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西政,即西南政法大學的簡稱。西政被喻為中國法學界的“黃埔軍校”
西南政法大學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劉伯承元帥為校長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為基礎,合併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雲南大學、重慶財經學院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學院,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出任首任院長。1958年,中央公安學院重慶分院又併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匯集了當時西南地區法學和法律界的主要資源,也因此被譽為“新中國政法類的西南聯合大學”。
內容簡介
1978年,學校由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是當時法務部部屬五所政法院校中唯一一所重點政法大學。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學校占地面積2000畝,由沙坪壩校區和渝北新校區兩部分構成。學校現有教職工一千餘人,各類學生2萬餘人。建校五十年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近10萬人,是全國高校中為國家輸送法學專門人才最多的學校之一。
目前,學校設有4個法學院和刑事偵查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管理學院、外語學院、經濟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套用法學院等總計12個學院。已建成以法學為主,兼有哲學、經濟、管理、新聞、外語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經濟法學科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類國家級重點學科,另有6個省(市)部級重點學科。學校是西部地區最早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學校原有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2003年,學校學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已通過評審,獲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有權在10個法學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學校經國務院博士後管理評審單位審定通過,成為法學博士後流動站設定單位,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學校還設有17個碩士點。目前為止,學校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法學學科體系最齊全、法學教學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國法律及法學界有很大影響的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科研項目近百項,公開出版專著、譯著等1000多部,發表論文5000多篇。“九五”期間,學校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點課題40餘項,取得科研成果1680項。學校設有3個省部級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法制發展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究機構22個。2001年、2003年學校兩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這在全國法學教育界是十分突出的。《禁毒全書》還被中國國家領導人將此書作為中國禁毒研究成果贈送聯合國。
學校現有兩種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現代法學》和《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其中,法學專業刊物《現代法學》被列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並被國際權威機構評為世界著名期刊;2003年初,獲得我國期刊界最高獎——國家期刊獎;2003年4月,榮獲全國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學校圖書館藏書100餘萬冊,各種學術期刊2000餘種。
學校司法鑑定中心享有盛名,為國家和社會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
該校先後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韓國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2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長期聘請外籍專家來校講學,接受外國留學生,並選派本校學生出國學習。我校是法務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共同創建的“中國國家高級法律人才培訓中心”,面向海外舉辦學位培訓和短期培訓。2007年9月,鑒於我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以及對我國法學教育的突出貢獻,第三屆“中國—東協法律合作與發展高層論壇”永久紀念——“法律文化園”落戶我校。
我校論辯文化源遠流長,論辯、育人相得益彰。1998年以來,學校創立了以“西南法學論壇”、“金開名家講壇”為主體,研究生和本科生論 我校論辯文化源遠流長,論辯、育人相得益彰。1998年以來,學校創立了以“西南法學論壇”、“金開名家講壇”為主體,研究生和本科生論壇為兩翼的“西南學術大講堂”體系,形成了國內法學界知名的論壇品牌。2005年,大學生演講辯論協會被團中央授予“全國百優社團”稱號。2007年,“論辯文化”被教育部授予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2007年,我校代表隊分別獲得第二屆、第五屆全國“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冠軍,並於次年代表中國參加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商事貿易仲裁辯論賽;2005年,學校代表隊獲得西部和西安模擬聯合國比賽最佳代表隊獎、最佳立場檔案獎和最具領導才能獎,位居各參賽高校榜首;2007年,我校代表隊在有全國13所知名法學院校參賽的首屆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中一舉奪得冠軍。
學校培養的各屆畢業生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迄今為止,有20多位學子步入中央省部級領導崗位,有15人獲得“全國十大中青年法學家”稱號。從2002年中國首批大法官大檢察官以來,有20位大法官、大檢察官是西政大畢業。一大批西政大學子成為法學及其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面向二十一世紀,全校師生員工正在為將學校建設成為立足重慶、面向西部、服務全國,以法學為主的高水平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研究基地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