,紅香酥梨、紅富士等優質果品,不僅市場銷售旺盛,而且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畜牧業發展上,充分利用本鎮地域遼闊,耕地面積大,農副產品多的優勢、大力發展以草食畜為主的畜牧業,既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也培育壯大了支柱產業,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通過長期的不斷發展,西洞鎮的產業化格局十分明顯,制種、林果、畜牧、蔬菜成為農民增收的四大支柱產業,也是農民收入的主渠道。

由於西洞鎮交通優勢明顯,高速公路西油東輸西氣東輸鐵路電氣化改造等國家重點工程均在境內經過,商貿流通為主的二三產業已初具規模,通過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招商引資工作,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小區,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以優惠的扶持吸引外商在小區辦廠,先後有泉豐鍋爐、康派菜業、振華房產、冠偉錳鋼、紅宇鐵絲、農樂種子、鐵藝加工等22家企業在本鎮落戶,為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拉動全鎮經濟穩步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西洞鎮轄區已形成以酒泉火車站為主的交通運輸業,以水泥生產、建築企業為主的建築建材業,以省糧食儲運

西洞鎮鄉鎮企業
站為主的倉儲業,以洋蔥土豆集散中心為主的農副產品運銷業,是酒泉市最大的商品運銷、糧食、石油、煤炭儲備、蔬菜發運、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生產基地之一,產業鏈條基本形成,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成為了肅州區乃至酒泉市最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經濟區。

至2006年底,西洞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32億元,增長速度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37元,增幅為7%;財政收入500萬元,增幅為10%。2006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70萬元,其中非農戶投資2170萬元,農業產業化格局日趨明顯,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支柱產業的部分達到85%,70%以上的農產品全部為訂單化生產,年輸轉勞動力2040人,農民工資性收入逐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工業強區戰略的帶動下,已有22家企業入駐鎮區,2006年底實現企業產值1.72億元,完成增加值3225萬元,工業增加值1975萬元,西洞鎮企業個數達到432家,從業人員1991人,完成營業收入1.37億元,利潤總額550萬元。

基礎設施

西洞鎮寬敞的街道
西洞鎮自2000年被確定為中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以來,先後投資4700多萬元,完成7.8公里的鎮區主幹道路、23.8公里村組道路、沿街6500平方米人行道硬化、鎮區9.8公里供水工程、16200平方米火車站廣場改造、中學教學樓及新地中心國小建設等重點工程以及主幹道路綠化、站前廣場綠化等改造工程,栽植各類樹木7075棵,種植草坪56000平方米,鎮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6%;實施小康工程,修建小康住宅268戶;協調改造了車站周圍以酒火路為主線的電纜光纜,鎮區供電能力由2400千伏擴大到了7000伏安,移動、聯通、電信、鐵通四條光纜全部鋪設,通訊網路覆蓋西洞鎮,80%的家庭擁有電話,廣播電視達到“戶戶通”。鎮區有龍源水業向集鎮及城區供水。農村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科技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達到48%,5所中國小全部擁有電教設施。文化設施不斷加強,鎮區建有標準宣傳文化中心一處,村村都建有宣傳文化室。鎮中心衛生院為一級甲等醫院,設備齊全,基本可以解決當地民眾醫療需求,村村都有村衛生所,基本實現了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計畫生育率達到100%。

鄉鎮榮譽

西洞鎮十星級文明農戶
西洞鎮黨委、政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轄區單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城市綠化建設進行了統一管理,推行了農村與城市的廣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被省、地、市命名為甘肅省財政百強鄉鎮、無計畫外生育鄉鎮酒泉市文明鎮雙擁模範鎮衛生鎮無毒鄉鎮、全區基層組織建設六好鄉鎮、綠化達標單位。圍繞“興商建鎮、強工促農、創建一流文明鎮”的總體思路,廣泛開展各類民眾性精神文明活動。至2006年底,建成省級文明單位1個、地級文明單位2個、市級模範文明單位13個、市級文明單位13個、鎮級文明單位13個,25%的家庭建成了十星級文明農戶

當地特產

西洞鎮長把梨
長把梨屬白梨系統,也有人把它歸入新疆梨系統,又名甜梨長柄梨,柄把長約為果長的五分之四左右。梨果倒卵形,一般重80克至150克,果皮黃綠,果肉白嫩,質酥軟脆,汁多味芳,含糖量在10%以上。長把梨為中熟品種,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長把梨樹冠高大,樹姿開張,象一把撐開的。採收前,果滿枝頭,壓彎枝幹,用“累累”二字形容,實不過分。採摘時,男歡女笑,歌聲盈野,筐滿地堆,一片豐收景象。經貯藏後,果色變黃,果肉糖化,溶融變軟,勝似蜜糖,脫牙老人或無牙幼兒皆可食。有的梨果貯藏後變為“糖心”,其味更佳。若把長把梨貯於室內,一兩天后,滿室果香,芳甜芬馥,沁人肺腑,令人心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