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縣褚集鄉位於懷遠縣西北,距縣城52公里,東南分別與雙橋集鎮、龍亢鎮毗鄰,西北分別與蒙城縣、濉溪縣接壤,總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778畝,現有15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四萬三千多人,其中農業人口39478人,政府所在地褚集。
歷史
褚集鄉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褚集即為中部地區(今南陽、武漢一帶)與東部沿海(徐州、連雲港等地)進行經濟商貿交流的必經之地,成為遠近很有名氣的鹽商過往的古道驛站。
明萬曆年間褚集集鎮被皇上御賜“褚家集”,其手書匾牌曾掛於原褚集集首牌坊之上,大躍進時期被毀。作為歷史集鎮,自明清以來數百年蒼桑,數百年繁榮,素有宿縣南陳(集)羅(集)褚(集)項(集)四大名集之稱,並一直繁榮至今。
1956年設褚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2年池廟、陶圩兩鄉併入。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4公里。面積93.2平方公里,人口3.8萬。公路通縣城。轄尤家、陸堰、陶圩、新圩、順河、香廟、項集、連寺、莊堰、夏家、洄溝、大褚、老橋口、褚集、馬灣、榮莊、趙莊、劉橋、婁圩、葉圩、門北苑、三湖、榆井、池廟、高武、官坂、龍徐、袁劉、官油坊29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小麥、水稻、山芋等。鄉辦企業有製藥、農產品加工、建材等廠。
經濟建設
褚集鄉農業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北淝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為發展畜牧、水產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資源和水利灌溉資源。綠野水秀,蘆葦蕩蕩,魚翔淺底,構成了淝河流域一道美麗的風景。
當地歷史上盛產小麥、大麥等雜糧和芝麻、花生、棉花、麻類等作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自然資源的不斷整合最佳化,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已形成了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要支柱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並成為支撐全鄉農業經濟發展增加全鄉農民收入的標誌和亮點。
褚集鄉交通、通迅、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設施水平不斷提高。貫穿全鄉境內的固(鎮)濉、蒙(城)唐(集)兩條省級幹線公路已基本全面建成通車,“村村通”公路項目發展迅速,全鄉已完成升級、新建鄉村公路總長30多公里。在全縣率先完成了鄉村,村村通公路的全覆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於2001年全部完工,每年年用電總量超過385萬千瓦時,通迅事業快速發展,全鄉固定電話用戶已達7756 戶,行動電話擁有量已12000多部。
基礎設施
褚集鄉在歷屆縣委、縣政府和歷屆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鄉的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緊密團結,銳意進取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業,邁向更深的層次和更高的台階。
全鄉農業和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大幅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年收入逐年提高,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亮點紛呈,種植主產業支柱,勞務經濟和農田水利綜合治理構成了褚集鄉農業生產體系的主體和亮點。全鄉農村文化建設、農業科技、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社會的和諧。
水利興修
2007年11月下旬,13台挖土機駛到懷遠縣褚集鄉畝順河岸,開始今冬的水利興修,不到一個月時間,褚集鄉30萬立方米的土方任務就完成了。
懷遠縣褚集鄉以鄉鎮為議事單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使得所建的工程各個建設環節符合民意,調動了農民籌資興修水利的積極性。懷遠縣還啟動了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2007年該縣農民協會涉及的項目達30多處。
懷遠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褚集鄉不斷加強電灌機井建設,實現了省錢省工、高效節水灌溉,大大增強了農業生產的抗旱能力。全鄉利用項目資金新建電灌機井20多眼,有效灌溉面積擴大了5000多畝。
經濟狀況
褚集鄉經濟發展思路:繼續實施“優勢轉換,產業聯動、最佳化結構、重點突破”的發展方針,進一步發揮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工業開發區為依託,以農區養殖和特色種植為重點,以旅遊農業為突破口,以小城鎮建設為切入點,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確保增收,實現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全面進步.
2005年全鎮農牧業生產總值247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1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7萬元,牲畜存欄15461頭(只),年育肥60000頭(只),人均純收入2522元。經濟總量中一產占48%,二三產占52%。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契稅占74%。經濟發展思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縣委的總體部署和工作安排,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克服各方面的困難,發展城郊畜牧業、特色林果優質牧草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和旅遊餐飲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小康建設步伐,以加快經濟發展為主題,依託城郊優勢,以畜牧富民、民企強鎮、旅遊壯村為奮鬥目標,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努力把褚集鄉建設成為文明富強鄉鎮。
工農共建
位於懷遠縣城西北30多公里的褚集鄉,是個離河流較遠的鄉鎮,農業生產以種植旱糧為主。抗旱能力弱一直是制約該鄉發展農業生產的“瓶頸”。針對這一情況,該鄉從2005年開始,抓住被列為懷遠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機遇,積極利用項目資金建設電灌機井,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抗旱能力。該鄉發動民眾在5000多畝耕地上挖土埋地埋線8600多米,興建電灌機井28眼,採用國內先進的IC卡、TM卡射頻農田灌溉智慧型控制裝置灌溉農田,實現了隨時需要隨時灌溉,民眾持卡交費便能及時到電灌機井房使用出水量穩定的電灌機井。使用電灌機井抗旱不但出水量大、灌溉成本低,而且灌溉保證率高。
褚集鄉因地勢高,全部是旱田,適宜種植玉米、棉花、花生、大豆、蔬菜等農作物,為了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該鄉積極選擇適合本鄉的高產優質品種。種植前,鄉里舉辦夏種培訓班,聘請縣農業專家為農民講課,他們印製了種植技術資料一萬多份,發到農民手中,使每戶有一至二個“明白人”。同時,該鄉實施測土配方施底肥,藥劑拌種,出動500多部農機,深耕細耙,做到優質播種。為了幫助缺勞力戶和困難戶,鄉里組織“夏種服務隊”並開展了黨員幫扶活動,採取三個黨員幫一戶的辦法,義務為他們種植,共助種150戶1350畝,對於無錢買優良品種和化肥的特困戶,採取用小麥到鄉種子站兌換和鄉信用社發放小額貸款兩種辦法,解決了他們的困難,有力推動了夏種工作任務的完成。
2008年全鎮播種面積為2974畝,其中:棉花2082畝,蔬菜502畝。林業總面積達到1372畝(果園面積350畝)。2007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807.92萬元,比上年增加342.9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574.20元。比上年增加367.10元。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條件,現有600多家個體私營經濟落戶發展。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優質苗木基地、養殖基地、良種繁育基地、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在農戶增收中起到了積極作用。2002年,全鎮農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934.6元。
城鎮建設
褚集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地區、自治區有關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除了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外,還採取了農戶進城帶一點,面向社會集一點,出台優惠政策換一點,依靠銀行貸一點,招商引資拉一點,義務投勞省一點等辦法,下大力氣狠抓小城鎮建設工作。按照《褚集鄉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先後完成了鎮區克鐵路、中心路、電站路等九條鎮區道路的建設任務,初步形成了二橫六縱一環的鎮區道路格線體系,相繼完成了供水、排水、供熱、綠化、照明、橋涵等一大批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任務。
據統計,2000年以來,累計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6894.85 萬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087.85萬元,房地產投資3807萬元),新增水泥及瀝青砼道路九條,鋪設路面面積為76880平方米,埋設路沿石12816米,新增供水管網7900米,排水管網4000米,供熱管網2600米,綠化管網8500米,新增綠地460畝,新建集貿市場1座,新建文化廣場1座,占地面積9800平方米,新增照明路燈232 盞,新增過路橋涵18座,拆遷房屋12000 平方米,拆遷和遷移各類通信、電力桿97個,線路4850米,全鎮廣大幹部民眾累計出動義務工31500工日,節約資金折合人民幣110萬元。同時,加強了沿街建築的拆舊建新改造工作力度,累計新建樓房62棟,新增樓房建築面積為63449平方米。
經過開發建設,使得褚集鄉從原來結構單一、規模較小、設施不全、環境衛生髒亂差的小鎮,變成現在初具規模、設施基本配套、經濟日趨繁榮、綠樹成萌、衛生清潔的新型工業城鎮。